金力:未来人工智能更懂人机交互、赋能千行百业,并实现更强的“通专融合”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1 来源:央视网+收藏本文

近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院长金力院士接受《央会见·智见》WAIC特别节目专访,谈及复旦大学近年来通过新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和借助上海论坛、浦江大师讲坛等既有国际化平台、网络,举办YICGG等国际赛事等,不断强化、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并提出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期望。


image.png


主持人:智慧交锋,洞见未来。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央会见智见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特别访谈节目,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主持人满悦。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校长、遗传学专家金力院士。欢迎金院士!


金力:您好,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智能时代,同球共济”。我们也能感受到如今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的演进和变革。所以首先想问问您,复旦大学在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领域有什么特色的举措呢?


金力:我们在国际合作,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很多布局,比如说今天宣布成立的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还有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这样的平台。除了这些平台之外,我们也依靠我们原有的国际化的平台和一些大的有影响力的一些讲座体系,比如说人工智能创新讲坛,浦江科学大师讲坛等这样一些讲坛来推动国际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是,我们非常注重和南方国家的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的普惠。尤其是像这次大会要宣布的,我们和上海气象局开发的一个叫大气预报一体机。它本身所需要的资源非常有限,但是它可以用于全球南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能够把人工智能用到他们的天气预报当中。另外,我们也通过一些国际组织,比如说我们跟联合国的国际合作开发署过去几年一直在举办全球青年的创新设计大赛,还有国际人工智能大赛等等这样一系列赛事,扩大我们国家在人工智能方面军的全球影响力。


主持人:看来已经做了很多举措来应对我们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那么我们知道金院士除了是复旦大学的校长,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遗传学的专家,那么在遗传学领域,您有没有在我们大会上发现一些新的惊喜,比如说像基因的测序,疾病的检测等等。


金力:一直是做遗传学,最早做基因组学。实际上,基因组学就是整个一个大数据时代的开始。而大数据时代,最终演化到了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所以一直是特别关注人工智能时代。同时,复旦大学也会推出一个科学智能的平台“星河启智”,而这个平台是可以帮助我们的科学家,帮助我们的学生在科学研究当中,包括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当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实验的设计,到实验的落实、执行,到数据的分析的一系列平台,使得我们的科研的效率大大的提高。


主持人:那么您对未来下一届的人工智能大会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人为未来我们人工智能会走向什么样的一个光景呢,有什么样的机遇?


金力: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因为我自己本人不是做人工智能前沿的。所以作为一个生物学家去预测人工智能未来的话,我想我是可以对未来的人工智能提一些期望的。这个期望我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首先,我希望人工智能跟人的互动性会更好,更加interactive,因为互动性强度实际上是体现了它的智能性的强度;第二,我是希望人工智能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所谓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那这方面可以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第三,我希望人工智能能够既有通用性,在通用性的基础上,更加专业性。我们看到现在通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很多,但是,你仔细去看他出来的结果,又觉得他的专业性不够。所以未来的人工智能,我是希望能够更强的“通专融合”,既有足够好的通用性,又在专业性上面,达到更高的水平


主持人:非常感谢金院士做客我们的央会见,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前沿的智慧和分享,也期待在像复旦大学这样前沿的机构的努力下,我们能够走向人工智能更加美好、和人互动更友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