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骄接受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访谈: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推动技术突破与全球共治

作者:单佳镱 发布时间:2025-08-04 来源:看看新闻Knews综合官网+收藏本文

2025年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潮涌浦江。大会提出了AI三问——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特朗普对华构筑小院高墙,中美人工智能博弈如何演进?中国大模型一路狂飙,中国AI产业正迎来质变时刻吗?同时,大会也关注到AI带来的伦理问题,并发布了全球治理的行动计划,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和普惠应用的重要性。大会的开幕式上,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正式启动。这一中心,由复旦大学在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筹建成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担任主任,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担任执行主任。该中心源于中国实践、凝聚全球智慧、聚焦能力建设、推动治理协同,将面向包括全球南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丰富的国际公共产品,为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贡献力量。


东方卫视深度国际时评节目《环球交叉点》邀请复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研究员江天骄,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王晓刚,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展开现场对谈,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提及的以上重要议题展开讨论。


image.png


其中,江天骄副教授指出了此次大会展现的技术层面的两大亮点,一是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二是“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结合”正在进入民用与产业化阶段,推动AI应用走向终端,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他强调,中美之间虽然在算力与基础设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中国正通过自主超算与集中建设快速缩小差距。中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方面一直持开放、积极态度,合作关键在于“美方是否愿意”。在开源与闭源路径问题上,江天骄认为不应将其简单对立。当前中国处于追赶阶段,开源有助于快速扩大生态,形成普惠的合作框架;而在某些高度敏感或易滥用的场景下,采用闭源策略可以增强管控的安全性,中美的选择背后更多是战略与生态的考量。此外,他指出AI滥用现象日益普遍,技术发展远超监管和伦理框架的建设速度,治理迟缓是当前最大的危机,应当在创新与监管之间建立动态平衡。中国一直致力于在“发展与安全”、“创新与规范”之间寻找平衡路线,推出《全球AI治理行动计划》、推动开源国际合作、设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等。相比美欧,中国可能代表第三条“融合型”治理道路。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国以行动回应全球南方国家诉求,推动建设开放、普惠、安全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