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复旦大学 发布时间:2021-10-29 来源:社会科学报+收藏本文
10月29日,“上海论坛2021”年会在上海开幕。本次论坛以“复苏与韧性:可持续未来中的亚洲角色”为主题,线上、线下结合,共有2200余位来自全球四十多个国家的智库、高校、学术机构、企业、政府和媒体等机构的嘉宾和代表参加了论坛,共论未来亚洲发展。
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韩国SK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泰源先生等先后致辞。
论坛上,复旦智库发布了《上海论坛2021主题报告》。该报告分为公共卫生、金融、经贸、碳中和、人口等五大篇章,由复旦大学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团队撰写,围绕“复苏与韧性”的主题,聚焦领域中业已突显且未来更具重要性的关键问题及趋势进行研究,从中国出发,放眼亚洲与世界,提出复旦学者的分析和见解,研判未来发展方向,探究应对共同挑战的解决方案。
在主旨演讲中,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三任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挪威奥斯陆大学校长斯万·斯杜伦(Svein Stølen),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前驻东盟、驻智利特命全权大使徐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等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
斯万·斯杜伦(Svein Stølen)在演讲中认为,这次疫情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长期性的基础研究对全球危机管理至关重要。关于知识的广泛共同认知是为应对全球危机所作的重要准备之一。在现代,从未有过如此明确的证据表明,拥有一个科学知识库的重要性,决策者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科学家们已经对这次疫情做出积极反应,学科知识正在证明科学深度的巨大价值。然而,面对新冠疫情的复杂度,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他指出,跨学科、跨行业和跨国家的合作是解决复杂社会挑战和问题的关键。
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指出,在环境保护和信息科技的领域,各国必须开展合作。他认为,各国每年排放五百亿吨的温室气体,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然十分严峻。世界各国都需要在本世纪中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将在2060年实现这一目标,我期待中国能够加快减排的脚步,在2050年提前实现净零排放。这对中国和世界的气候安全都有重大意义。”他呼吁,为了能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享受到5G技术和之后的6G技术,享受到每一次科技进步,国际合作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需要像东亚合作这样的区域性合作,也需要全球主要区域之间的合作,这些主要区域包括美国、欧盟、东亚、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我们的目标是和平合作和共同问题的全球解决。”
徐步在演讲中指出,亚洲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安全、教育、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既需要各个国家自身努力,也离不开亚洲国家团结合作。世界政治经济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亚洲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离开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而独善其身。他认为,实现亚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大力推进亚洲区域经贸合作,大力促进亚洲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大力加快亚洲地区绿色转型,大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挖掘亚洲文明的价值力量。
本届论坛于10月29日至31日举行,分为科技创新、经济金融、全球治理三大板块,将举办14场以国际化、跨学科平台合作为特色的高端圆桌。与会嘉宾将就“心潮涌动:后疫情时代的精神健康”“技术和规制——构建良好数据治理,推动负责任数字金融的发展”“中欧投资协定:新型中欧经济关系的基石?”“绿色金融服务零碳发展”“金融服务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征程”“科技驱动全球金融变革:数字货币体系的发展与影响”“激流勇进,为更好的每一天”“后疫情时代下的金砖国家合作:新机遇、新动力和新挑战”“如何重塑中美关系”“COC与对话合作解决南海问题”“世界信任赤字的解决之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与大学责任”“理解疫情后南方世界的秩序”等议题展开对话交流和思想碰撞。
会议主办方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性疫情大流行的双重叠加期。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深刻调整,将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持续伴随着并考验全人类。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本届上海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文明:发展·治理·安全”为主题,期待以更宏大的视角、更具人文关怀的理念,为亚洲与世界的未来发展汇聚思想、提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