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9 来源:第一财经+收藏本文
本次论坛以“复苏与韧性:可持续未来中的亚洲角色”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2200余位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智库、高校、学术机构、企业、政府和媒体等机构的嘉宾和代表参加论坛,共论未来亚洲发展。论坛分为科技创新、经济金融、全球治理三大板块,将举办14场圆桌。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韩国SK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泰源等先后致辞。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开幕式。
“上海论坛2021”年会在上海开幕(来源:复旦大学戚心茹/摄)
疫情与国际合作
在主旨演讲中,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萨克斯(Jeffrey D. Sachs)说,因为疫情有数亿人陷入贫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饥饿和许多其他人道主义威胁,“同时,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缘政治的变化和环境危机的爆发,我们的生活正在被彻底改变”。
他呼吁国际社会在八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他认为,疫情在各个国家不可能同时结束,因此对抗疫情需要全球的协同合作。同时,各国必须停止单边贸易行动和单边经济制裁。
他说,在环境保护和信息科技的领域,各国必须开展合作。他特别提到了,中国近来在减排方面给出的时间表。“这对中国和世界的气候安全都有重大意义。”萨克斯说,“因为中国掌握了大量和环保有关的科学技术,在零碳排放能源、电动汽车、智慧电网和长途互联等领域都有突破。”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前驻东盟、驻智利特命全权大使徐步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世界政治经济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亚洲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离开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而独善其身。在他看来,要实现亚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大力推进亚洲区域经贸合作、大力促进亚洲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大力加快亚洲地区绿色转型、大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挖掘亚洲文明的价值力量。
全球局势的演变:亚洲经济短期和中期波动的最大不确定性
上海论坛是由复旦大学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国际大型学术论坛。论坛立足于上海,依托复旦大学的学科优势,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6届年会。
论坛开幕式上,复旦智库发布了《上海论坛2021主题报告》。该报告分为公共卫生、金融、经贸、碳中和、人口等五大篇章,围绕“复苏与韧性”的主题,聚焦上述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并立足中国视角,提出解决方案。
其中,在“经贸篇”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丁纯及其团队聚焦亚洲经济在疫情中的复苏。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急剧衰退的大背景下,亚洲经济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丁纯和他的团队认为,一方面,亚洲在抗疫方面表现较好,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另一方面则受益于本轮技术应用的拓展和技术投资的高潮。当然,亚洲内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互助、亚洲国家对多边主义的坚持也增强了区域内的合作韧性。
报告认为,前述帮助亚洲率先复苏的因素以及亚洲经济的韧性都将继续支撑亚洲的复苏前景,但也需警惕亚洲经济短期和中期波动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全球局势的演变。
其中,通货膨胀率的高企,被视为导致亚洲经济中短期波动的最直接风险。报告指出,经济复苏期间,供给暂缺、物流瓶颈,都会导致需求相对加速增长,推高物价,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财政支持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加大是通胀高企的货币因素,这些都可能导致中期通胀预期上升。各国央行应当就其对通胀驱动因素的理解和货币政策前景进行清晰的沟通,这对于塑造通胀预期仍至关重要。
此外,全球疫情控制和疫苗普及不均衡仍是棘手的问题,再加上美国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转向,都可能导致系统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