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转机?近期美国各大机构涉华民调盘点

作者:白起、鸿旻 发布时间:2021-04-11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中美关系牵动着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同时也关系着世界秩序的未来走向。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上旬,七家美国不同政治立场的民调机构陆续完成并发布了涉华民意调查报告,包括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盖洛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倾向民主党的中国美国商会、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商业内幕,以及倾向共和党的罗纳德·里根总统基金会研究所。民调总体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抱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在人权、疫情、科技议题上对华态度较为悲观;但多数进步派的民调结果仍显示出中美在经济、气候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空间。


美国涉华民调中的

中国印象与关键词


(一)美国涉华民调中的中国印象

近日,皮尤、盖洛普等多家美国民调机构发布了针对中国认知和世界事务的调查报告,结果清楚地显示出美国人对中国强烈的负面观感。皮尤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每年都在恶化,当时有约半数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而如今这一比例高达89%。67%的受访者在“感觉温度计”上对中国抱有“冷感”,在0到100的刻度上给中国的评分低于50。这一比例高于2018年的46%。负面情绪的强度也在增加:表示自己对中国“非常冷”的人(0-24分)的比例大约翻了一番,从23%增至47%。

新世纪以来,将中国崛起视为“重要威胁”(critical threat)而非伙伴的美国民众,从2018年的21%上升到37%,已占据最大比重。其中,55%的共和党受访者将中国视为主要安全威胁;民主党方面,28%受访者认为美国的主要威胁是俄罗斯,20%认为是中国;39%的无党派受访者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48%的受访者主张将限制中国的力量和影响力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在处理双边关系时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较之2018年上升16%)。
图片
自2018年以来,美国的对华负面情绪逐渐上升。
图片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

图片
美国的对华情感指数跌至最低(0-100)
图片来源: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
图片
将中国崛起视为“重要威胁”(critical threat)的美国民众,近二十年来首次占据多数(55%)
图片来源: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

一些美国观察人士将此次民调中显示出的强烈负面情绪归因于上届政府对中国渐进性的打压政策。适逢大选年,抗疫不力的特朗普政府借指责中国转移国内矛盾,并加速了对华政策调整。在传播领域,疫情期间充斥着阴谋论、种族主义和反华立场的报道是“中国威胁论”等污名话语的延续,而这些话语已经主导了美国媒体多年,误导了美国民众的对华认知,对中美两国民意氛围产生明显影响。

其次,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也因为美国执法部门的干扰受到很大影响。特朗普上台后,强调“美国优先”原则,对海外留学生的相关政策进行了限制,中国公民的H-1B 签证通过率大幅降低。皮尤的民调数据也显示,55%的受访者支持限制中国留学生赴美求学。美国还先后利用《外国代理人登记法》和《外交使团法》采取了诸多限制中国媒体在美活动、中国驻美记者签证的措施;执法部门甚至对美国的高校施压,迫使一些高校中断与孔子学院的合作。中美之间寻求共识、解决分歧的对话机制与交流途径被限制,导致美国涉华舆论失衡。
(二)美国涉华民调中的热词

1. #人权#
调查中,人权是美国政治光谱两端最接近一致的对华政策领域。美国人被问及对中国的担忧时,人权问题高居榜首,其次是经济问题和政治制度。皮尤的数据显示,有50%的人认为中国的人权政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90%认为中国不尊重个人自由;70%主张在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中更多地关注人权,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关系(70%)。罗纳德·里根总统基金会的报告指出,75%的受访者对中国政治机制持负面观感;侵犯人权(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n China)是受访者最关心的关于中国的政治议题,占85%;72%的受访者希望美国支持香港的民主运动,即便这可能会招致中国的政治反对。智库机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于3月初将中国评为“不自由国家”,称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在政治和公民权利方面的表现恶化。

2. #经济#
在经济问题上,约三分之二的皮尤调查受访者认为,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的经济关系很不理想。超过80%的皮尤受访者担心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或是“美国的工作机会被中国抢走”。53%的受访者支持在对华经济政策上更加强硬,这一比例在共和党人中达到72%。当被问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影响时,更多的人认为关税最终对美国有害(44%),而不是有益(30%);个人角度而言,30%的受访者认为更高的关税对自身有害、56%认为没有影响、12%认为有益。

3. #疫情#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看法逐渐强硬已是明显的趋势。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两国间的意识形态冲突更是在去年达到了顶峰。大多数美国人将冠状病毒大流行归咎于中国,对中国处理疫情的方式持批评态度,甚至质疑中国政府提供的抗疫相关信息。包括几乎所有共和党人和44%民主党人在内,近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中国应对全球疫情负责。皮尤数据显示,5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做得不好,其中28%认为中国的应对措施非常糟糕;只有少数(12%)受访者对中国的抗议举措持较为积极的态度,认为“新冠肺炎虽然在中国最先爆发,但中国成功阻止了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比美国好得多”。

4. #科技#
美国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也延伸到互联网企业、高精尖科技等美国仍有领先优势的领域。数据情报公司Morning Consult去年8月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视中国为对美国的技术和创新优势的“重大威胁”,“技术盗窃”成为仅次于“侵犯人权”的第二受关注的议题。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对中国人工智能能力的发展以及中国公司运营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的前景表示担忧,77%的人对中国公司保护数据安全表示怀疑。此外,皮尤的数据还展现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其他担忧,如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91%)、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86%)、香港问题(76%)和台湾问题(74%)。


遏制v.s.合作:

自由派、保守派对华态度呈明显差异


纵观多家民调机构发布的报告,可以发现总体呈现一致的冷淡基调。各民调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也因调查方式和覆盖人群的不同在细节数据上的表现略有差异。皮尤、盖洛普等独立、无党派、无倾向性的民调机构涵盖议题最广。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专注于美国公众舆论和外交政策调查,并详细梳理了两党对华情感的各自表现。倾向于民主党的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更关注目前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倾向于对华合作、支持全球化的中国美国商会,以及倾向于民主党和进步意识形态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的调查结果较为积极。

几乎所有的民调机构都给出了针对具体议题的党派差异。整体来看,政治和意识形态光谱越趋右,对华秉持负面观感的比重就越高。偏向保守派的罗纳德·里根总统基金会的报告指出,将中国视为美国主要安全威胁的受访者从2018年的21%上升到37%,已占据最大比重。其中,55%的共和党受访者将中国视为主要安全威胁;民主党方面,28%认为是俄罗斯,20%认为是中国;39%的无党派受访者将中国视为主要安全威胁。75%的受访者对中国政治机制持负面观感;72%的受访者希望美国支持香港的民主运动,即便这可能会招致中国的政治反对。
图片
图片来源:罗纳德·里根总统基金会

偏向自由派的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报告则指出,美国两党成员虽都对中国感到担忧,但在应同中国友好合作并寻求接触(47%),还是积极寻求限制中国的影响力(49%)上,美国内部存在政治分歧。共和党人,尤其是共和党意见领袖对中国持有鹰派观点,支持美国限制中国的力量增长(64%),倾向于在经济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他们也更有可能支持限制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更关注美国的工作机会转移到中国(比民主党高24%)、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比民主党高19%)。调查发现,民主党内部也存在巨大分歧:虽然总体上民主党将中国视为敌人的比例较低,且更愿意与中国友好接触与合作,但65%的民主党受访者亦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

美商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Business Climate Survey)则在挖掘对华经济合作议题上更为积极。报告指出,出于对拜登新政府上台后政策环境将趋于稳定的期待,大多数在华美企对中国经济环境更趋于乐观,投资意愿强,对美中双边关系改善和今后两年中国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其中81%的受访企业认为2021年本行业的中国市场将实现正增长,61%仍视中国为首选投资目的地,且对中国向外资企业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前景保持信心。

在美国选民对中美气候合作的态度的调查中,49%的ASPI受访者认为,除新冠疫情外,气候变化是拜登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会面时的关键议题。48%的受访者认为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应成为合作伙伴,而非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竞争者。这与79%认为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表现不佳的皮尤受访者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
图片来源: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

上述结果中所显现出的具体议题上的机构与党派差异背后存在多样化的解释。首先,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政治科学和国际关系教授大卫·威尔逊(David Wilson)表示,公众认为合适的调查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而为了追踪时间序列数据,大多数民调机构的问卷都是一成不变的,这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此外,族裔的变化也未能在最新的民调中得到有效显示,这也会对结论产生干扰。威尔逊指出,调查设计中对亚裔美国人的关注相对较少,而亚裔美国人是美国增长最快的种族群体:“大多数问题都是针对美国白人的标准化问题,受访者样本中绝大多数是白人,而白人比其他族群更有可能将中国视为敌人。大多数长期追踪的问题都忽视了其他群体的种族敏感性。” 

至于共和党与民主党在涉华民调中表现出的明显差异,则与美国国内的党派政治直接相关。亚利桑那大学的政治学家萨马拉·克拉尔(Samara Klar)指出,近几十年,人们对自己政党的看法一如既往,但对另一个政党的看法却越来越消极。这导致了政治科学中的“情感极化(affective polarization)”现象,即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另一个党派的成员:“共和党和民主党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两极分化,这种分化直接体现在对各种议题的态度上。”克拉尔认为,一党成员对华的负面情绪很可能掺杂了对另一党政策的厌恶,因此,“这种极端态度可能并不是完全真实的”。

涉华民调与对华政策的双向互动,

消极转变存在必然性


美国涉华舆论调查扮演着隐性的意见领袖功能,通过与智库、大众媒介、公关公司等机构的紧密合作,汇聚成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一致的舆论风潮,在独立和客观的名义下构建起美国外交政策的正当性,对双边关系的塑造具有反作用。在这样的风潮下,此前精英对华强硬、民众对华友好的所谓“认知鸿沟”(perception gap)逐渐消失,精英与公众的对华态度更趋一致。两党之间、行政部门内部以前在涉华舆论问题上的分歧现在明显减少,各部门之间、府会之间相互制约的状况已与以前大不相同。呈现在舆论中的中美关系分歧被夸大,双边关系被塑造成零和博弈或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战略竞争。

美国涉华民调历来是对华政策的晴雨表,也是双边关系走向的风向标。日益对立的态度倾向可能会影响中美双边的政治、经济和人文关系。政治上,美国公众态度的变化会为民选官员在中国问题上日益强硬的言论和政策留出空间;经济上,美国消费者对购买中国产品和服务的担忧,可能会抑制中国继续扩大其全球经济足迹的努力——FTI Consulting 去年5月的调查显示,40%的美国人表示不会再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人文交流上,蓄势待发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引发美中两国人民之间不愉快的接触,使两国民众对双边合作向前发展的热情降低。芝加哥委员会的调查显示,美国民众,特别是共和党人,希望对双边科技交流和赴美留学加以限制。

然而也有许多分析指出,中国无须对当前糟糕的民调结果过于担忧。皮尤在最新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解释了美国人在报告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时在想什么。与克拉尔对美国国内政党的观察类似,在抽象的层面上,人们确实倾向于表现得更冷酷。皮尤高级研究员劳拉·西尔弗(Laura Silver)指出,当美国人描述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时,他们的回答中很少提到中国人或者这个国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而主要关注中国政府、经济政策或其在国际上的行为方式。

其次,美国这一轮涉华舆论的消极转变有一定的必然性,且由于特朗普总统及其班底的作为,负面涉华舆论得到进一步强化。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公共舆论与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迪娜·梅尔茨(Dina Meltz)表示,调查意在衡量中美关系的起伏以及公众对此的反应,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梅尔茨认为,当前民调表现出的不是一种正常化的敌意,而只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点衡量公众意见的“快照”。

最后,民调中的问题是宽泛的,提问方式是绝对中性的,但对一个国家的看法和对该国人民的看法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外媒报道中明显的零和思维也影响着众多受访者的判断。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讲师张晨晨表示,中国作为一个由共产党政府管理的非盟友,很少得到美国公众的好感,让人们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是非常困难的:“许多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的政策,而是采取了先入为主的冷战思维,意识形态对立使得美国对中国的民意调查结果不同于其他国家。”

美对华冷感或将延续,

“竞合”稳定关系将如何塑造?


由于美中双边不信任的历史和结构性因素,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太可能得到显著改善,这将对中美关系、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和美国的盟友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尽管美国涉华舆论总体消极,但大多数民主党和共和党领导人都承认,与中国在包括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和公共卫生等全球问题上的合作是必要的,双边关系仍有弹性空间。在经贸关系领域,商贸利益集团仍看重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希望两国通过谈判解决经贸分歧,不希望双边关系恶化,损害经贸往来。

目前,拜登政府强调将民主价值观置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前沿和中心,誓言要与盟友及国际组织密切合作,意图显示出在对华政策在战略和战术上与上届政府的不同。然而即便拜登政府做出转变,上届政府的政策影响很可能继续存在。

皮尤的调查显示,拜登在制定中国战略时面临的问题非常广泛,只有53%的美国人相信他能够采取有效对策。大部分(67%)民主党人相信两国关系会改善,而大部分(61%)共和党人则认为两国关系会恶化。在对目前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进行评价时,多数(55%)倾向民主党的受访者认为政策大致适当,而约46%倾向共和党的受访者认为政策偏于软弱。

两党意见分歧之处具体还包括经济和环境议题上的合作。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指出,许多选民认为气候变化是除核裁军外中美两国需要合作的最重要议题。71%的民主党选民表示,同中国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加强合作,有利于美国利益;而57%的共和党选民持相反意见。

事实证明,中美大国关系的竞争态势已从强调经济和军事力量等延伸至媒体与文化的软实力维度。民调中反映出的部分议题的矛盾性、易塑性,既反映出部分美国政治和社会精英面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感,也为中国打造具备国际公信力的对外传播民意阵地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次民调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受访者、有大学学位者对中国观感更好,因此美国精英群体和年轻人或许是中国塑造双边关系走向的关键突破口。面临西方民意机构的全球性扩张态势,中国仍可在气候、经济等多个议题上寻求合作,用中国视角讲好世界故事。 

封面图片来源:Global Times


参考资料

[1] Catherine Wong,“US public turns against China in worst poll savaging since last year’s record”,https://www.scmp.com/news/china/diplomacy/article/3123922/us-public-turns-against-china-worst-poll-savaging-last-years


[2] Emily Feng,“Polls say Americans report record low opinions of China. Are the surveys measuring racism?”,NPRhttps://www.npr.org/2020/09/23/913650298/as-u-s-views-of-china-grow-more-negative-chinese-support-for-their-government-ri


[3] Eve Bower,“Polls say Americans report record low opinions of China. Are the surveys measuring racism?”,CNN,https://www.cnn.com/2021/03/26/us/americans-polling-china-public-opinion/index.html


[4] James T. Areddy,“Americans’ Views on China Go From Bad to Worse”,WSJhttps://www.wsj.com/articles/americans-negative-views-on-china-spike-polls-show-11614870001


[5]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merican Policy. H-1B Denials and Requests for Evidence Increase under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rlington, VA: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merican Policy, 2018.


[6] Shannon Schumacher And Laura Silver,“In their own words: What Americans think about China”,Pew Research Center,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1/03/04/in-their-own-words-what-americans-think-about-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