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金委组织召开第419期双清论坛 复旦大学汤绪教授、钱浩祺副教授出席并作大会发言

作者:FDDI 发布时间:2025-09-01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2025年8月19日,自然科学基金委第419期双清论坛“系统性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合作新范式”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国际科研资助部、地球科学部、交叉科学部和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承办。论坛主席由天津大学刘丛强、清华大学陈德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合共同担任。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兰玉杰,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论坛主席陈德亮在开幕式上致辞。国际合作局局长范英杰主持开幕式。复旦大学汤绪教授和钱浩祺副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做大会发言。


image.png


在开幕致辞环节,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兰玉杰指出,当前国际科技合作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开放合作仍是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强调,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进一步推动合作模式从“碎片化单点突破”向“系统性协同整合”转变;合作导向由“技术竞争优先”向“可持续发展优先”提升;合作机制从“传统外交主导”逐步转向“科技外交驱动”。


汤绪教授以《AISUS+国际倡议》即“AI驱动下的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科学治理合作创新”为例,作了大会系列讨论发言,深入阐述了AI如何赋能创新国际合作机制,有效破解跨国合作、尤其是全球南-北合作中面临的现实难题。他还围绕“强化有组织的科技国际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系统性创新新范式”、“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科技外交人才的核心能力模型、培养机制、实践路径与国际规则制定”等议题,分享了见解并提出建议。


image.png

图1:汤绪教授就推动可持续发展系统性创新的新范式’议题作大会发言


image.png

图2:汤绪教授以《AISUS+国际倡议》为例,阐述人工智能(AI)如何赋能国际合作、破解全球南北方合作难题



image.png

图3:汤绪教授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挑战、科技外交人才培养与国际规则制定等话题分享见解


钱浩祺副教授以“全球南北可持续发展合作范式转型:从数据共建到技术共创”为题作了大会讨论发言。钱浩祺从当前科学研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存在的结构性不平等现象出发,阐述了当前全球南北国家共同面临的核心数据缺失和科研机制碎片化等问题,并对建设可持续发展领域学术公共品开展科研支持进行了讨论。


图片

4:钱浩祺教授针对“全球南北可持续发展合作范式转型”,作大会讨论发言


本次论坛围绕“如何创新合作机制,破解跨国合作(尤其是南北合作)难题”“如何构建‘生存优先’导向的全球科学议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如何加快科学外交能力建设,培养新时代科技外交人才队伍”3个议题安排了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和发言报告。与会专家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深入分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提出合作范式转型的创新思路,并就优化国际合作资助体系和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等方面形成共识。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阿卜杜勒·艾尔·马尼拉(Abdel El Manira)、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王仰华、重庆大学王树新、北京大学朱彤、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上海大学刘昌胜、瓯江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宋伟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刘俊国等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科研资助部副主任吕群燕,德国研究联合会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中德科学中心德方主任顾英莉(Ingrid Krüßmann),中德科学中心德方副主任格里特·施勒普尔(Gerrit Schlepper)及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