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薛晟 张骥:2023年法国对华政策仍将延续“两面性”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3-02 来源:澎湃新闻+收藏本文

【编者按】

本文是上海欧洲学会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外交学人”合作推出的“欧洲观察室”专栏的第37篇。


2月26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与上海欧洲学会共同主办了一场政策报告发布会暨中欧关系学术研讨会,发布了两份报告——《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2)》和《欧盟的大国和地区政策(2022)》,前者阐述和分析了2022年度欧盟及部分欧洲国家的对华政策基本内容、政策背景、政策动机和未来发展趋势。《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2)》指出,欧洲的对华政策立场在2022年变得与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越来越大的相似性,但这并不表明欧洲和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变得完全相同。展望2023年,欧盟对华政策会持续调整,中欧关系会在各种挑战中继续发展,中欧也可以在双边合作和国际多边事务中共同承担更多的责任,并致力于推进建设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国际社会。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授权刊发报告中部分文章,以窥2023年中欧关系发展趋势之一斑。


图片

2022年,法国总统选举和国民议会选举成为法国政治中心议题,国内政治生态持续演变;俄乌冲突、美国顶着“重新拥抱多边主义”之名行“美国优先”之实等外部因素对法国内外政策造成重要影响。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下,对华政策在法国外交中的重要性有所下调。在对华政策上,马克龙及其领导的政府延续了此前在中美战略博弈中寻求“战略自主”以及在经贸和意识形态层面保持“两面性”的特征。

一、法国对华政策的国内、国际背景

内政层面,马克龙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尽管马克龙在2022年总统大选中面对极右翼候选人勒庞的再次对决,仍顺利获得连任,但其领导的“共和国前进”运动(现已改名为“复兴党”)未能在立法选举中获得国民议会多数议席。尽管在野党也因势力分散而未能有任何一个政党获得国民议会多数议席形成与“复兴党”共治的局面,但马克龙也遭遇了“跛脚”的状态。尽管其任命的总理博尔纳在组建新政府时,表达了希望在国民议会中构建“行动多数派”,针对不同的议题联合不同政党的意图,但传统左翼社会党和极左翼“不屈的法兰西”、绿党和法共在议会中形成的“环保与社会人民新联盟”(Nupes)以及极右翼的“国民联盟”凭借“反马克龙”的共识,在国民议会中已经逐渐形成“行动的反对多数派”,而原本马克龙期待与其联合的共和党也因希望展现其政治主张而在议会中未能与马克龙所领导的“复兴党”形成合力。马克龙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其几乎确定援引宪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将退休制度改革措施融入预算法案强行通过的情况下,其将要面对的、无论是来自民众还是来自国民议会的反对声音将越来越大。

经济层面,尽管法国凭借其立足于地中海,延伸至中东和北非的能源战略,以及法国自身在核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在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中,相较其他欧元区国家所受消极影响较小,不论是通胀率还是经济数据均优于其他欧盟国家,但近期法国央行公布的预测数据依然显示出未来法国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一年内三次下调预期也显示出法国国内对经济增长并不乐观的情绪。

在欧盟层面,俄乌冲突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显现出法国在“后默克尔时代”缺乏引领欧盟的领导力。东西欧国家之间,因对于俄乌冲突不同态度而产生的在安全层面不同诉求导致的态度不一,致使分歧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法国面对俄罗斯的“核威胁”而打破了原有的“战略模糊”原则后,东欧对北约在安全层面的依赖愈发严重,在俄乌冲突结束之前,这一矛盾将持续下去。

欧盟政治的发展有“德法轴心”向“法德轴心”转变的趋势,同时法德之间的矛盾在一些层面扩大,甚至出现裂痕。德国三党联合执政带来的在外交政策上的不断妥协,使得法国在自身实力无力支持“战略自主”的情况下,矛盾愈发激烈。尽管当前面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暂时搁置了因为能源、武器、补贴等问题引发的矛盾,但裂痕依然存在,马克龙试图联合德国实现其带领并借助欧盟实现“战略自主”的意图蒙上阴影。

在全球政治领域,因俄乌冲突爆发,法国加入了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但依然展现出希望扮演俄乌冲突调停者的角色。因此,马克龙从俄乌冲突爆发至今,未曾中断与普京之间的联系。而为确保其面临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能够独善其身甚至带领欧盟走出危机,确保其基于地中海的能源战略,马克龙正不断调整其对非政策,试图通过包括自萨赫勒地区撤军、承认殖民历史并成立历史问题审查委员会等措施,构建法非关系新的叙事模式,挽回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构建“基于平等的伙伴关系”。

作为对法国对外政策影响最大的法美关系,继因AUKUS降至低谷后,法美关系持续走低,面对俄乌冲突,法美之间就是否坚定“反俄”存在不同利益和态度,而在贸易层面,法国对美国顶着支持多边主义之名,行保护主义和“美国优先”战略之实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尤其是在《通胀削减法案》公布后,法美之间就贸易保护主义的龃龉愈发严重,而在伊核协议、中东驻军、朝鲜半岛局势等全球治理领域中的重大问题上,法美之间也因自身利益诉求不同而产生重大矛盾。

二、对华政策:延续和调整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法国在2022年对外政策也出现了重要的调整。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与美、与俄等双边关系重要性不断上升,成为2022年法国外交的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华政策关注度的下降。但中法两国依然保持了多层级高频次的交流,两国领导人除借G20之际线下面对面长时间交流外,还有5次通过电话或视频会议就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进行交流,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也保持着与法国外交部长和总统外事顾问的高频次线上交流。

中法之间在人文交流和第三方合作上也保持紧密关系,“经典之声”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庆典音乐会、“第四届中法中学生数学交流活动”、“美美与共——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留学美丽中国,共促文明互鉴”联谊招待会等活动在法国隆重举行;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中欧非绿色能源发展论坛等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展开。

中法之间经贸合作也保持着高水平的发展。继2021年中法之间双边贸易额突破800亿美元后,2022年中法合作继续稳中向好,双边贸易进一步增长,工业及消费贸易发展亮眼;中法消费市场互认互信,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中法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潜力较大。中国已成为法国的第七大进口国(法国占中国市场份额的1.4%)及第二大出口国(中国占法国市场份额的9%)。经贸成为双边关系“压舱石”角色进一步显现。

经贸关系持续走高同时,中法之间在一些问题上分歧也有所加深。俄乌冲突成为中法之间分歧的一个重要领域。一是俄乌冲突爆发至今,法国一直希望在欧盟内部统一对俄态度的同时,中国也能够支持法国及欧盟的对俄态度,“不要支持俄罗斯,至少不要破坏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一直保持独立和公正的立场,在强调支持乌克兰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同时,也坚定强调俄罗斯合理的安全关切必须得以重视。法国方面对中方的一些立场不能正确理解,比如有关“中俄合作无上限”的言论引发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对中俄结盟的担忧。

二是在“后默克尔时代”,马克龙展现出扮演“欧盟领导者”的雄心,协调欧盟内部态度统一成为了其欧盟政策的重中之重,而自俄乌冲突以来,欧盟将中俄定为其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对立面,马克龙即使在对华态度上较为友好,但在欧盟话语体系下不能独立行动。

三是不论在法国内部,还是在欧盟层面,由于马克龙领导力的缺乏,妥协已经成为一种必须和必然,而对外政策成为其最容易通过妥协达成一致的领域,对华政策便成为其妥协过程中的牺牲品。

在对华关系中,美国因素依然是影响中法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尽管法美之间不论是在经贸层面还是在对外政策层面均存在巨大分歧,但基于“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和“价值观联盟”,以及基于北约的军事联盟,美国对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在意识形态层面和军事安全层面施加巨大的影响力。而在欧盟内,包括冯德莱恩在内的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议员的“亲美”立场,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美国因素俨然成为法国在对外政策上试图摆脱却无法摆脱的因素。因此造成了法国尽管试图避免在中美战略博弈中“选边站队”,但依然在意识形态层面不得不站在美国一边,而在经贸层面则试图提升中法之间经贸关系的局面。

此外,中国的国内政策和法国自身利益也成为影响法国对华政策的重要因素。疫情暴发以来,法国舆论未能正确理解甚至公开污蔑中国的抗疫政策,这些不利中法关系的正常发展。

同时,疫情的延宕也给中法关系,尤其是中法经贸关系造成了困境。为确保其供应链安全稳定,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后,中国一度被美西方污名化为俄罗斯的“帮凶”,面临可能受到制裁外溢影响的情况下,在对华政策上,法国选择了通过供应链“多元化”,避免对中国过度“依赖”的局面。从法国自身利益出发,在供应链安全可能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除了供应链的“多元化”,法国本身在国内反思多年来“去工业化”,要求“再工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也成为了法国试图领导欧盟“战略自主”的一部分。这导致两种后果:一方面,在新能源领域,法国试图通过在原材料领域的“自力更生”,通过包括立项开采首个锂矿等措施,在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同时,树立起在绿色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另一方面,在台湾问题上,为避免在佩洛西窜访台湾后,台海局势紧张及可能的“武统”对法国国内芯片供应链造成的影响,法国虽然一再重申支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但在包括《2022年国家战略审查》等官方文件中,始终主张所谓保持台海局势稳定,反对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地区一直以来所打的所谓“民主牌”,也在意识形态层面获得了法国的诸多支持。

三、展望

2023年,中法关系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马克龙计划于2023年初访华。预计在此次访华中,马克龙将在经贸、环保、金融稳定、俄乌冲突、朝鲜半岛局势、伊核协议等问题上,提出法方诉求,期待中方的更多支持。在经贸、环保、金融等领域,中法之间有拓展进一步合作的空间。

尽管法国对美政策的可能调整避免了法国在“选边站队”时偏向美国,但法国在对华政策上或将依然延续近年来的两面性特征,即在经贸领域对华诉求不断加深,希望通过贸易和相互投资进一步促进法国从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中复苏的步伐,夯实其实现“战略自主”并领导欧盟构建足够的经济实力基础;而在政治上,要完全搁置争议在当前欧盟和法国内部舆论氛围中并不容易落实。

在全球治理领域,随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法方希望与中方开展更多的更务实的合作。尽管法国国内仍存在对中国作用持续增长的忧虑,但要发挥法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软权力,中国的支持必不可少。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法也可以寻求到双方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法国将在所谓“规训”中国全球行为与和中国开展全方位合作的矛盾中寻求某种平衡。

在人文交流领域,中法之间依然有着较为广泛的合作空间。2024年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未来一年中,法方也将通过中法旅游年等合作来为建交60周年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中法之间的人员往来,特别是中国赴法旅游的逐步恢复将为民间氛围的改善提供新的契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薛晟,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副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法国与法语国家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张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原标题《2022年法国对华政策》,现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