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主流媒体对中国和伊朗签订25年合作协议的报道和评论概述

作者:陈娟 发布时间:2021-04-17 来源:中东研究通讯+收藏本文



近日,中国和伊朗签定25年合作协议的消息在阿拉伯各国媒体引起了广泛报道和热议:

图片
 图源:网络

一、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2021年3月25日报道称,在中国外交部长抵达德黑兰之前,中国就作出了承诺,致力于维护伊核协议,捍卫与伊朗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尽管美国对伊实施制裁,中国增加了从伊朗的原油进口量。路透社报道称伊朗在过去几个月时间内,通过间接方式从阿曼、阿联酋或马来西亚油轮向中国运输了数量创纪录的石油。两周前,伊朗在过去14个月向中国提供了1800万吨原油、平均每天36万桶,中国成为其最大的石油客户。中国前驻伊朗大使指出,王毅外长此访德黑兰可能向美国发出一个信号:中国将一直是伊朗核问题的积极参与者。他还指出,中国与伊朗有密切的经济和利益关系,中国每年从伊朗大量进口石油,此外中国在伊朗还有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该台2021年3月27日报道称,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赛义德·哈提卜·扎德在电视声明中提到:中国和伊朗签定的25年战略协议,是一份包含经济和政治各领域全面的路线图。他阐明这份文件集中于“经济领域是核心和基础”“伊朗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宏大计划以加强与亚欧非的关系”。该协议的草案是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时与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商定加强双边关系时就提出的。当时,双方就在一项联合声明中承诺“就25年合作协议进行谈判”“在不同领域的合作和相互投资,尤其是交通、港口、能源、工业和服务业”。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称,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对地区国家事务的干涉导致不安和动荡。伊朗与中国在落实核协议方面的合作以及敦促欧洲国家践行承诺将带来事件的改观。他强调在该地区去极端化和反恐的必要性,“霍尔木兹和平倡议”将致力于实现该目标。 

2021年3月27日,伊朗同中国签署了长达25年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同时,伊朗总统鲁哈尼强调他的国家正准备采取措施为取消制裁提供便利。伊朗外长贾瓦德·扎里夫和中国外长王毅签定了全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两国间第一份此类文件。这份备忘录包括了石油和能源领域、军事和安全领域、工业投资、发展基础设施和在伊朗南部海岸建立自贸区等合作。伊朗总统鲁哈尼称,伊朗已经做好准备采取一些步骤来换取全部或部分取消制裁。美国一直在对伊朗实施“经济恐怖主义”,因美国制裁,伊朗在购买新冠疫苗抗疫过程中困难重重。伊朗通讯社援引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话说,“我们和伊朗的关系不会受现在局势的影响,将是一贯的和战略性的。”伊朗媒体引用鲁哈尼顾问赫塞姆·丁·阿什纳的话说,这份协议是“成功外交”的典范。

早在2020年7月,该网站就有中伊要签该协议的消息放出。该台援引约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哈桑·穆买尼观点,认为中伊两国战略协议的签署将加强双边关系,并且推动双边各领域更深度、全面的合作。他阐明:伊朗是中国能源需求的主要来源,同时伊朗需要中国的技术去发展能源、石油和基建业,中国掌握了这样做的资本,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伊朗其它技术来源国(尤其是西方)的替代。他还指出,中国将巩固在中东的存在和加强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因为中国一直从其地理位置直接出发,朝着东南亚和远东,但是有了这一步,将开启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时代,在阿拉伯湾地区得以加强。政治研究员阿迪勒·单迪德认为中国致力于加强与伊朗的关系意味着开始挑战美国的制裁,强加其经济意图和美国方面的对等待遇,由此加强中国公司在外的实力,这些公司因与伊朗合作可能未来会遭受到制裁。


二、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


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是一家沙特阿拉伯所有的泛阿拉伯主义电视新闻频道,使用阿拉伯语报道。2003年3月开始运营,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最大产权为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广播中心(MBC)。 

该台4月1日发表评论称,这一双边战略协议将迫使西方国家重新考虑他们对该地区的看法,因为它们的利益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美国在该地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失去了信任。它把地区盟友当成了它对手。自从美国结束在伊拉克庞大的军事存在以来,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石油出口国,一直想从中东地区逐步收缩。但同时,美国又想要阻止中国在亚洲和非洲份额的上升。华盛顿将北京视为美国在南亚和东亚的主要威胁。但是现在,华盛顿因其政策失去了其地区盟友,比如沙特、土耳其和埃及,它以美国价值观为名干涉其内政,如沙特的重要市场,而被中国市场取而代之。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最多,可以预计在这个十年结束之前,随着中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并超过1600万桶,中国市场的份额还会变大。尽管沙特及其海湾合作伙伴可能不会像伊朗那样去拥抱中国,但沙特的商业利益将在不受美国影响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自由。上周,中国外交部长宣布了一项倡议来响应海湾国家的诉求。该倡议旨在获得伊朗的信任并让沙特安心。中国确保与海湾地区两边都保持和平。相反,美国在处理与地区盟友的关系时遭遇危机,几十年来通过干涉其内部事务而建立的特殊关系也遭到破坏。

该台网站还报道了针对协议签署的一些负面评价,如:伊朗现政权的批评者和反对派们严厉地批评了该协议,将其描述为“新土库曼条约”,并指出19世纪沙皇俄国和伊朗签订土库曼条约,伊朗将高加索大片地区割让给沙皇俄国。


三、埃及《金字塔报》


埃及《金字塔报》3月27日当天报道了中国和伊朗签署25年合作协议的消息,伊朗通讯社援引中国外长王毅的话说,“我们和伊朗的关系不会受现在的局势影响,而是一贯和战略性的。”

该报提到尽管中伊协议的细节尚未公布,但可以预料到该协议将包含中国对伊朗能源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2016年,中国与伊朗达成共识要在未来十年增加双边贸易额到6000亿美元。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赛义德·哈提卜·载德称,这份文件显示是一份包括政治、经济和战略方面的全面路线图,覆盖了经贸和交通等各领域的合作,尤其是集中于双边的私营部门。中国商务部周四(3月25日)提到北京将竭力维护伊朗核协议并捍卫中国和伊朗关系的合法利益。据路透社报道,近几个月来,伊朗通过其它国家“间接”向中国输送了创纪录数量的石油,以至于中国海关没有纪录显示在今年前几个月中国进口伊朗石油。美国总统拜登正致力于和伊朗重返2018年由前总统特朗普退出的伊核协议,但是美国对伊朗严厉的经济制裁还在继续,伊朗要求其在谈判前取消这些制裁。


四、对上述媒体报道和评论的分析


半岛台对中伊合作协议签定做了较为详细、客观地报道,突出了该协议作为中伊未来25年合作“全面路线图”的战略意义,强调了中伊合作的基础和核心是“经济领域”,伊朗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双边合作等。该协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早有意向商谈。就双边层面来说,此份协议的签定更多的是加强中伊双边关系;在国际层面而言,中国将继续在亚欧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客观上影响力得以加强,但不像报道中专家所说的“挑战美国制裁”等片面的言论。

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发表的评论主要从美国角度出发,认为这届美国政府因政策不当导致失去了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如沙特、土耳其和埃及,美国常以价值观为由干涉盟友内政而不得人心,丧失信任。美国中东政策和举措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拜登政府延续了前几任总统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逐步从中东收缩而转向亚太和欧洲等地,从而疏远了地区盟友;另一方面是中东近年来在美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比重在逐步下降,石油已经不是美国在中东的主要战略利益之一,美国早已成为石油的生产和出口国,对石油进口需求量在下降,而中国在中东市场的需求和购买量在不断攀升。随着中国市场的份额提高,中国和该地区的合作势头势必上升。

埃及《金字塔报》则着重关注了中伊协议在伊朗能源和基建方面的投资等。
总体而言,阿拉伯国家普遍关注中伊25年合作协议的签定,强调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在不断加强,客观上提高了中国在中东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等。阿拉伯媒体还对比了中、美在一些中东政策、举措的差异及背后的原因等,批评美国政策不当失去中东盟友。


五、从报道中得出的几点启示


(一)阿拉伯国家关注并重视中国与地区内国家的友好合作,尤其是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双边和多边合作。目前疫情在阿拉伯国家蔓延,它们迫切需要中国提供疫苗等相关帮助和合作,以及如何在后疫情时代重启经济也是阿拉伯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

(二)随着中阿政治、经贸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深入,阿拉伯国家感知到中国在中东事务上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并且在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上的话语权变大,例如伊朗核问题等。中国外交的姿态比以往更为积极、进取。

(三)阿拉伯国家对美国不当的中东政策和举措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常年以价值观名义来干涉地区国家的内政,不得人心,失去了地区盟友如沙特、埃及等的信任,一方面是美国自身战略重心转移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凸显出美国霸权的逐利性和自私自利。

(四)阿拉伯媒体也注意到中、美(或西方)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有“东升西降”的趋势。尽管中东地区、国家矛盾冲突复杂多样,中国能根据它们的诉求不同而采取有效应对策略,保持地区国家间微妙的平衡。虽然美国现在的影响力有所衰弱,但仍然是处于压倒性优势,况且中国本身也并未想与美国在中东地区一较高下。


今日主笔 / 陈娟,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