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周评(六)| 医护人员需要的是“踏实”的人文关怀——一支上海援鄂医疗队的故事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38.png

节气里的春天已然来到,但与新冠的战斗还在继续,尤其在湖北,在武汉。

时间:2020215日,坐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此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正在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

27,元宵佳节前夕,中山医院紧急受命驰援武汉,副院长朱畴文教授率领的136医疗团队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2个病房,病房均由普通病房改造成传染病重症病房,各40张床位,用于收治从各级医院转入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每日,朱院长都会在下班或者休息间隙更新一下朋友圈,简短记录或转发团队工作、生活中的片段,或者对抗疫工作的疑问和思考。而这些片段、疑问和思考都贯穿着一条核心理念:战役越是艰苦卓绝,越需要“踏实”人文关怀。

39.png



医护人员辛苦,这是大部分人的共识,随时随地严阵以待,加班加点是常态,有时还会遭遇恶性医患问题。但这一次,新冠病毒带来的烈性传染病来势汹涌,“警报”拉响,刻不容缓,辛苦的白衣天使转身即为白衣战士。当武汉、湖北急需支援时,全国各地无数医护人员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陌生的战场。他们所要面对的,可能是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境:

“性命攸关”的医疗物资紧张或短缺新民晚报的记者曾问朱院长:“听说中山医院为了保障医疗队做好防护,‘家底掏空了’,是真的吗?”他没有正面回答,但信息已然明了:“想说的是,没有上级部门和各兄弟单位的支持,即使掏空了中山医院的家底,防护物资也是远远不及医疗队所需。”还有一些媒体报道,有些一线的护士为了减少护目镜的损耗,使用84等高氯含量的消毒液,对眼睛产生了刺激伤害;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给所有医护的面部皮肤留下了深深的所谓“最美”勒痕甚至创伤;女性医护人员更要在闷热不便的隔离服中经历生理期的考验……而这些还只是最普通的身体压力,更为可怕的当属医护人员被传染的风险,据2月14日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截止到211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逝世,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

被隔离许久,身心备受折磨的患者。中山医院李锋医生描述了团队入驻之初目睹的医护与患者的双重困境:“由于病毒的高传染性,病房内没有护工,也不允许家属陪护;因护理人员的极度缺乏,每班上岗的护士仅4-6名,只能优先完成医疗工作这几天的工作中,患者的精神状态引起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担忧!这是一批病情严重但是没有达到进入ICU病房标准的患者,是一批生活无法自理却没有任何亲属照顾的患者:平时儿孙绕膝,现在却无法取食近在咫尺食物的老人;气促明显无法下床取热水而长时间滴水未进却不嚷嚷的患者;担心自己屎尿多上不了厕所而不敢进食的患者;痛失亲人号啕大哭情绪失控的患者;长期隔离精神异常、屎尿满身不让人近身的患者……种种医疗以外的问题扑面而来,看着大多数患者眼中的无助和绝望,我和队友们感到一阵阵痛彻心扉,人是一种群体生活的动物,需要来自他人的关心与呵护,需要和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在生病期间,否则隔离久了,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焦虑、烦躁甚至抑郁。”

长时间的身体疲劳和心理紧绷。由于人员缺口,大量医护人员需要长时间工作,作为上海唯一指派前往武汉驰援的“最早逆行者”、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面对大量病人,医护人员缺乏,在值夜班的时候经历太多,当你在持续的高强度中,经历了这么久,人的心态、身体都会疲劳,按照正常都要轮换,但现在的条件不允许。”此外,医护人员为了肩上重任同样与家人分离,即使可以休息,也不敢轻易回家,怕万一把病毒带给家人。

患者突然离世的无力感和情绪波动钟鸣医生介绍,重症患者可能伴随着多个器官和循环系统等的炎症爆发和损伤,他所熟练掌握也原本被众人寄予厚望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大多数重症病例中没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此次疾病超出了很多认知范围,有非常多印象深刻和永生难忘的东西。刚来的时候经常会有病人出乎意料的离去,当时真的有点被打的措手不及。”

以上我们已知的和其他我们或许未曾留意的困难和压力,给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角色转换、环境适应、体力体能,心理承压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此时,除了亲友的支持和自身责任感的支撑,来自团队和外界的人文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更何况,关爱之下所激发的愉悦体验能使人与人产生亲和力,散发干劲,向周围传递积极的情绪。在这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被隔离的患者长期缺乏外界交流和支持,难免陷入消极、无助和恐惧,除了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关注,此时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的人文关怀也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救治过程中,对患者的积极的情感支撑,也许是一个小小的礼物,一双握紧的手,一句打气的话,甚至一个温暖的眼神。给予医护人员足够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他们的感恩和尊重,也是对他们守护的生命的尊重。

人文关怀最根本的是承认、尊重和切实保护人的生存、发展、价值和主体地位。那具体到此次战役中,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踏实”的人文关怀?我们不妨再捋一捋这支援鄂医疗队的做法

尊重规律和原则,保护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对于人文关怀的前提,朱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强调:我们必须要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现有的医学原则、流程,只有在提供最大可能的保护的前提下,才能让我们的医护人员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否则,任何所谓的鼓励和心理疏导都只是空中楼阁。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而硬要去做一些违反流程、规则的冒险的事情,而这些冒险原本可以避免,那就谈不上人文关怀。213日,朱院长分享了一篇“上观新闻”对他的采访报道(《上观直击|在这里,看到人与病毒的战斗——记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深夜》),其中提到了李锋医生的一段经历:凌晨四点来接班的护士发现N95口罩告罄,问李锋能否佩戴挂耳口罩,李锋坚决否决了,因为他必须保证每一个护士的安全。在中山医院的操作规范中,戴普通挂耳口罩是不能进入高危区域的,原则就是原则。两三天前,中山医院医疗队刚刚接管人民医院2022两个病区,对这家医院的流程、管理都还陌生。深夜去哪里找口罩?此时,在病房内的几位护士已经工作了4个多小时,体能几乎已经到达极限,他们需要轮替休息。最后李锋想到了中山医院赴武汉医疗队的联络员、负责内部协调和对外联络的薛渊医生,后者听闻立即跳下床从行李箱里找到了从上海带来的最后9N95口罩,驱车至医院解决了燃眉之急。对此,朱院长评价说:“尽职、勇敢、讲原则、有情怀的战士!赞我的中山同事们,我的战友们!”

40.png


倡导尊重和信任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给予一线医疗专家充分的自主权。人文关怀也包括对医护人员专业性的信任和尊重。朱院长认为,面对新冠病毒造成的肺部感染和其他脏器损害的情况下,能够做出研判和预判的专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一线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医学人文关怀的基础是他们具备过硬的学术和专业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优秀的团队合作和可调配的资源。而且,在此次疫情中,我们还看到许多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在病情诊断、疫情应对措施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重要而宝贵的意见,这些意见也融入到了国家卫健委颁布的诊治指导性意见中。同理,医护人员本身也应被赋予施展这些优势和调配资源的充分自主权。例如,在具体的医疗医护操作上,相关部门在坚持指导性原则的前提下,也应充分重视、尊重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 医疗自主权和灵活性,充分信任他们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做好全局指导、信息提供和资源配置供给,而非用一种简单化的硬性指标式的方式进行管理。

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减负”问题。对于医护资源紧缺和后勤保障不足,朱院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担忧:“现在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承担了大量的非专业医护性质的工作,如清洁房间、运送物资(药品、氧气钢瓶还有污物垃圾)等,极大地影响了她们在专业上的发挥作用,也势必影响诊疗,尤其是重症的诊疗。要知道,选派过来的医护人员在本单位都是各方面拔尖的,也确实可靠肯干,里面还有大量ICU护士,她们的专长就是重症救治护理,但现在又如何发挥最大作用呢?生活照护需要这样的专业护士吗?知道现在不让家属陪护,而找护工、工勤人员做清洁工也很难,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吗?由于需要收治的患者人数庞大,原本医护人员就已紧缺且身负重荷,如何有效保持后勤,充实这部分人员,为一线医护“减负”,把专业、精锐的医护力量用于治疗,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果当地人员匮乏,在组织支援团队时,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同时考虑配备或者招募护理等后勤保障人员?此外,类似的问题,是否已有统一畅通的问题上报、信息采集和反馈平台来减少响应时间,以统筹安排和解决?

呼吁媒体报道的语言体现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许多媒体和媒体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一些媒体在报道医护人员逝世时,标题直接采用看起来似乎专业又中性的“死亡”的做法,朱院长表示无法接受,他写到:“每当大疫来临,医务人员总是和其他勇士一起冲在第一线,即使不幸罹难,他们也无怨无悔,因为这是职责所在。但媒体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无冕之王们,当你们写稿件的时候,能不能给逝者最后的敬重?能不能再多些人文关怀?敬请以后别再用‘死亡’二字!加上‘不幸’不难吧?尤其是写在标题上。你不是仅仅转载官方文告,而是传递不幸的消息。如果你不能用‘牺牲’,不能用‘殉职’,那就用‘病故’、‘去世’吧,谢谢。”是的,新闻可以客观,但受众是热血的人,文字如何能够没有温度?

注重细节和“仪式感”,营造温暖有爱的工作氛围。对于医疗队来说,哪怕条件再简陋,特殊的日子都值得来一点仪式和庆祝。28日,元宵节,新民晚报记者问朱院长怎么过的,他回答:“出发时候医院领导、同事也和我们说,这是个值得铭记的节日。我在第一次全员大会上也强调,大家能在一起战斗也是一种缘分,我们要体现医护人员的价值。宾馆晚上很给力,为我们每人都准备了汤圆。虽然不能聚在一起吃,但也算是过了中国的传统佳节……”212日,一位队员的生日,朱院长和党支书组织准备了一个惊喜,视频电话接通,队员的丈夫和女儿给她唱起生日歌,大家围坐在一起,一碗长寿面,一块小蛋糕,一段真诚的祝福:“6天前,您勇敢的加入中山医院赴鄂医疗队,冲锋在抗击疫情战斗的第一线,为此舍弃了温暖的小家和最爱的家人。我们对您的奉献表示最崇高的敬意。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和疫情战斗,请您注意防护,保重身体,等疫情结束我们一起返沪!”214日,情人节,一人一盒巧克力,气球拱门前两两比心合影,朱院长发文:“情人节不在于你有情人,而在于你是有情人”……除此之外,中山医疗队驻地还设有一个“共产主义小超市”,物资来自上海和社会各界的物资捐赠,每日17:00-17:30准点开门,供医护人员自取,清单会实时更新。关心医护人员的需求,在不充裕的环境下尽可能提供点滴温暖和便利,哪怕是一包方便面,一点水果,都可能是他们“偶尔被治愈”的原因。

41.png


42.png


在大灾大难之前,每一个生命都显得脆弱不堪,感谢这群医护人员和许许多多为了他人福祉做出牺牲和贡献的人,我们都应感恩、尊重和敬畏这所有的付出。在此文写就时,朱院长最新发出的是几张照片——武汉人民医院庭院中的几株梅花在14、15两日的对比图。15日,武汉大雪,寒冷来的如此唐突。好在,这些梅花顶风傲雪,坚韧地等待着百花齐放,春暖大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