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述恒 发布时间:2025-09-17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本次马德里中美经贸会谈于9月14至15日举行,围绕投资环境、关税、技术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双方虽未能化解结构性矛盾,但展现出保持沟通的意愿,对缓解紧张关系和稳定市场具有象征意义。会谈中最受关注的议题是 TikTok 的未来运营。中美于 9 月 15 日宣布达成“基本框架共识”,涉及用户数据安全、算法知识产权授权和企业自主性等关键内容,暂时缓和了禁令生效前的紧张局势。美方强调,所有权转移与数据控制是安全保障的必要条件;中方则重申坚决反对将经贸与科技问题政治化,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媒体与智库普遍认为,算法与数据权的透明性才是能否实质解决分歧的核心。
01
马德里中美经贸会谈的总体情况
9月14日至15日,中美经贸团队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新一轮会谈。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以及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会谈。此次会谈是在中美关税问题取得进一步进展的背景下举行,因此在此轮会谈中,中美双方如何缓和经贸摩擦同时,建立可预期的经贸关系,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从中美双方释出的相关信息来看,此次经贸会谈围绕投资环境、关税、技术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中方在会后表示,愿与美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推动经贸关系改善,但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与企业利益为代价来达成妥协;美方则强调此次谈判显示中国愿意在投资准入和技术透明度上展开合作,并希望能够为美企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此次西班牙会谈也是四个月内中美代表团第四次在欧洲举行会谈,释放出双方希望在中立环境下展开交流的意愿,也为欧盟在未来相关议题中预留了潜在角色。
对于此次会谈,国际舆论反应持谨慎乐观态度。路透社和美联社评论称,这场谈判虽然无法一举解决结构性矛盾,但显示了两国在长期对抗格局中仍保持沟通意愿,这本身对缓解紧张关系、稳定全球市场具有象征意义。《金融时报》认为,会谈地点的选择“凸显了欧盟可能在未来的经贸与科技治理中扮演调解者角色”,但欧洲也“谨慎避免被卷入美中之间的对峙”。《赫芬顿邮报》则提醒,关税、出口管制等议题仍待解决,中美的结构性分歧短期内难以彻底弥合。例如CNBC认为,贝森特敦促G7盟友对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进口产品征收“有意义的关税”(meaningful tariff)以此迫使双方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以此实现将俄罗斯拉回谈判桌的目的。由此可见,本轮会谈虽释放出一定缓和信号,但很多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在诸多议题之中,最受瞩目的仍是围绕 TikTok 的归属与监管安排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折射出中美在数字经济与数据安全上的博弈,也成为后续谈判走向的关键观察点。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左三)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左四),于周日在马德里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右二)及中国商务部谈判代表李成钢会面。图片来源:美国财政部/路透社
02
TikTok“基本框架共识”下的中美立场
作为此次马德里会谈中最受瞩目的议题,TikTok 的未来运营安排成为双方磋商的核心焦点。经过两天谈判,9 月 15 日傍晚中美双方宣布已就此达成“基本框架共识”。框架内容主要涉及通过合作方式妥善解决 TikTok 问题,包括用户数据安全、算法知识产权授权与企业运营自主性等方面,同时也延伸至投资障碍与经贸合作的更广领域。谈判结果显示,双方都试图避免在 9 月 17 日禁令生效前触及最极端的情形。此外,贝森特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本周五与中国领导人就TikTok在美运营问题进行通话。目前关于TiKTok相关议题的细节仍未公开。
据美联社及路透社相关报道援引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表态称,“中美之间已就TikTok所有权达成框架协议”,其目标是实现TikTok的所有权转化。不过,美方在表态中也多次强调,不会介入具体商业条款的磋商,因为“这是两家私营企业之间的事”,但表示“商业条款已经达成一致” 。路透社进一步援引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话称,美国的核心关切在于“用户数据和算法可能成为潜在的安全漏洞”,对此《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美国官员多次表示,只有在确保数据和算法符合美国法律框架的情况下,TikTok才能继续运营。同时,美方也表示TikTok相关议题仅仅是安全和法律监管问题,不牵涉更广泛经贸议题。
2025年9月1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中美贸易谈判当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后举行记者会。图片来源:Louiza Vradi
对此,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会后强调,中方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中资企业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将依法依规对涉及TikTok的技术出口和知识产权使用进行审批,并尊重企业在市场原则下的自主谈判权。他重申,中方在 TikTok 谈判中的立场“明确且一贯”,即坚决维护本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处理相关事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隐私与安全,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反当地法律的方式,为中国政府采集或提供位于外国境内的数据。
在发布会上,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进一步强调,双方在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和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就通过委托运营美国用户数据与内容安全业务、对算法和知识产权使用权进行授权等方式处理TikTok问题达成基本共识。中方希望美方能够按照共识落实承诺,为包括TikTok在内的中国企业在美持续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李成钢同时指出,美方在扩大对中国实体制裁方面的做法属于典型的单边霸凌,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已在会谈中提出严正关切,并敦促美方尽快取消限制措施。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图片来源:央视网
总体而言,马德里会谈暂时缓解了禁令临近所带来的紧张氛围,确认了一个框架性成果,为后续谈判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双方在核心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因此外媒与智库普遍认为,算法与数据权的透明性才是能否实质解决分歧的核心所在。
03
TikTok“基本框架共识”外的主要分歧
相比前两部分的官方叙述,外媒和智库的分析更聚焦谈判背后TikTok议题所所蕴含的复杂性。
首先,“所有权转移”只是表面方案,真正决定谈判成败的是算法与数据权的安排。路透社和《华盛顿邮报》均指出,如果字节跳动在所有权转移后仍能影响推荐算法,或者数据访问的透明度无法满足美国的法律和安全标准,那么即使表面完成出售,美国国内的质疑也不会消失。布鲁金斯学会等智库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报告中也指出,仅仅依靠所有权变更不足以解决核心问题,必须引入数据本地化、源代码审计和第三方合规机制等可验证的安全护栏,才能真正化解美国政界与舆论的安全担忧。这类分析揭示出框架协议中的最大缺口:产权可以转移,但算法的“黑箱”仍然难以透明。
其次,关于政治筹码与时间表。《经济学人》指出TikTok问题实际上是美国国内法律与政治时钟共同作用的结果。2024年国会通过的《外国敌对控制应用法》已经设定了“出售或禁用”的刚性框架,行政当局在此基础上多次延期,但9月17日的最后期限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在最后时刻制造一个“框架性成果”,以避免法律和政治双重风险。Politico的报道则进一步强调,TikTok谈判不仅仅是应用程序的交易,而是更大范围的中美博弈筹码。美国在谈判中同时提出能源、对俄政策和更广泛的贸易安排,试图利用TikTok问题在多个议题上争取主动。这说明,所谓框架协议不仅是技术安全问题的产物,更是战略谈判中的“嵌入式筹码”。
第三,TikTok的文化属性成为分析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路透社援引贝森特的话称,中国关心的是保留TikTok的“中国特色”,这一点被媒体普遍解读为对文化叙事的重视。《金融时报》和《卫报》均认为,考虑到TikTok的文化影响力,中方会有一定程度的坚持。因此,未来的协议更可能是一种混合型结构,比如合资公司模式或信托监管安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平台的文化影响力,同时满足美国的安全要求。
在此基础上,欧洲媒体的观察提供了不同的视角。《France24》和《金融时报》指出,欧洲在这一议题上虽然不是直接的当事方,但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跟随美国、保持独立、还是建立平行监管框架”的选择。欧盟《数字服务法案》的生效意味着TikTok等平台未来在欧洲将接受更严格的监管,中美之间达成的协议无疑会成为参照系。欧洲在数字监管上的独立性正面临考验,而TikTok的案例可能成为未来欧盟与美国在科技治理上协调或分歧的关键节点。
最后,经济与市场的外溢效应同样不可忽视。《经济学人》评论指出,如果谈判失败导致TikTok被强制禁用,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平台的消亡,而是会对广告业、创作者经济以及与TikTok绑定的全球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即便谈判成功,协议的不确定性也会继续为投资者和市场带来风险溢价。《华盛顿邮报》和路透社也提示,关于股比、算法许可、数据权属等商业条款尚未披露,这意味着学界和市场分析都只能进行条件性的推演。从短期来看,最可能的情况是延长过渡期并分阶段执行,而不是立即完成彻底的所有权和技术迁移。
04
结语
总体而言,马德里谈判中的“框架协议”是一份政治性文件,它在形式上为双方赢得了时间,却没有触动根本性的矛盾。美国称坚持国家安全优先,要求真正的所有权和数据可控;中国强调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经营应享有开放、公平、公正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媒体和智库的分析普遍指出,真正的难题在于算法与数据权的透明与可验证性,这决定了协议能否超越“表面妥协”而走向实质解决。未来走向可能有多种情景:全面达成“所有权+合规”的最终版、延长期限并分阶段履行、有限折中或谈判失败导致禁令重启。无论哪一种结果,TikTok都已不仅仅是一个娱乐应用,而是中美战略竞争、科技治理和文化话语权斗争的缩影。正如《经济学人》所言,它已成为“大国政治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安全与自由、国家利益与全球化之间无法轻易调和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