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洁 发布时间:2023-03-13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三国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三国表示愿尽一切努力,加强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
由于沙特和伊朗的北京会谈先前并未向外透露,消息一出,引发世界多国媒体极大关注。众多外媒均提到该事件对沙伊两国、甚至中东与世界稳定的益处,也提到中国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公认这同时是中国的“外交胜利”。然而,有关两国和解的真正原因、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动机、两国和解的影响等方面,美西方舆论众说纷纭。
中国、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
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图源:新华社
一、 从矛盾到和解:黑暗时代的结束?
伊朗和沙特之间的竞争源于伊斯兰教派主义。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建立反西方的什叶派神权政治以来,伊朗和逊尼派占主导的沙特阿拉伯一直不和。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中东的紧张局势升级为区域范围的代理人战争,两国各自支持代理人战争中对立的双方——在叙利亚,伊朗支持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沙特支持叛军,并在后期与美国合作打击ISIS;在2015年至今的也门冲突中,沙特支持政府军,伊朗支持也门胡塞叛军;在黎巴嫩,伊朗长期支持势力强大的黎巴嫩什叶派民兵组织真主党,而沙特则支持该国的逊尼派政治人物,导致了一场长达两年的政治危机。
逊尼派与什叶派在中东各国的分布图
图源: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2016年1月,沙特以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罪名处死一批囚犯,包括一名知名什叶派宗教人士谢赫·尼姆尔(Sheikh Nimr al-Nimr),引发伊朗民众抗议并冲击沙特驻伊朗使领馆,两国自此断交。虽然国际社会一直努力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但频遭挫折,一直未达成任何协议——2016 年,时任巴基斯坦总理的纳瓦兹谢里夫率高级代表团访问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从中斡旋。2021年后,伊拉克和阿曼两派官员促成了两国的和谈,但2022年伊朗单方面宣布中止会谈。
穆斯林教派分支树 图源: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这意味着,在断交七年后,伊朗和沙特在中国的斡旋下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重新开放大使馆,而长期看,这对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这或将终结该地区的“黑暗时代”。
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从竞争到和解的时间表,信息来源:半岛电视台
二、 “最后一公里”:中东地缘政治的必然发展?
“中国斡旋”角色几何?
黎巴嫩危机:在贝鲁特抗议的2020年港口
爆炸中丧生者的亲属,图源:Anadolu Agency
美西方关于伊朗和沙特和解的原因莫衷一是,争论的核心在于“中国斡旋”的影响几何。
一派观点认为中国是两国和解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前美国和联合国高级官员、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杰弗里费尔特曼(Jeffrey Feltman)表示,中国的作用才是促成该协议最重要的方面。昆西研究所执行副总裁帕西(Trita Parsi)指出,中国在中东的“中立”与“不卷入”是其成为成功“斡旋者”的重要原因。由于美国过往与以色列和沙特关系的紧密关系,美国不断在冲突中站队,甚至成为冲突中的同伙——“这使美国难以成为一个可靠的调解人”。而中国没有在沙特和伊朗之间选边站,一直努力不被卷入他们的冲突,中国认知到了这一优势并利用了这一现实,正因如此才可以发挥缔造和平的作用。
伦敦智库查塔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于洁博士(Dr. Yu Jie)称,这一宣布是中国在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胜利。“该地区的国家不想在两个大国之间做出选择,”她补充说,指的是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她说,由于在中东的“不干涉原则”,这笔交易是中国功劳。
另一派观点认为,二者和解是两国基于地缘政治考量。
《南华早报》指出,推动沙特与伊朗复交的关键根源,其实更多是中国崛起后,美国撤出中东、转向印太的时代趋势,而非仅是“中国斡旋”;但两国分明已在伊拉克等国家沟通了大部分复交准备工作,最后却选在中国走完“最后一公里”,不过是中美博弈下的三方各取所需——沙特与伊朗皆有意卖中国“面子”,中国则希望耕耘更有空间的中东外交环境、塑造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大国风范与形象,同时回击近期来自美国的舆论攻势。
美国莱斯大学贝克研究所的政治学家克里斯蒂安科茨乌尔里克森(Kristian Coates Ulrichsen)指出,促成和解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内部考量。沙特和伊朗均认为进一步的地区不稳定不符合其利益。沙特认为他们无法在没有无条件支持的情况下,继续应对周边紧张局势,这也是为何三年来沙特一直尝试缓和地区冲突。穆罕默德王子现在专注于自己国家的大规模建设项目,因此他可能希望借此退出也门战争。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辛齐亚·比安科(Cinzia Bianco)也指出,沙特已无意继续深陷也门战争的“泥潭”,因而希望借此积极推动胡塞武装与沙特阿拉伯签署和平协议。
也门战争中的空袭,图源:英国广播公司
三、 推测与怀疑:对于
“中方斡旋”动机的探讨
中国作为中东“后来者”的参与引起了西方对中方斡旋动机的广泛讨论。
华盛顿特区国际政策中心非常驻高级研究员Sina Toossi认为,中国对改善该地区的关系和稳定有“明确的兴趣”,因为海湾是北京的重要能源来源。白宫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虽然表达了对于两国和解的欢迎,但他也表示美国将继续关注中国,声称中国“试图在世界其他地方获得影响力和立足点以获取利益”。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称中国“不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作为公平公正的调解人不值得信任”。
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比尔·哈格蒂(Bill Hagerty)
《南华早报》认为,中国欲借斡旋复交成果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第一,促成沙伊关系实质缓和,为中国的中东战略拓宽空间,避免沙特与伊朗为争抢中国的战略挹注,屡屡要求北京选边、保证与对方的合作计划不会影响两国交往;第二,展现中国在中东已具有一定大国威望,能让沙特、伊朗都卖自己“面子”,尤其此事保密工作极度到位,西方媒体事前都未能探查一二,应与沙伊两国的尽力配合有关,此事或将对美形成不小心理冲击;第三,明确强调一贯支持和平、劝和促谈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用实际行动反对美国建构的“气球”、“援俄”等负面形象,同时强化中方推出乌克兰危机“12点立场文件”、表态无意支持战争的可信度与诚意,与美国的好战姿态形成对比。
四、 损失or机遇:力有不逮的美国影响力?
有关和解的意义,美国智库专家与舆论的悲观者认为这是美国的损失,乐观者认为这为美国提供了良好机遇。
一派认为这是北京的外交胜利,同时也是美国在中东影响力衰退的开端。反对伊朗核协议的保卫民主基金会负责人马克杜博维茨表示,通过中国的调解恢复伊朗与沙特的关系“对美国的利益来说是一个损失”,并指出:“北京喜欢真空。”布鲁金斯学会副总裁兼外交政策主任苏珊娜·马洛尼 (Suzanne Maloney) 表示:“值得注意的当然是让中国人获得巨大公关胜利的决定——旨在展示中国在该地区新地位的合影”智囊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似乎是沙特对拜登政府的又一次耳光。”
国际危机组织高级伊朗分析师内桑·拉法蒂 (Naysan Rafati) 表示,就伊朗而言,尚不清楚结果是否会对美国有利。“缺点是,在华盛顿和西方伙伴对伊斯兰共和国施加越来越大压力的时候......德黑兰将相信它可以打破孤立,并且鉴于中国的作用,它会利用大国的掩护”。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领导下的美国东亚事务最高外交官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表示,中国参与促成这笔交易可能对华盛顿产生“重大影响”。拉塞尔说,中国在一个它不是当事方的争端中独自采取行动帮助促成一项外交协议是不寻常的。他猜想这可能是习近平访问莫斯科时“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进行调解的先兆”。
华盛顿非营利组织中东民主项目的研究副主任艾米霍桑指出“美国现在不可能专门与伊朗促成这样的交易,因为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从更大的意义上说,中国享有盛誉的成就使其在外交上跻身于一个新的联盟,并超越了自拜登上任以来美国在该地区取得的任何成就。”华盛顿研究机构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云指出:“这是一场关于国际秩序未来的叙事之战,” 她认为中国希望借此从华盛顿夺取话语权,支持多边主义和所谓的不干涉,并对美国批评侵犯人权以干涉内政的行为加以反击。
另一派认为这一和解并不会导致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衰退。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东问题学者乔恩·奥尔特曼(Jon Alterman)表示,虽然削弱中国在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仍然是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务,但它对最新协议持“两种看法” ——它希望沙特人对自己的安全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但另一方面不希望沙特阿拉伯自由行动并破坏美国的安全战略。而这一和解对于美国的安全战略目前影响力依旧有限。
从积极层面来看,中东的和平前景为美国提供了推进伊核协议谈判、结束也门战争、调整美国战略中心的机会。中东研究所的布赖恩·卡图利(Brian Katulis)斯表示,对于美国和以色列而言,该协议为重启停滞不前的伊朗核问题谈判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并与利雅得的潜在合作伙伴进行谈判。“沙特阿拉伯对伊朗的核计划深表关切,如果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和解要有意义和影响力,就必须解决对伊朗核计划的问题。”还有学者指出,一个更稳定的中东可能有助于缓和也门等地的地区冲突,并允许华盛顿将更多的军事火力转移到亚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