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15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这是“海外日记”栏目的第9篇,也是第5篇原创。坐标美国佛罗里达州,作者为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Sherry,她曾于2017年在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从事访问研究。这篇包含两日记录的日志透露出的是淡定和安稳,或许也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关。作者向同胞们报平安,她希望,各国人民都能够彼此团结,褪去心底的“滤镜”,互理解,求同存异。
3月16日,周一
极其撕裂的一年,现在轮到国内的家人朋友担心我们了。这几天收到无数的慰问,抱歉未能及时一一回复。
我们刚回到佛罗里达,先讲一下这两天的见闻,一切顺利,请大家停止不必要的恐慌,恐惧最具有传播性。
我们于3月15日乘坐Delta飞机从波士顿抵达Jacksonville,路途非常顺利,机场和飞机上人非常非常的少,我是每月常飞地球村的人,这是我碰到的最萧条也是最顺利的一次飞行,上次是香港动荡时。根本不是网络疯传的好几万人挤爆机场的镜头。但每个机场情况不一样,我们特意选择了人流量少的机场。
原本两个多小时的飞行还提前半小时到达,旅途中除了几个亚裔包括我们戴口罩(我们还戴了手套等防护措施)基本还无人戴口罩,包括大量接触人流的空乘人员,全程微笑服务。我们并未因戴口罩遭白眼受歧视。这段时间我们出门戴口罩,虽然看起来异类,但大家都投以理解的微笑。20年来的居住经验我觉得美国总体还是一个宽容善良的民族,当然也有某些人的种族言论在某种时刻发酵。美国标新立异的人多了去,见怪不怪是文明程度和教育程度的体现。如果你需要戴口罩保护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这是你的权利!
今年休学术假很久没去学校了,于是和学校联系。告知了行程,没问题,这里解释一下美国14天的隔离政策只是针对国际旅行和邮轮,国内旅行还是可以的。回到学校工作,和从前一样井然有序,大家没看出来有何不同,不同的只是远远的打招呼微笑。下班后因最近烦恼很多,一个同事特意陪我到湖边散心,疏导我的焦虑,当然聊了好多的当前局势和各自的科研,现在聊科研就像湖面上吹来的那阵微风特别的清凉。这也许是大部分美国人可爱的地方,他们从心底里是笃定的,相信一切危机都会过去,这也许是美国的民族性格和历史与中国的不同。
3月23日,周一
从今日午夜起Alachua County下了Stay at Home Order,标志着抗疫又一个新的时刻的降临。这还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隔离和封城,还允许基本日需和户外活动的进行,但对于生性散漫的美国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暂且看看两周后效果如何。
过去一周来我们似乎是在和时间竞赛,搬家安顿采购还有大大小小的工作,对疫情和即将来到的事件的预判似乎变成了当下日常和一种最重要的能力。虽然忙,但常从学校各种邮件还有讨论中嗅出些信息来,觉得心里还有些底。在危机中稳定心绪很重要。
回想起上一周竟然有点小确幸,遵照张医生的三点指示(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还有注意通风(我们楼上楼下跑都开窗通风,尽量少开空调,开也留着窗),该吃吃该玩玩。
总之,我很庆幸在过去的一星期中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心烦意乱的时候去观了野花,钓了鱼,女儿做了她人生的第一个烘培orange pound cake,100%的有机果园食材。接下来的日子真的要关了,还好我们多玩了一星期。但我相信疫情总要过去的,我们已经受够了各种取消、变动、争吵、隔阂,在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保护自己保护社区和周遭的前提下,来选择一个最有利的长久方案(推荐大家读Suzy Welch著名的10分钟/10小时/10年Rule)。我不担心疫情过不去,就担心宅在家久了大吃大喝体重暴增回不去。
写了这许多,告知大家一切安好。非常时期各方媒体都有妖魔化对方的倾向。我很为中国在这次疫情里的决策执行力感到骄傲,但同时国情不同,在这个求同存异的大世界里,请不要再一味的呼喊照抄中国的教科书了,与其这样不如请多些理解和帮助,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