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浩 发布时间:2025-09-25 来源:金融研究中心+收藏本文
2025年9月23日晚,第224期“金融学术前沿”报告会在复旦大学智库楼209会议室举行。本次时事报告主题是“浅析美联储降息原因及影响”,由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FDFRC)组织举办,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主持,报告人为孙教授研究团队成员刘博超。本文根据报告内容、公开材料以及现场讨论,从热点回顾、内容分析、专家解读以及思考与提问等几方面展开。
01 热点回顾
1.1
事件回顾
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当地时间9月17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以11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降息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4.25%。这是美联储自2024年12月以来的第一次降息。
美联储17日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前景预期,其中的点阵图显示,到年底将再降息50个基点,未来两年每年再降息25个基点。并且19名美联储官员中有9名预计今年将再进行两次降息,2位预计再降息一次,6位认为不会进一步降息。
图表1:2025年6月美联储预测点阵图
资料来源:美联储《 Summary of Economic Projections 》
图表2:2025年9月美联储预测点阵图
资料来源:美联储《 Summary of Economic Projections 》
1.1.1 事件回顾—库克任免事件
8月25日:特朗普公开表示将解除美联储理事Lisa Cook职务,称其在两处房产的抵押贷款中存在欺诈。
9月9日:华盛顿特区联邦地方法官裁定:在诉讼期间禁止总统解雇Cook。随后,司法部向华盛顿巡回上诉法院三法官合议庭申请暂停该禁令,并要求在FOMC会议前作出决定。
9月18日:特朗普向最高法院申请解除下级法院禁令,请求允许总统在诉讼期间先行开除Cook。
若成功解雇Cook,总统将获得在七名理事中提名四人的机会,显著影响美联储理事会构成。上周二:参议院以微弱优势确认斯蒂芬·米兰出任联储理事,米兰将接替库格勒留下的余下任期,至明年1月31日结束;而库格勒已于8月意外辞职,未说明原因。
这起在任撤换理事的尝试,一旦被司法背书,会把美联储现有的“任期保障+参议院确认”这两道独立性防火墙打出缺口,使货币政策更容易受到短期政治周期影响;若被法院否定,现行独立性框架将被再确认,但政治对央行的人事施压会更常态化、噪声更大。
1.2
历史回顾—过往历次降息
图表3: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联储六次降息周期
资料来源:Wind,NBER,中金公司
21世纪的首次降息周期发生于2001年—2003年。受互联网泡沫破灭和恐怖袭击事件影响,美国股市遭遇重挫,美联储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6.5%调整至最终的1%。降息政策最终推动经济企稳复苏,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低位。宽松的货币环境显著提振经济活力,美国GDP增长率从2001年的1.7%上升至2004年的3.9%。
第二次降息周期发生于2007年—2008年。受房地产市场崩溃和全球金融危机加剧的影响,美联储将利率降至零水平,并开始实施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其间美国股市急剧回调,2008年标普500下跌38.49%,道指下跌33.84%。在利率降至零后,美联储长达7年时间未采取加息举动,直到2015年12月才进行首次加息。
第三次降息周期开始于2019年7月末。在经济和就业市场稳健,但通胀率较低和贸易局势紧张的背景下,美联储在3个月内连续3次降息,共75个基点。随后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美联储在计划外紧急会议上连续大幅降息,最终宣布降息10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0%—0.25%,然而市场反应消极,3月16日纽约股市暴跌并多次触发熔断,三大股指单日跌幅均超过11%。
最近一次降息周期开始于2024年9月。通胀水平持续下降并接近美联储的长期目标,同时就业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多项经济指标显示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美联储担心行动过晚可能加剧经济衰退风险,进行“预防式降息”,2024年9月19日首次降息即为50个基点,11月、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今年1—8月,美联储维持利率在4.25%—4.5%不变,直至本月再次降息。
02 内容分析
2.1
本轮降息背景
2.1.1 本轮降息背景—经济增速放缓
图表4:美国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但未出现衰退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
图表5:美国当前经济分化明显
资料来源:iFinD,中金公司
2.1.2 本轮降息背景—就业市场持续降温
图表6:美国劳动力市场增长放缓
资料来源:iFinD,民银国际
图表7:美国劳动力缺口有所趋窄
资料来源:iFinD,民银国际
2.1.3 本轮降息背景—通胀仍处上行通道
图表8:美国当前通胀率仍处上升通道
资料来源:iFinD
图表9:美国密歇根大学通胀预期上行
资料来源:iFinD
2.2
本轮降息
2.2.1 本轮降息—预防式降息
图表10:美国历次降息周期幅度及类型
资料来源:Bloomberg
2.2.2 本轮降息—政治考量
其次,在对华政策方面,降息相当于为加征关税、投资审查、供应链重塑等“对华强硬”举措买了一份保险——用更宽松的货币条件对冲这些政策带来的通胀与增长代价,从而在不明显牺牲内需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再工业化、去风险化和高科技管制战略,并在谈判和施压时拥有更大回旋空间。
同时,美元走弱有助于提升美国出口竞争力,与特朗普强调的制造业回流和“美国优先”叙事相契合。
总体而言,本轮降息既是对经济风险的前瞻性管理,也是一种服务于政治与地缘博弈的战略工具,使特朗普在国内稳增长、对外施压之间获得更好的平衡,并强化其在中美竞争格局中的筹码。
2.3
降息对美影响
2.3.1 降息对美影响-刺激投资及消费
图表11:美国降息对美国生产及消费影响
资料来源:iFinD
2.3.2 降息对美影响-就业
图表12:美联储降息对美国失业率影响
资料来源:iFinD
图表13:美联储降息对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影响
资料来源:iFinD
2.3.3 降息对美影响-物价
图表14:美联储降息同美国物价指数联动关系
资料来源:iFinD
2.3.4 降息对美影响-资产价格
图表15:2019年降息对美元、黄金及美债影响
资料来源:iFinD
图表16:2019年降息对美股股市影响
资料来源:iFinD
回顾2019年和2024年降息,在降息前,随着降息交易的升温,受益于分母端利率下行的预期,美股、黄金上涨,美债利率下行,市场甚至会“抢跑”降息交易;降息兑现后,美股由于分子端企业盈利改善延续上涨,黄金继续受益于降息周期而上涨,但美元、美债有可能会在不久后触底,甚至反弹。特别是美债,2024年,美联储降息前,10年期美债下行至3.63%的低位;降息兑现后,全年美联储总共降息3次,累计降息100bp,但10年期美债利率触底反弹,整个降息周期内10年期美债利率最高上行113bp至4.78%。
图表17:2024年降息对美元、黄金及美债影响
资料来源:iFinD
图表18:2024年降息对美国股市影响
资料来源:iFinD
2.3.5 降息对美影响-美元汇率
图表19:美国历次降息周期下美元指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iFinD
2.4
降息对华影响
2.4.1 降息对华影响-削弱人民币贬值压力
图表20:美国历次降息周期下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iFinD
图表21:中美利差对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资料来源:iFinD
2.4.2 降息对华影响-削弱人民币贬值压力
图表22:美国历次降息周期下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iFinD
图表23:中美利差对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资料来源:iFinD
2.4.3 降息对华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图表24:美联储降息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a)
资料来源:iFinD
图表25:美联储降息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b)
资料来源:iFinD
2.4.4 降息对华影响-中美贸易
美联储降息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相对价格”与“美国内需”两个维度:一方面,降息缩小中美利差、削弱美元资产吸引力,使美元阶段性走弱、人民币趋稳甚至小幅升值,从而使得我国商品在美国的相对价值提升,削弱中国对美出口;但另一方面,降息降低了美国企业与居民的融资成本,提振消费和投资,提升美国进口能力,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随之上升。两种作用叠加下,短期内中国对美净出口明显减少,但中长期随进口需求提升会逐渐回暖。
图表26:美国历次降息周期下中国对美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iFinD
2.4.5降息对华影响-提振股票市场
美联储降息往往通过资本流动、贸易和投资者信心三条渠道共同推动我国股市上行:一是资本流动渠道,降息缩小中美利差、削弱美元资产吸引力,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跨境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境外资金对A股和债券的配置意愿增强,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二是贸易渠道,降息支撑美国和全球需求、带动我国产品出口回暖、企业盈利预期改善,提升股市基本面支撑;三是投资者信心渠道,全球流动性宽松与美元走弱改善风险偏好,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定价和情绪趋于乐观,风险溢价下降、估值提升。三条传导链条叠加,使得降息不仅改善我国外部环境,还提高了国内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的弹性,从而推升A股整体表现。
图表27:历次美联储降息对我国股市冲击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
美联储降息对我国股市的带动作用并非线性、也不是决定性,关键仍在于国内基本面。2019年与2024年两轮降息期都显示,即便美联储释放流动性、美元利率快速下行,但如果国内经济增速、企业盈利或政策预期偏弱,A股和港股指数反应依然疲软,呈现“流动性宽松但行情平淡”的格局。原因在于:一方面,降息确实通过利差、汇率和跨境资金流改善外部环境,为人民币资产提供一定缓冲和估值支撑;但另一方面,股市中期走势更取决于国内盈利趋势、产业景气和政策落地,当国内需求、利润和风险偏好不足时,外部宽松很难转化为持续上涨行情。换句话说,美联储降息更多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流动性和汇率压力,却不能替代国内增长与改革红利,A股和港股要真正走出强势行情,仍需要内生经济和盈利预期的改善。
图表28:对于中国市场,降息非决定因素,国内基本面影响更大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
图表29:中美基准利率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广发证券
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对日本利率、货币政策和股市具有更显著外溢效应。历次美联储降息周期往往对应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长期处于低位,反映日本货币政策高度依赖外部环境:美联储降息压低全球无风险利率,有助于日元资金成本继续维持极低水平,甚至迫使日本央行延续宽松立场,以防资本大量流向海外、日元被动升值。而美联储降息通常会伴随日元贬值和全球流动性改善,从而推升日本股市,特别是东证日经225指数在多轮美联储降息期中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反弹或走强,体现出美元流动性对日股估值和资金面的直接支撑作用。
但相较之下,中国受到的外溢影响更小。一方面,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汇率弹性较强,央行有更大独立性来平滑外部冲击;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储蓄率高、资金池大,股市和利率更多受内需、企业盈利和国内政策驱动,外部降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约束程度有限。因此,美联储降息对日本形成“政策被动+股市同步”的高敏感格局,而对中国更多只是通过汇率、利差和跨境资本流动提供边际缓解,并不能替代国内基本面和政策对市场的主导作用。
图表30:美联储降息对日本基准利率影响
资料来源:广发证券
图表31:美联储降息对日本股市冲击
资料来源:广发证券
03 专家解读
王博(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美联储此次降息反映出美国经济正面临就业下行和通胀上行的双重压力。美联储判断当前通胀仍可控,而就业市场疲软已严重影响经济,因此选择降息。此举也表明美联储正向特朗普政府妥协,预期未来可能继续降息以配合其财政政策。降息一方面可提振就业、刺激经济并缓解美债偿还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美元走弱和通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仅降息25个基点,不同于以往的50个基点,显示出美联储对通胀保持谨慎态度,也为未来政策调整留出了更大灵活性。
田轩(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美联储此次降息意味着其货币政策重心正从抑制通胀转向兼顾增长与就业,体现出防范经济下行风险的政策再平衡。通过释放宽松信号,美联储意在稳定预期、支持信贷传导,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但后续路径仍将依赖数据表现,若经济未持续恶化,降息节奏可能保持谨慎。全球层面,降息加剧流动性宽松,可能推动资本流向新兴市场,推高风险资产价格,支撑大宗商品行情,但也会加剧汇率波动和全球通胀分化。各国货币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国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中国而言,北向资金可能回流,短期利好资本市场,中美利差收窄也有助于缓解资本外流压力,扩大国内政策操作空间。但需警惕汇率波动加剧,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保持政策定力,避免外部扰动影响国内宏观节奏。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美联储此次降息25基点基本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反映出其货币政策在当前阶段仍保持相对独立性。随着鲍威尔主席任期结束以及美联储管理层可能出现调整,未来货币政策或更显著地受到特朗普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需高度关注26年前后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引发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汇率市场变化。尽管短期内市场预计相对平稳,但到2026年中期,降息力度可能显著加大,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或降至3%以下,货币政策可能趋于激进。美国通胀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叠加关税战等外部压力,未来物价仍面临上行风险。明年美国经济可能步入增长放缓而通胀抬升的“类滞胀”局面,这一风险值得持续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