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中美TikTok协议渐近,全球数字治理是否迎来关键一步?

作者:靳钰垲 辛艳艳 发布时间:2025-09-25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引言

2025年9月14-1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中美高层经贸磋商会上,双方就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强调通过合作方式化解数据安全与运营风险,减少对全球数字经济的负面影响。9月19日,中美领导人通话中,TikTok成为核心议题,中方重申尊重企业意愿、遵守法律法规,美方承诺支持团队磋商。字节跳动随后表态,将依中国法律推进工作,确保TikTok持续服务美国用户用户。


目前,特朗普已将TikTok禁令宽限期延长至12月16日,加上中美元首通话后释放的协议达成信号,缓解了1.7亿美国用户即时焦虑的同时,也引发了业界和政界的进一步思考:算法授权是否能同时满足中美双方要求?董事会分歧如何化解?当下,TikTok协议或将成为数字治理的“马德里时刻”,影响从欧盟DSA法规到东南亚数据主权等全球数字治理规范的演进与发展。


图片

图源:CNN


01

协议细节:

算法授权与治理重组的框架设计


当地时间9月20日,白宫正式公布TikTok协议框架的核心要素,这一设计通过多层次机制保障美方诉求,同时允许字节跳动保留一定的经济利益。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表示,在董事会结构上,新成立的TikTok美国实体将设有七人董事会,字节跳动代表占其中一席,剩余六个席位由美国代表占据。董事须具备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科技管理资质,并接受联邦审查,以主导日常决策和战略方向,使美国政府能够在数据传输和算法变更等关键问题上行使否决权,从而保证平台运行遵循本土监管要求。


图片

2025 9  16 日,特朗普在华盛顿特区白宫南草坪登上前往英国的海军陆战队一号之前向媒体发表讲话

图源:UPI


其次,算法授权是协议的核心部分。根据字节跳动发布的官方声明,将依法有序推进TikTok在美国的运营保障相关工作,其中就包括TikTok向美国授权部分算法接口的使用权,美国运营方将对算法副本进行重新训练。据Xepert报导,新协议似乎会达成一项创新的妥协,目前尚未有更多信息披露技术实现路径,仍需等待后续更多的协议签订细节与内容。


数据管理方面,甲骨文公司(Oracle)被指定为首要托管方,所有美国用户数据将存储在本土云基础设施中,严格遵守美国联邦风险和授权管理规定(FedRAMP)安全标准。包括实时加密传输、零信任访问控制和年度审计,确保数据不跨境流动。甲骨文此前已为TikTok提供计算资源,此次其角色升级也强化其在美中科技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另外据CNN报导,TikTok新合资公司的投资者包括海纳国际集团(Susquehanna)、泛大西洋投资(General Atlantic)、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KKR)、安德里森·霍罗维兹(Andreessen Horowitz)和银湖资本(Silver Lake)。


据CNBC称,协议预计将在未来30-45天内签署。随着协议的进一步敲定,特朗普已经于9月16日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将TikTok在美国的禁令执行期限再延长三个月。


图片

一部安装了微信和TikTok应用的智能手机,背景是中美两国国旗

图源:Getty Images


02

TikTok协议反映中美从对抗到“受控合作”的战略转型


TikTok中美争端的起源可追溯至2018年字节跳动收购Musical.ly后,其海量用户数据和算法推荐机制引发美国情报机构的怀疑。美方认为,中国企业可透过TikTok获取美国用户信息,用于所谓“舆论操控”。2020年,特朗普政府首次亮剑,发布行政令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宣称构成“国家紧急状态”。然而,联邦法院多次叫停禁令,认为缺乏确凿证据证明安全威胁。拜登上台后虽撤销特朗普令,但于2022年启动行政审查,2023年商务部深入调查TikTok数据实践,最终于2024年4月国会以两党压倒性多数通过禁令法案,将TikTok列为所谓“外国敌对应用”。


TikTok问题上的谈判历程曲折复杂。2020年,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力推微软收购TikTok美国业务,中方援引《出口管制法》据理力争,严格限制核心算法等敏感技术的转让。2021年,拜登政府调整策略,提出“德克萨斯项目”(Project Texas),计划由甲骨文和沃尔玛托管美国用户数据,以隔离潜在风险。但字节跳动坚决反对完全剥离股权,导致谈判陷入僵局,双方立场难以调和。此后,TikTok问题悬而未决。


2024年4月,拜登签署《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法案》,在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两党广泛支持。该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在270 天内出售其持有的 TikTok 股份,否则该平台将在美国面临全面禁令。具体来说,这意味着TikTok必须从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下架,并且无法再使用托管服务。如果没有技术更新,该应用将逐渐无法供现有用户使用。最初的禁令生效日期为2025年1月19日。然而,法律规定了延期:如果撤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总统可以将截止日期再延长90天。美国最高法院于2025年1月裁定该法律合宪,并一致驳回了TikTok的诉讼。到2025年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其多次延长TikTok禁令期限,致使问题解决议程遭到拖延。而关键转折出现在上周的马德里中美经贸高层会晤中,在此之后紧接而来的两国领导人通话中,特朗普形容与中国领导人的通话“富有成效”,而中方则视之为“互利合作”的典范。


图片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中)和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最右)在上周的中美贸易谈判后合影

图源:法新社/Getty Images


中美TikTok协议如若最终达成,或可标志着两国关系从对抗迈向受控合作的战略转型透过协议,美国推动TikTok美国业务的董事会重组和算法本土化,中国显然在谈判中很好掌握了原则性的底线和灵活性的尺度,体现了其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软平衡”的战略智慧。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新美国公司虽然大约80%的股份将由美国占有,但剩余20%股份由中国股东持有。份额损失的问题即使存在,但也能一定程度缓解连锁禁令压力。此举既能换取贸易谈判空间,也能支持抖音的国际性发展。


更加广泛的的全球地缘影响在于,TikTok协议所折射出的数字治理范式转变。欧盟作为全球数据治理的先行者,其《数字服务法》(DSA)预计在2025年进一步强化数据本地化要求,或借鉴协议中的董事会监督模式,以加强对跨境平台的监管。这种模式通过将治理权集中于本土机构,确保数据流动符合区域法规,同时平衡企业运营与国家安全诉求。然而,欧盟的效仿也伴随着挑战: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避免过度干预市场,可能成为DSA实施中的核心矛盾。


在亚洲,协议的影响可能呈现出分化态势。如印度于2020年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TikTok,成为新兴市场对华技术限制的先例,此次中美TikTok协议存在一种可能使印度重新审视其2020年对TikTok的全面禁令,探索类似合作框架。相比之下,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则面临更为复杂的两难境地:一方面,这些国家依赖中国在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TikTok在本地电商和内容创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美国主导的数字治理标准施加外部压力,迫使它们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这种地缘博弈可能导致区域内数字政策的碎片化,进一步加剧全球技术生态的分裂。


非洲的经验则揭示了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深层影响。TikTok曾通过其低门槛的内容创作平台显著推动非洲本地创作者经济,促进文化输出与经济赋能。然而,协议带来的算法本土化和内容审查可能导致全球内容生态的分化,削弱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投射。这种数字碎片化不仅限制了TikTok在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影响力,还可能促使本地替代平台的崛起,从而重塑区域数字经济格局。欧盟虽试图通过DSA确立独立标准,但其影响力可能被中美主导的规则博弈所稀释,而发展中国家则因技术能力不足而面临被规制的风险。


图片

特朗普政府和中国上周就允许TikTok在美国手机上继续使用的协议发表了一些模糊的声明

图源:纽约时报



03

产业链重塑与市场波动的多重效应


TikTok协议的双刃剑效应显而易见。对字节跳动而言,剥离美国业务虽意味着损失约150亿美元年营收——占全球收入的20%——但保留20%股权确保分红权,并注入数百亿交易资金。然而,短期市场波动不可忽视:协议公布后,投资者对算法授权的知识产权风险担忧使得字节跳动港股一度下跌5%。协议刺激了中美资本流动:美国财团如KKR的投资或创造数千就业岗位,同时为中国企业提供回流路径。但中小企业创作者——TikTok美国用户40%——面临算法变动引发的流量不确定性。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发布的TikTok经济影响报告,该平台在2023年为美国中小企业创造了147亿美元的收入。TikTok表示,该平台当年为美国GDP贡献了243亿美元。流量的变动使得众多个体户也会面临潜在损失风险。


图片

甲骨文公司股价变动情况

图源:雅虎金融


对美国经济而言,TikTok协议既注入活力又伴随潜在成本。甲骨文作为数据托管方,其股价于本周一上涨逾6%,而其云服务需求的激增也将进一步拉动本土科技产业链发展。根据WARC media预测,如果美国避免禁令,预计TikTok 今年在美国的广告收入将达到118 亿美元(增长 21.0%,超过预计增长10.6% 的美国社交媒体广告投资总额),到 2026 年将增至134亿美元,还可惠及Nike等主要广告商。据牛津经济研究院报告,TikTok支撑约750万家企业,贡献美国GDP0.5%。然而,禁令延期已导致部分广告主流失,若协议执行延迟,可能加剧经济不确定性。


TikTok协议的长期经济效应复杂多面,可能深刻影响全球数字经济格局。美国版TikTok因功能简化与算法本土化,或削弱用户粘性,降低平台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导致全球广告生态进一步碎片化。DemandSage在本月初的分析报告中曾预测TikTok全球广告收入会从202533.12亿美元增长到202753.95亿美元,但若碎片化趋势增加,潜在的收益减损也是难免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TikTok过去通过低门槛的内容平台有力推动了本地电商发展。然而,协议生效后,中国对这些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可能减弱,同时美国企业加速海外并购,将加剧本地数字企业的生存压力。同时,监管风险也不容忽视: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否决交易,经济损失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涵盖收入下滑与市场信心冲击。总体而言,协议虽能重塑全球科技产业链,但其引发的市场波动需通过多边协调加以缓解,以平衡脱钩与互依的张力。


04

算法自治与隐私权衡是否面临挑战?


数据安全机制进一步凸显协议的技术深度。甲骨文官方于919日的公告中已经确认美国用户数据全部存储于本土云端服务器Oracle Generation 2 Cloud,加密传输遵循《健康保险携带与责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简称HAPAA)标准,并接受国家安全局年度审计。然而,中美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框架上的差异,会存在导致跨境数据流动出现摩擦的风险。美方主导的算法审查融入内容审核AI以防范深度伪造风险,但本土化措施虽能防止数据外泄,却会扩大政府访问权限,引发美国公民对监视资本主义Surveillance capitalism)的担忧。从技术细节来看,同态加密技术能够在不解密的情况下支持数据计算以保障TikTok用户数据的隐私安全,但其兼容性问题可能导致处理延迟,从而影响用户体验的流畅性。此外,协议也需要正视量子计算的潜在威胁——现有加密算法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因量子破解而失效,亟需嵌入后量子加密(PQC)升级条款以确保长期安全。同时,数据流动限制也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数字不平等:发达国家凭借严格的法规和先进技术获得更强的数据保护,而发展中国家因本地监管漏洞和技术资源不足,面临更高的数据泄露风险。


协议的技术影响还可延伸至全球规范层面,可能催生算法出口框架,影响AI军民两用技术的管制。中国保留知识产权以保护创新,但美方监督可能引发商业机密泄露的担忧。在隐私方面,协议强化用户同意机制,但发展中国家数据流动受限。在未来,仍需透过多边对话制定全球标准,以平衡安全与创新,化解“数字壁垒”的风险。然而,执行中若出现数据泄露等漏洞,可能影响中美关系,加剧双方爆发“技术冷战”的风险。由此可见,TikTok协议的技术设计并非终点,而是起点,需持续迭代以应对AI生成内容等新兴威胁,指引数字安全的未来路径。


05

结语


现如今,数字平台已非单纯商业实体,而是嵌入国家安全与全球秩序的战略资产。中美TikTok框架虽在短期内缓解了安全焦虑,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稳定,但其深层意涵远超出技术转让本身。TikTok作为测试场,其协议本身便体现了中美从对抗性脱钩逐步向受控合作的战略转向,以及一定程度上中美两国在数据主权上的权衡艺术。这一协议虽非完美,但其毋庸置疑能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宝贵案例,从中我们或许也可一窥中美关系的新常态:对抗中寻求有限合作,但地缘张力与不确定性仍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