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琛峣 朱政宇 发布时间:2025-10-03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前言
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9月23日,来自联合国193个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别代表齐聚纽约,参加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这场共商合作的多边外交盛会上,特朗普再次挥舞“美国优先”的旗帜,将联合国斥为只会“空谈”的失败机构,警告盟友的国家正因移民“走向地狱”,并宣称气候变化是场“骗局”。这场超越常规四倍的演讲,在国际外交官们的惊愕与沉默中回荡,却在其国内基本盘中获得回响。
这场演讲不仅是特朗普单边主义思想的集中爆发,更是一面棱镜,折射出美国与传统盟友的深刻裂痕、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生存危机。当“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呼声与“让联合国再次伟大”的愿景正面碰撞,世界秩序将滑向何方?
9月23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联合国总部向第8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
图源:Angelina Katsanis/美联社
01
特朗普联合国演讲内容解析
9月23日,特朗普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长达57分钟的超长演讲,远超15分钟的规定时限。他延续了对联合国的批判立场,并深刻质疑多边主义的有效性。演讲内容涵盖美国政府的历史问题、联合国的不足以及全球移民政策的失败。特朗普重申了其第一任期内对联合国的轻视,并进一步批评该全球机构的不作为。他直言“空话不能解决战争”,批评联合国仅止于“措辞强硬的信件”,而未能对全球冲突采取实际行动。但矛盾的是,特朗普在批判的同时也声称支持联合国,强调其“和平潜力巨大”。他对联合国未能有效处理战争和冲突表达了强烈不满,曾将联合国描述为“各国代表寻欢作乐的俱乐部”,甚至调侃联合国设施故障,展现出对该机构的轻蔑。
2025年9月23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
图源:Chip Somodevilla/盖蒂图片社
(一)对联合国的挑战与“美国优先”政策的延续
特朗普在演讲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联合国,称其“没有发挥出它的潜力”。他特别指出联合国未能有效解决中东和俄乌等重要冲突,表现令人失望。特朗普自豪地声称他独自结束了“七场战争”,并批评联合国的反应“空洞”,认为其官僚主义和拖延症阻碍了全球危机的解决。在他看来,联合国角色已经过时,无法应对当今世界的复杂挑战,而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应承担更多责任。他强调:“很遗憾,这些事情是我做的,而不是联合国做的。”
通过此番论述,特朗普再次强化了“美国优先”的外交理念,明确表达了不再依赖国际机构,转而采取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意图。这并非特朗普首次批评联合国,此次演讲中,他的态度愈发强硬,将联合国的失败归咎于其结构性问题,坚信只有美国这样的国家采取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和平与稳定。这种对联合国的批判,不仅反映了特朗普对多边主义的深刻不信任,也为未来美国可能采取的更具孤立色彩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预示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将更加倾向于单边行动。
2019年,特朗普总统出席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主持的午餐会。
图源:道格·米尔斯/纽约时报
(二)特朗普尖锐批评移民问题
在演讲中,移民问题成为特朗普的核心议题,他对欧洲移民政策的批评尤为尖锐。他声称,欧洲各国正因“宽松的移民政策而摧毁自己”,指出非法移民的涌入正在压垮欧洲社会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认同。特朗普认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资助移民潮,实际上是“资助对西方国家及其边境的攻击”。
本周,世界各国领导人将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庆祝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
图源:斯宾塞·普拉特/盖蒂图片社
他警告欧洲领导人,若不采取更严厉的边境管控措施,“你们的国家正在走向地狱”。这一充满批判和威胁的言辞,反映了特朗普一贯的强硬立场,坚信国家边界和文化应受保护,对移民的宽容将导致社会和国家的崩溃。特朗普的言论不仅向欧洲施压,也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移民问题是全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其他国家应效仿美国,通过关闭边境和严格控制非法移民来保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他试图通过对比强调自己“在移民问题上非常在行”,并自信地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立场与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移民政策存在根本性冲突。特朗普的这番话,旨在强化其“美国优先”的理念,即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全高于一切,并以此向国际社会施压,促使其重新审视并收紧移民政策。
(三)气候变化是“史上最伟大的骗局”
特朗普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同样充满了争议,他在讲话中称气候变化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特朗普批评联合国及其他国际机构推动的绿色经济转型,认为这一切背后是全球精英集团的利益,而普通民众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尤其攻击风力发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认为这些技术不现实且不可靠。特朗普坚决主张,各国应更多依赖传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而不是依赖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他的这一言论直接与联合国推动的气候行动相对立,尤其是在全球变暖和环境保护议题上,特朗普依然坚持将这一问题视为“骗局”,而不是需要紧急应对的全球性挑战。
这一立场不仅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背道而驰,也凸显了特朗普对全球合作的深刻怀疑。通过批评绿色新政和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他将气候变化问题视为一种被政治化的全球议题,认为这一议题已经被滥用来推进全球主义议程,而忽视了国家主权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特朗普的这一表态再次表明,他对多边合作的态度并不积极,尤其是在全球环境议题上,他更倾向于推崇以美国为主的单边行动。
(四)特朗普正在“为世界挺身而出”
谈到俄罗斯,特朗普批评欧洲国家未能采取更严厉的制裁措施,尤其是在能源交易方面。他指出,中国和印度通过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欧盟与俄罗斯的贸易额仍在增长,这与美国的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特朗普强调,如果欧洲不与美国合作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俄罗斯将继续利用能源出口资助其对乌克兰的侵略。他的观点表明,他对欧洲在制裁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感到失望,认为欧洲未能充分施加应有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推崇美国通过单边行动主导全球事务。
本月,来自加沙城的巴勒斯坦人向南迁徙,寻求安全。
图源:Saher Alghorra /纽约时报
此外,特朗普谴责了各方为承认巴勒斯坦国所做的努力,指责哈马斯阻碍和平进程,并要求释放被关押在加沙的俘虏。“现在,似乎是为了鼓励持续冲突,该机构的一些成员正寻求单方面承认巴勒斯坦国。对于哈马斯恐怖分子来说,他们的暴行将获得过于丰厚的回报,”特朗普补充道。特朗普指出,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证明了美国的实力,并表示这有助于他促成六月份以伊军事冲突的结束。
在毒品问题上,特朗普宣称美国会继续通过军事打击毒品走私行为,特别是针对委内瑞拉的毒贩船只。他表示:“我们会把你们彻底消灭”,强调打击毒品走私是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然而,这一立场遭到了质疑,因为美国缉毒局数据显示,大部分毒品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而非委内瑞拉。特朗普对毒品贩运的处理方式展示了他对军事手段的偏好,他认为通过直接军事干预比通过国际法和多边合作解决更为有效。
02
国际社会对特朗普演讲的回应
联合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象征,而特朗普的演讲则与这一精神背道而驰。各方反应的差异,折射出国际社会在其第二任期对美国的期待、忌惮与警惕。
肢体语言专家指出,与往年特朗普演讲常引发的嘲笑不同,2025年的会场氛围更显阴郁与不安,反映出对美国领导力日益加深的忧虑。没有出现起立鼓掌,掌声被普遍描述为冷淡或敷衍,凸显了与会者对其对抗性基调缺乏热情,在一定程度上,特朗普已不再被传统政治精英视为另类政治人物,而成为需要严肃对待的、可能破坏既定秩序的系统性挑战。
(一)政界和全球主要媒体反响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对特朗普的演讲做出了清晰和具有针对性的回应。马克龙的讲话首先强调“法国很自豪能够成为联合国的一员”,并坚称联合国“不可取代”,正面回击了特朗普对联合国价值的贬损。进而,他尖锐地指出,“那些最严厉批评联合国的人,正是想要改变游戏规则的人,因为他们想要施加主导权。这些人并不希望实现公共利益,他们只想服务于自己的利益。”马克龙还称,国际社会必须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因为“(气候)已经失控,生物多样性正在崩溃”。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马克龙在接受法国BFM电视台采访时,巧妙地将特朗普渴望诺贝尔和平奖的心理与结束加沙冲突的现实责任挂钩,这是一种典型的外交施压。他明确指出美国在军援以色列方面的独特责任,指出特朗普若真追求和平,就应动用其影响力向以色列政府施压。“他渴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只有你停止这场冲突,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凸显了美欧在关键地缘政治议题上的裂痕正在加深。
马克龙在演说中为联合国辩护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主要风险……适者生存的风险。这是少数人的自私得逞的风险。” 图源:Roya News
全球南方国家的立场也与特朗普明显分歧。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援引查韦斯2006年的反美言论,指责特朗普加剧全球不平等,并称联合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是“沉默的同谋”。穆斯林多数国家领导人,包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强调对强权政治的失望,凸显特朗普亲以色列立场的孤立效应。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更直言以色列是“对周边环境怀有敌意的国家”,呼应了阿拉伯世界普遍对特朗普加沙言论的抵制。
在特朗普演讲前,巴西总统卢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已发出警告,虽未点名美国,却暗示当下多边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他批评“侵犯主权、任意制裁和单边干预正在成为常态”,直指以强权妥协为特征的国际秩序正在侵蚀联合国的权威。
特朗普在讲话中还将批评矛头指向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称他并不称职,纵容非法移民涌入欧洲。萨迪克·汗反驳说伦敦目前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具包容性的城市之一,批评特朗普是种族主义者,性别歧视者,仇视伊斯兰教,并自豪地表示伦敦吸引着创纪录数量的美国游客和移民。
更为辛辣的回应来自外交官们的私下评论。一位阿拉伯外交官将其比作“卡扎菲”,另一位驻联合国高级外交官则直接向《华盛顿邮报》记者私信抱怨特朗普“简直疯了”。这些非正式的表态,真实反映了各国专业外交圈层对特朗普言论的惊愕与鄙夷,认为其脱离了外交场合应有的严肃与规范,将国家元首的最高讲台变成了个人政治秀场和国内选战的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会晤中语气明显收敛。他表示自己“绝对支持联合国”,并称赞冯德莱恩“非常强大、聪明”。这种前后反差,凸显了其演讲更多是政治表演而非政策蓝图。
面对特朗普声称“提词器故障”的指控,联大主席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冷静回应:“请大家放心,联合国的提词器运转完全正常。”此举既维护了机构尊严,也反驳了特朗普团队的说法。有媒体提醒,特朗普抱怨设施老旧,却忽略了正是美国长期拖欠会费,导致联合国运行资金捉襟见肘。据报道,自其今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美国几乎停缴联合国会费,甚至仍拖欠2024年的欠款。
全球主要媒体几乎一致谴责这场演讲是对联合国价值观的嘲弄。《路透社》指责演讲好斗,聚焦其反移民与反气候政策主张;CNN强调其“关键时刻”更多流于民调吹嘘;半岛电视台则突出移民、外交与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打击;《卫报》呼吁建立更强大的反特朗普联盟。对于特朗普否认气候变化、批评中国“拒绝风能”的说法,CNN与《纽约时报》等媒体展开事实核查,指出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多的风电场,装机容量和建设规模均远超美国。
来自外交关系委员会等智库的专家分析了该演讲塑造美国政策的潜力,预测联盟关系将趋紧。前美国驻俄大使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直言其演讲令人尴尬,完全是为国内受众量身定做。大赦国际美国分会则谴责其反移民言论与对外法外行动的吹嘘。
(二)保守派人士表态追随
保守派听众则将此次讲话视为“美国优先”原则的胜利宣言,赞扬特朗普对全球机构和外国政策不加掩饰的批评。劳拉·英格拉哈姆(Laura Ingraham)赞扬特朗普在没有提词器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并对比称拜登等对手难以做到。杰西·沃特斯(Jesse Watters)赞赏其对联合国缺点的批评,并开玩笑地建议采取极端措施。肖恩·汉尼提(Sean Hannity)等人在福克斯新闻上强调其“真相炸弹”的影响力,认为这与反全球主义情绪相契合。道格拉斯·默里(Douglas Murray)和丽塔·帕纳希(Rita Panahi)等人士则认为演讲中对欧洲政策和气候“骗局”的抨击颇具见地。在社交媒体上,一些特朗普的支持者称这场演讲是“对失败的世界主义秩序的重击”,是“对全球主义的死刑判决”。
03
特朗普超长演讲传递的信号与影响
(一)特朗普超长演讲带来的影响
此次演讲的政策取向将对美国、联合国及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对美国而言,软实力加速耗散,影响全球领导力。短期看,特朗普的强硬姿态可能满足其国内政治基本盘。但长期而言,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软实力将加速耗散。其政策将迫使盟友加速战略自主或寻求其他合作伙伴,导致美国的联盟体系松动,影响力下降。美国可能从世界领袖蜕变为一个强大的、但经常缺席或破坏规则的孤立强权。
美国大幅削减了对联合国的拨款,不再向联合国预算提供资金。特朗普还削减了对外人道主义援助和维和行动的资金,导致联合国财政捉襟见肘。 图源:HeatMap Illustration
对联合国而言,生存危机与改革压力并存。联合国将面临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美国作为最大摊款国的持续欠费甚至退出威胁,将导致联合国陷入严重的财政和功能型萎缩。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设想的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议题的议程将举步维艰,联合国可能被迫退回仅维持最基本运作的状态。然而,危机也可能倒逼改革。更多国家将不得不思考如何在一个“后美国”或“非美国中心”的联合国框架内加强合作,推动安理会改革等议程,但这过程必将充满艰难险阻。
对国际秩序而言,碎片化、集团化与不确定性上升。特朗普第二任期意味着全球治理体系加速碎片化。美国从多边平台的撤退,将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促使地区性强国和新兴力量构建各自的地域或议题联盟。世界可能变得更加“集团化”,基于规则的自由主义秩序将进一步褪色,取而代之的是更赤裸裸的实力竞争和交易性联盟。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需要全球合作的生存性议题上,进展将极度困难,全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将显著升高。
更严峻的是,特朗普政府2026财年的预算申请计划停止对联合国常规预算的强制性年度捐款,将超过10亿美元的维和经费清零,并削减12亿美元的联合国自愿捐款。这些削减总计将超过40亿美元,还不包括对联合国难民和移民资金计划的额外削减。这种财政“破坏球”效应不仅影响了美国退出的联合国机构,也波及了美国仍是成员的组织,对联合国的运作和全球合作造成了严重冲击。同时,他对盟友施压,如要求欧洲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否则面临经济惩罚,体现出“交易至上”的单边逻辑。这种策略短期内可能迫使盟友调整行为,但长期来看削弱了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可信度和软实力,并促使其他大国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白——如增加对联合国机构的参与和捐款,从而在全球治理中重新分配权力。特朗普在巴以、乌克兰及毒品问题上的直接干预,也表明他更倾向通过单边或选择性双边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而非依赖多边机构。这种策略虽可能在国内赢得选民认同,但在国际上可能加速美国孤立化,使盟友在安全与经济决策上寻求更多自主性,从而动摇长期以来依赖美国的国际秩序。
(二)特朗普在演讲背后的国内考量
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清晰地反映了其外交策略与国内政治考量的高度捆绑。核心来看,他对联合国及多边主义的批评并非单纯针对机构效率,而是服务于其“美国优先”理念和国内选民动员。特朗普在讲话中强调自己“结束了七场战争”,并直言联合国未提供任何实质帮助,这不仅凸显他对多边机制的不信任,也将国际事务重新塑造成依靠美国单边行动解决的舞台。这种修辞策略既满足了其在国际舞台上塑造权威的需求,也精准迎合了MAGA及保守派选民对全球主义失败和美国被忽视的认知,从而在国内政治上形成直接收益,为2026年中期选举巩固支持基础。
59%的共和党受访者认为联合国没有发挥必要作用,而只有19%的民主党受访者持这种观点。
图源:Ted Shaffrey/美联社
从国内政治维度看,特朗普的讲话进一步凸显了党派分化对联合国态度的影响。绝大多数人(79%)认为美国应该继续留在联合国,但有17%的人认为美国应该放弃其成员资格,这一比例与1996年创下的纪录持平,是盖洛普数十年来对联合国进行分析以来的最高纪录。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2025年9月发布的民调显示,约三分之二的美国人(66%)支持美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参与决策,即使这意味着有时需要接受并非首选的政策。其中,83%的民主党人和68%的独立人士支持这种妥协方式,但MAGA支持者中仅44%认同这一立场。皮尤研究中心2025年全球态度调查发现,57%的美国人总体上对联合国持正面看法,其中民主党人和倾向民主党的独立人士(77%)对联合国持正面看法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共和党人和倾向共和党的独立人士(37%)。
这些差异表明,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和对多边机构的贬低,主要是针对其选民群体,而非全国共识。他高调批评移民政策和绿色能源政策,强调国家主权和边境控制,并将联合国描绘为低效机构,从而将国际议题转化为国内政治动员工具,强化对基本盘的吸引力。这种策略表明,特朗普不仅在塑造外交政策,更在将联合国演讲作为国内政治的“竞选后台”,利用国际舞台强化个人品牌与政策叙事。
周二,特朗普总统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抵达纽约参加第 80 届联合国大会时,必须步行上自动扶梯。 图源:Alexi J. Rosenfeld/盖蒂图片社
(三)特朗普意图让联合国“再次伟大”
毋庸置疑的是,特朗普政府对联合国的行动,在表面上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削弱”态势。从就职伊始便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到不断削减对联合国机构的资金支持,再到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这些举动无一不体现出对多边主义的质疑和对国际合作假设的颠覆。特朗普在他的联大演讲中,将绿色议题贬低为“新骗局”,并庆祝美国退出“不公平的巴黎气候协定”,这些标签词的使用,旨在引导公众对国际组织产生负面看法,而非提供实质性批评。美国已经通过国会撤销了10亿美元的拨款,并试图进一步收回10亿美元,加剧了联合国的资金缺口。联合国陷入了严重的预算危机,其机构和维和任务的运作都受到阻碍,甚至导致削减维和部队口粮的讨论。前拜登政府驻联合国副大使罗伯特·伍德(Robert Wood)甚至将此形容为联合国的一场“五级火灾”,而美国本身“造成了部分火灾”。这种财政上的釜底抽薪,无疑是削弱联合国影响力的直接手段。
仅仅将特朗普的政策解读为单纯的“削弱”,可能忽略了其深层逻辑和潜在的“重塑”意图。美国并非简单地想让联合国消亡,而是试图通过“削弱”这一过程,倒逼其进行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改革”。特朗普政府的官员,如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迈克尔·沃尔兹(Michael Waltz),在公开场合仍然强调联合国的价值,认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对话、解决冲突”的地方。沃尔兹甚至勾勒出对一个更加专注、改革后的联合国的愿景:一个专注于预防和解决争端,采用新方式开展维和行动,预算透明,打击反犹太主义,并摒弃“激进政治化”的联合国。他承诺美国将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以对抗其他国家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并在标准制定机构中保持美国稳定的声音,并总结道:“我相信我们能够让联合国再次伟大。”这表明,特朗普并非全然放弃联合国,而是希望其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他们试图通过施压和撤资,迫使联合国回归其所谓的“创始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非处理更广泛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2018年9月25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纽约联合国大会第73届会议上发表讲话。
图源:John Moore/盖蒂图片社
这种“重塑”的尝试,在处理国际冲突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特朗普政府似乎试图将联合国安理会视为一个大国协议的平台,而非基于普遍国际法原则的国际合作框架。与前总统拜登政府寻求通过谴责莫斯科并重申乌克兰领土完整的联大决议不同,特朗普团队秉持与俄罗斯和解的政策,甚至敦促乌克兰撤回其决议案,并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提交了不含对俄罗斯任何批评、也不提及乌克兰主权权利的决议,转而呼吁迅速达成和平协议。这种做法与冷战时期美苏在联合国框架下达成妥协以缓解危机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通过大国间的直接谈判和妥协,来解决全球性问题,甚至不惜牺牲小国的利益或既有的国际法原则。特朗普在与古特雷斯会晤时,就曾提到他政府在达成和平谈判方面的努力,认为联合国应该支持这些努力。
04
结语
在2018年的演讲中,特朗普仍试图在“美国利益”与“世界利益”之间保持某种平衡,强调美国不仅要守护本国,也要承担国际责任。本次的演讲中,他几乎完全抛弃了这种表述,转而毫不掩饰地坚持“美国优先”的立场。特朗普政府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更强的单边倾向,减少了对全球多边议程的兴趣,而美国的盟友们不得不被动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大会主席贝尔伯克最后强调:“如同八十年前,我们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此刻需要每个会员国展现与先辈同等的领导力,在行动必要时挺身而出,捍卫《宪章》的宗旨。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但现实是,特朗普不断质疑联合国能否发挥有效作用,并表示“向大会上任何愿意与我们携手共建更安全、更繁荣世界的国家伸出美国领导力和友谊之手”。在特朗普眼中,联合国主导的多边主义已经过时,或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由美国主导的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