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为“绿水青山”计算“身价”

作者:李琴 发布时间:2024-06-29 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2024年6月24日A2版+收藏本文

作者 | 李琴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长江大保护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硕士生导师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正式确定北京市延庆区等10个地区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浙江省丽水市、江西省抚州市继续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2025年至2027年。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举措,对于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是一场深刻的生态价值转化革命。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指将受到保护的生态产品通过政府购买、地区间生态价值交换等方式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需要借助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路径,将生态产品转化为生产力要素,融入市场经济体系之中,确保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得到市场认可,生态价值得以充分展现,社会价值持续提升。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该模式通过动员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建立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使生态资源转化为资本和财富。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了以法律、资金、技术和监管为基础的系统化制度体系;明晰的产权制度与成熟的市场交易机制,推动了行政化生态保护补偿向市场化交易转变;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多元化市场激励机制有效调节了生态产品供需关系。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权属交易、生态产业开发、区域协同发展、生态资本收益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核算量化、确权抵押、交易变现构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三大核心环节。然而,生态产品难以精确衡量、抵押融资困难、交易渠道不畅、变现途径有限等问题依然存在,法治、风险防控及纠纷调解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以国家试点为引领、省级试点为补充,为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制度创新提供了宝贵机遇。试点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有效路径和模式。鉴于生态产品普遍具备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特征,其价值实现通常需经历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可交易化三个阶段。为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难题,国家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应聚焦重点突破领域,提炼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构建本地化核算评估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量化标准。通过试点项目,全面考量生态产品类型、生态保护与产品开发成本、市场需求等要素,制定适应不同类型生态产品的核算方法与技术规范。建立生态产品评估体系,依据生态产品特性,制定区域目录清单,明确各类生态产品的权属、位置、数量及质量,推进生态产品统一确权登记。


构建经营开发转化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宽转换空间。通过试点,加快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将生态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根据生态产品的产权归属,构建完善的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产权体系。培育“生态+”新业态,依托生态品牌效应,拓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资本运作等领域,探索林业碳汇交易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模式,增强生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市场交易机制,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持续赋能增值。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规则,明确交易主体、流程、方式及准入条件。搭建生态产品供需对接平台,畅通流通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水权、林权等自然资源使用权和经营权,以及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生态资源使用权的交易市场,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通道。


完善生态保护与产品供给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筑牢安全底线。在产业源头转变产品供给模式,吸引更多主体参与生态产品开发,壮大生态产品市场供给主体,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通过设立生态担保基金等措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绿色金融的支持至关重要。第一,提供融资保障。通过银行贷款、生态债券等金融工具,满足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利用支付结算、产品保险等手段,解决生态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稳定增长。第二,助力价值变现。借助生态资产运营、市场预期引导和生态资本价值激励等市场化行为,发挥金融产品在资金融通、风险补偿等方面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大规模投资生态产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第三,推动价格发现。建立金融服务与市场主体的联动机制,发挥金融市场衍生工具,如期权、期货等,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形成市场认可的公允价值,从而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