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GAIG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收藏本文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新趋势》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
项目成员
姚 旭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研究员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江天骄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研究员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
辛艳艳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研究员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书言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研究助理
杨 昭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研究助理
姜珺吉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研究助理
伍宸淼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研究助理
孝泽慧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研究助理
报告引言
近日,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新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一年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动态进行系统性梳理。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复杂局面,聆听更加多元化、跨领域、跨国家的声音,项目组联系采访了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相关从业者,受访者不仅来自经济和技术发达的“全球北方”国家,也有来自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南方”代表。
《报告》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新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与行动建议。第二部分集中呈现各国专家们围绕人工智能治理所表达的各类观点,展现来自全球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专家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治理的现状与前景。
《报告》上篇指出,一年以来,国际社会已就提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水平的战略意义与紧迫性达成一致,并展现出深化相关机制建设的共同意愿。首先,联合国系统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与核心地位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其次,国家间以及国内不同群体间的“智能鸿沟”问题引发了各方担忧;再次,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碎片化问题存在加剧风险;最后,人工智能的种种技术安全风险仍未得到妥善解决,成为全球治理合作的阻碍。
针对以上新趋势,《报告》认为,在联合国框架下强化多利益攸关方协作是提升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主要路径;要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促进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深入合作,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增进各方战略互信,推动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对接和标准对齐将是未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主要任务;为确保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平等包容,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各方,还应加强全球南方国家间资源共享,团结全球南方在人工智能治理决策中共同发声。
《报告》下篇集中呈现了来自联合国、大学、研究机构、智库和产业界12位专家学者的观点。这些专家学者来自印度、印尼、韩国、新加坡、越南、阿联酋、阿根廷、巴西、瑞士、英国、美国等国家。不同背景的专家对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优先议题、关键风险和发展路径提出了多样化的看法。一方面,他们对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治理碎片化表现出高度共识;另一方面,对于全球南方国家在数据主权、技术可及性和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瓶颈,则给出了颇具前瞻性的建议,对于在各层级推动支持政策、加大能力建设投入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