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高校偏爱招收校友子女

作者: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1-04-26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选题人」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最近The Economist的文章讨论美国高校,尤其是私立学校愿意招收校友子女的现象及其背后的经济动机。




今天(美国时间4月6日),成千上万有望进入美国赫赫有名的常春藤联盟高校的学生们迎来了放榜日。常春藤联盟大学的录取过程竞争激烈,但一部分申请者拥有着一项特权。在美国排名前100的高校中,约四分之三会提高校友子女的入学率。这些拥有特权的后代也被称为“继承者”,而这种政策,或者说它的厚颜无耻是美国独有的(其他国家的大学对于裙带关系往往没有如此开放),且私立大学(包括所有常春藤盟校)更甚于公立大学。尽管其他群体也会得到优惠待遇,例如给予少数群体和为校队招募的体育特长生的优待,但继承录取是最难为之辩解的,而其受到的反对与那些旨在招收更多少数群体的项目相比却是更少的。为什么这么多美国高校倾向于招收校友的孩子们?这项政策又是否会一直保留?

这种做法始于1920年代,当时来到美国的一波新移民激起了一股反移民的歧视风潮。大学开始通过学术标准以外的条件限制犹太学生的数量。他们开始将诸如“品质”和申请者的父亲是否上过大学等条件纳入考虑。时至今日,继承偏好仍然对那些父母极有可能入读过大学的富有白人学生有着很大的好处。2019年的哈佛大学一年级本科生中有14.6%的父母拥有本科学历,而麻省理工学院(这是一所没有继承偏好的精英大学)则仅有2%新生满足这个条件。

如今这项政策得以继续的理由在于财务方面。美国人已经习惯于与母校建立紧密联系。斯坦福大学的米切尔·史蒂文斯(Mitchell Stevens)举例道,英国人就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在车保险杠上贴上大学贴纸。有着这种传统的大学则认为,它能加强这些纽带并吸纳更多校友捐款来帮助弱势学生们。美国的私立大学比其他国家的高校更为依赖独立捐赠人。但是这一继承偏好究竟在怎样的程度上促进了筹款的相关数据尚不明确。那些一毛不拔的校友依然享有特权,也有很多有钱的非校友乐意通过捐一座体育馆为他们的孩子买一个学位。

继承偏好的存在或许会进入倒计时。约有68%美国人对它的存在表示了抗议,同时,随着美国正在许多领域进行对特权的抗争,大学的录取过程也面临着审查。例如,Netflix的一部新纪录片《大学舞弊风暴》(Operation Varsity Blues)讲述了有钱人和名人如何用骗局让他们的孩子通过特长生途径进入名牌大学。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去年宣布取消继承偏好以使招生更为公平。这一脱离传统偏好的转变可能也是招生政策的其他改变带来的副作用。包括加州大学在内的几所大学在(加州通过全州公投)放弃了基于种族的反歧视运动政策后很快废除了继承偏好政策。仅仅向有特权的申请人予以优待似乎不再站得住脚。最高法院正考虑就哈佛大学在招生中考虑种族因素提起诉讼,这将为黑人和拉丁裔申请者带来好处。如果这一决定能结束大学录取过程中的种族偏好,那它也将威胁到遗留继承带来的(特权)帮助。然而当下,由于大学正面临由新冠疫情引起的财政危机,它们难以下定决心放弃这一摇钱树。


END



* 本文仅代表学者个人观点,

与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立场无关。


选 题:吴建峰

翻 译:戴  茜

审 译:吴建峰

排 版:朱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