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in 发布时间:2025-11-03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引言
2025年10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韩国釜山进行了历时约1小时40分钟的面对面会晤。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与特朗普总统继2019年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会晤后时隔6年再聚首,亦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外事访问。在中美双边关系曲折发展与全球格局、国际秩序深度重构的时代背景下,当前世界格局中两个最重要行为体的最高领导人面对面会晤吸引了全球高度关注与聚焦。分析普遍认为,此次中美元首釜山会晤有助于设定中美关系发展方向,保持互惠合作的动能,加深双方政治互信的同时为后续保持战略沟通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在会晤中共同释放的合作与发展信号不仅为动态变化中的中美关系提供了战略高度上的指引,更为处于不确定性中的世界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确定性预期。

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元首会晤现场布置。
图片来源:央视。
01
会谈结束后,中方通过官方部门及官方媒体通报了会谈内容并补充了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的更多细节,美方则通过特朗普个人及有关媒体报道会谈内容。双方报道中都提及经贸、能源等问题得到了充分讨论。双方领导人都同意坚持已经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共识,尽快细化与敲定后续工作,将共识珍惜、维护、落实好的同时不断压缩剩余问题清单、拉长未来合作清单。
中国方面,新华社报道指出,两国元首重点探讨了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同意保持经常性交往。中国商务部在元首会晤结束后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成果及共识进行了补充,要点如下:其一是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中方将相应调整针对美方上述关税的反制措施。双方同意继续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其二是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也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其三是美方将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美方暂停实施相关措施后,中方也将相应暂停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此外,双方还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双方进一步确认了马德里经贸磋商成果,美方在投资等领域做出积极承诺,中方将与美方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分析认为,中方在元首会晤后及时跟进吉隆坡经贸磋商成果,既是在元首对话框架下展示已取得的“基本共识”,也通过强调需“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并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来为后续谈判与国内审批留出操作空间。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在韩国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图片来源:新华社
美国方面,特朗普在会晤结束后通过个人社交媒体Truth Social 公布了会晤的部分内容,其中包括:中国同意采购大豆、高粱等农产品;同意放松稀土、关键矿产等资源的管控;将与美国合作解决芬太尼毒品问题;同意开始采购美国能源等。CNN在会谈结束后的第一时间报道中表示,特朗普宣称在会晤中与中国领导人“几乎就所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特朗普对会晤所谈内容做出了积极评价: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高风险会谈在贸易、稀土以及芬太尼流入美国等问题上取得了进展。英国《卫报》称,除经贸、能源等问题得到了充分讨论外,中美双方还就乌克兰问题达成了相关共识,台湾问题则未被提及,TikTok问题也被留置于后续双方有关部门进行磋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则在报道中美就有关“芬太尼关税”等议题上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突出强调特朗普对此次会谈十分满意——“如果评分范围是1-10分的话,可以打12分。双方将很快达成一项重要的全面协议框架。”报道中也同样提及台湾问题作为“敏感议题”在会谈中被搁置。有关台湾问题是否被谈及的问题,中方在会谈后则没有做出任何官方回应及相关报道。《国会山报》(The Hill)梳理了“特朗普个人的交易成果”:第一是美国将对华整体关税从57%减至47%;第二是中国将暂停稀土管制一年;第三是中国同意采购美国大豆提振美国农民群体;第四是台湾问题、俄罗斯原油进口、英伟达Blackwell芯片对华出售等议题则没有涉及。

中美元首会晤现场外景。
图片来源:央视
根据会后中美双方各自公布的会谈内容与达成成果,会晤中所谈及的经贸、能源、毒品等问题体现了此部分议题的重要性—亟需双方共同解决与巩固成果。台湾问题作为双方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共识的议题则并未进行探讨。由此可见会晤内容重点是深化双方此前五轮经贸磋商所达成的共识,对短期内能够取得突破的议题交换意见、力求取得新进展,部分“敏感议题”则因可能影响会晤进程、可操作性较小等原因而未触及。会晤内容显示了两国元首巩固既有成果与推动矛盾化解并重的思路。
总体看,会晤内容存在共性的同时也彰显了各自的核心利益诉求。共性表现在:其一,此次会晤内容涵盖经贸、能源、人文交流以及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中美双方在处理重大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务实取向。其二是双方公布信息中可交叉验证并确认的部分。首先,关税层面成果即100%对华关税取消、20%对华芬太尼关税减半征收、24%对等关税延迟一年;其次,管制层面成果,美对华出口管制的50%穿透延迟一年,中国对美稀土管制推迟一年。美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相应调整,中国与英伟达公司芯片问题则将继续谈判。最后,中美双方港口费互免一年。此外,中美双方还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
特性表现为:首先是中美双方各自期望取得突破的议题类别分明。会后中国商务部及时补充的吉隆坡磋商成果中,关税、企业管制、港口费等是中方重点关注与期望解决的核心议题。而特朗普会晤后多次谈及的芬太尼毒品、稀土管制、能源与农业等议题则是美方所关切的核心。其次是双方根据自身期望解决的议题与对方核心关切的议题相联动,采取一一对应,对等让步的形式推动会议进程。上海研究咨询公司普伦姆(Plenum)合伙人薄征远(Bo Zhengyuan)表示:“在有限的时间框架内,两国元首达成的协议以及协议的制定结构都充当了中美之间的互动机制,使他们能够妥善处理相关问题,并在未来调整彼此的利益,以确保人们能够继续相互沟通。”
与会晤前各界媒体的相关预测和氛围渲染相对比,经贸、稀土、能源、芬太尼等问题如外界预期都得到了两国元首的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以上议题是当前中美关系中亟待解决同时兼具可操作性的部分,会晤时集中讨论这部分议题有利于推进会议议程,展示双方“各退一步”的诚意外交智慧,契合两国领导人对会议做出的积极表态。与之相比,部分媒体所重点关注的台湾问题、TikTok问题等“敏感议题”则未在会晤中谈及。此类别议题可能一方或双方红线,可操作性与探讨范围受限,如若领导人出现微妙言辞变动,甚至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不仅可能破坏会晤和谐氛围,更可能对两国关系的企稳止跌进程造成巨大冲击,因此被暂时搁置。由上可见中美双方在核心议题选取上更加侧重于能够在短期内取得突破,双方回旋余地较大,不会阻碍会晤整体进程的议题,至于某些相对复杂,无法在短期内迅速达成共识,双方观点与态度较为强硬的议题则被暂时搁置,留待后续各负责部门遵循元首共识探讨可行解决方案。分析认为,中美双方期望会晤进程能够较为顺利,而不是演化为“针锋相对”的“言语交锋”。两国元首与团队寻求达成更多会晤成果,取得阶段性问题解决与探讨方向性战略指引,都认同两国关系应处于一个可控、可议、可行的总体框架下,可能放大矛盾、制造割裂的相关议题则在会晤期间得到了相应的管制。
02
国家间元首会晤中,不仅会晤内容会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与讨论,元首表态更是会被视为对国家关系乃至全球发展的战略定调与指挥引导标识。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两国元首会晤的表态无疑更具分量与前瞻意义。会晤后两国领导人表态都着重强调了“合作”“共识”“共同成就”等强调双方主体性的“善意词语”,同时也表达了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制度体系差异化下属于两国的特色话语。
首先,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中美合作应大于分歧,中美间合作是正确发展双边关系的关键举措。中国领导人强调:中国的发展振兴同特朗普总统要实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并行不悖的,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中美两国应当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我愿继续同特朗普总统一道,为中美关系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也为我们两国各自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特朗普总统也表示:美中关系一直很好,将来会更好,希望中国和美国的未来都更加美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伙伴,两国携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未来美中合作会取得更大成就。
其次,两国领导人承认中美间存在发展差异、部分摩擦,但两国关系整体稳定性不应受影响,领导人作为掌舵者应充分发挥稳方向、控大局、打基础作用,以赋能中美两艘巨轮行稳致远。中国领导人对特朗普总统指出:经贸应该继续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而不是绊脚石和冲突点。双方应该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中美关系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保持总体稳定。两国国情不同,难免有一些分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时而也会有摩擦,这很正常。面对风浪和挑战,两国元首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我愿继续同特朗普总统一道,为中美关系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也为两国各自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特朗普总统回应表示:中国是伟大国家,两国间存在差异,但已经达成了很多共识,现在还会达成更多共识,我相信我们将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釜山开始会谈。
图片来源:新华社
同时,两国领导人也表达了互相欣赏与肯定之情。领导人有关个人关系的善意友好信号释放不仅有助于会晤整体“和谐”基调的确立,更为两国关系稳中向好提供重要动力。中国领导人赞赏特朗普总统热心推动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指出中方也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就当前各种热点问题劝和促谈。当今世界还有很多难题,特朗普总统回应称:很荣幸同中国领导人会面。中国是伟大国家,中国领导人是受人尊敬的伟大领导人,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我们相处非常愉快。
最后,两国领导人同意继续通过对话代替对抗,协商解决矛盾与分歧,共同对中美合作解决世界现存问题,推进全球治理进程,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展望与期盼。中国领导人强调:对话比对抗好。中美之间各渠道各层级应该保持沟通,增进了解。两国在打击非法移民和电信诈骗、反洗钱、人工智能、应对传染疾病等领域合作前景良好,对口部门应该加强对话交流,开展互利合作。中美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也应该良性互动。当今世界还有很多难题,中国和美国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明年,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美国将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加上特朗普释放出明年计划可能4月访华并邀请中国领导人访美的信号,将吸引各界人士持续关注。
两国元首还表达了各自国家所取得的特色成就,在差异化对比中突出中美对当前世界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更释放出两国发展虽各有特色但本质核心并不矛盾,合作空间广阔与互信纵深延展的信号。

2025年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金海空军基地举行的双边会议结束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回国。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03
1
2019大阪会晤与2025釜山会晤:
六年时间差与共识延续
回顾中国领导人与特朗普总统面对面会晤历程,此次釜山会晤与6年前的大阪会晤相比,既有时代演变与两国发展阶段差异化体现,亦有合作与对话共识的延续深化。对比2019年与2025年,中美间都存在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经贸摩擦,两次会晤都期望通过交换领导人意见,以对话沟通的形式化解两国分歧,指明双边关系发展方向。
从差异化来看,首先是国际大环境与外部冲击的变化。半岛电视台(AI Jazeera)分析指出,2019年会晤情景发生在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大规模冲击之前;随后6年间国际格局与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与百年变局”,多极化趋势加剧。其次是美国领导人与政策取向的延续与演变。BBC认为2019年美国由特朗普第一任期或其延续期的相关政策主导,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级。2025年出现“特朗普2.0”回归,其对华政策在延续对华战略竞争基调的同时表现出更强的交易性、不可预测性与以经贸为核心的偏好,即在延续性的基础上存在策略与执行上的变化。最后是对话与接触的表述与实际机制差异。BBC文章表明2019年中美间虽有摩擦,但仍有较为常规的外交沟通渠道,6年后双方则主要通过元首通话、信函以及经贸与外交团队的持续磋商维持沟通,为元首会晤奠定基础,媒体与官方均将经贸对话视为缓和与稳定关系的主要路径。综上,2025年釜山会晤背景下的中美关系嵌入了更多外部冲击、更强的技术与安全竞争、更高强度的经贸对抗手段,以及在公开话语与制度文件上更为系统化的表述;同时美国领导层与政策风格出现演变,使双边互动呈现出更强的交易性与不确定性。

2019年6月29日,中美元首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间会面。
图片来源:新华网
从延续性来看,首先是突出对话优先、合作共赢。中国领导人在大阪会晤中指出中美不应掉入“冲突的陷阱”,在釜山会晤中指出中美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应着眼长远以双方共同利益为重。特朗普总统也认可合作对话对处理中美关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是礼节性友好与个人善意互动信号延续。两次会晤中两国领导人都表达了对对方的肯定态度,并同意继续加强后续的沟通交流。最后是着重强调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双方一致认为中美间虽存在矛盾与摩擦,但在两国领导人共同努力引导下,中美关系的稳定性与积极性将有有助于世界发展。
大阪会晤与釜山会晤相隔6年之久,期间世界秩序与全球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复杂化、碎片化、不确定性加剧的特征。中美相互间虽有隔阂与摩擦,但整体关系依然在曲折中前行。两国元首面对面会晤都为不同时代背景中的下阶段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做出关键战略指引,充分体现不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中美都应通过加强战略对话促进相互理解与增信释疑。
3
釜山会晤后中美关系积极向好还是不确定性仍存
国家间各层级战略沟通是否正常开展、渠道是否畅通、信息传递是否到位,都是影响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因素。釜山会晤中,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加强沟通与对话。此次会晤前,中美双方已经开展了多达五轮高层战略对话,外长间与防长间也通过电话交谈形式进行沟通。会晤后的10月31日,中国国防部长与美国国防部长(战争部长)赫格塞思(Peter Brian Hegseth)在马来西亚举行会晤,重申两军应根据釜山元首会晤共识推进高级别战略对话,拓开一线官兵良性互动。分析普遍认为,此次会晤为今后中美各层级战略对话的进行或重启提供了顶层指引与关键窗口。中美官方与民间交流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加强,以期践行两国领导人所达成的对话与沟通共识,推动中美关系向上向善向好发展。

釜山会晤结束后,中国领导人乘车离开会场。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对于釜山会晤后中美关系可能得发展方向,目前分析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持乐观积极态度,认为中美关系更具有确定性。普遍认为中美元首时隔6年再聚首无疑是对两国关系提升的重要一步,双方在有关经贸问题上取得重大成果、领导人间的友好交流与共识达成都利于后续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BBC强调此次会晤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面对面会晤,认为这将为两国关系缓和提供契机。卫报(The Guardian)评论文章也提及此次会晤是2019年后中美领导人首次会面,将为解决两国持续紧张的双边关系奠定基础,并预测美国将逐步意识到与中国“相互共存有利”,未来可能产生对华互动范式的转变。阿根廷“全球舞台”网站(escenario mundial)分析称,中美元首会晤或将重新定义国际体系中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对全球经济、关键矿产贸易以及印太地区的战略平衡产生直接影响。美国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主任艾米丽·基尔克雷斯(Emily Kilcrease)表示:“我们正在谈论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双方在这场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中所采取的措施的缓和,这为中美关系发展提供了良性动力。” 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关系教授Zeng Jinghan表示,鉴于中美双方都希望“略微缓和局势”,某种形式的共识和协议是完全可能在未来达成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认为,世界瞩目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表述发生了根本转变,从原来的两国关系相向而行,此次是中美这艘航船靠两国领导人的把舵领航战略引领。中美关系在同一个航船上,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中美命运共同体”,并预测中美关系短期会止跌企稳,会晤成果推进中美关税航船行稳致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蔡彤娟则表示,釜山会晤虽未发布实质性新协议,但释放出清晰的政治信号:中美关系仍在可控、可管的轨道上前行。
第二种观点则保持谨慎观望,认为中美关系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缓和趋势,但此次会晤暂时未达成系统协议框架,因此双方是否能够形成稳定、可预期的双边关系仍然无法直接判断。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网站撰文预测:如果韩国会晤或明年峰会能够启动持续对话进程,且两国领导人保持定期沟通以防止意外干扰,那么他们重新互动或许能为未来几年建立更稳定、更具建设性的关系创造必要的政治空间。同时他警告称,两国间摩擦的反复升级可能会耗尽中国领导人和特朗普总统之间的个人融洽关系:如果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两国领导人在个人层面的耐心和信任很可能就会耗尽,到那时中美将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申宇婧首先肯定了中美磋商的积极成果来之不易,随后提醒称:对于中美未来关系仍然保持审慎乐观态度。特朗普在与日韩领导人会面时展示了强大的施压姿态,日美、日韩关系以及美日韩同盟在其亚洲行得到加强,这对中国周边外交施加了压力。同时,特朗普希望绕开APEC多边框架限制,继续推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策略也为中美关系埋下隐患,注入不确定性。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高级副总裁温迪·库特勒(Wendy Cutler)则表示,尽管可能达成贸易休战协议是“令人欢迎的消息”,但任何解决根本结构性关切问题的迹象都缺失了,这意味着相关协议的“脆弱,紧张局势势必再次升级”。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短期内中美关系将缓和,但中长期尚有不可预测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院长王文在接受韩国《中央日报》采访时表示,当下中美元首会晤的最大成果,可能是喻示世界经贸“G2时代”到来。双方都在致力于让中美关系尽快重回健康轨道,中美经贸关系或将迎来又一稳定期。短期来看,会晤可能促成中美在经贸、气候等领域重启一部分务实对话,增强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也有助于全球市场与经贸关系稳定。但从中长期而言,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难以通过一次会晤得到根本性解决,“竞合并行”仍将是中美关系未来长期状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中美元首会晤后对《金融时报》表示,中美双方已经达成一种所谓的“平衡”,而美国将通过实现供应链多元化的方式加速推动国内稀土产量提升,批评中国相关出口管制是“战略误判”,并宣称在未来两年内结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尽管有媒体报道指出,业界普遍认为美国发展国内稀土可能需要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但特朗普政府正在积极寻求替代方案,以削弱中国的谈判筹码。
综合以上三种观点,可以部分擘画出釜山会晤后中美关系可能的发展图景:短期内,元首外交将有助于巩固已有成果、稳定有关企业预期、促进双边交流与沟通、利好世界经贸格局,为中美关系指明战略方向。但长期来看,中美关系是否能够按照元首共识发展依然有待观察,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信守承诺、恪守国际规则与法律、尊重双方差异、理解对方关切,以两国元首共识为行动指南,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推进中美关系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