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沪港所&城经所 发布时间:2025-11-03 来源: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收藏本文
选题人:人工智能(AI)和其他数据密集型技术虽然可能有助于优化能源使用,但这些技术本身却极其耗电。Bonfiglioli et al. (2025) 讨论了这一话题。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世界。从智能搜索到生成式模型,AI似乎无所不能。它能让工厂更节能、让交通更高效、让企业做出更精准的决策。听起来,它似乎是一种“绿色技术”——帮助我们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问题在于:AI自己要耗多少电?
AI的“隐形排放”正在扩大
数据中心是AI的“发动机”。所有模型训练、云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都在这里完成。根据Davenport等(2024)的预测,到2030年,美国的数据中心将消耗全国 8%的电力——而2022年这一数字只有3%。这种激增的用电需求,可能会推迟燃煤电厂的关闭,让“绿色转型”的脚步变慢。
另一方面,科技产业总喜欢用“绿色”“高效”这样的词来描绘自己。毕竟,AI可以优化能源调度、减少浪费、提升产出。但真实情况可能更复杂:AI的增长,也可能意味着排放的增长。
Figure 1 Data-intensive occupations, data centres, and CO2 emissions

我们研究了2002–2022年的美国
Bonfiglioli et al. (2025)构建了一个涵盖 2002至2022年 的大型数据库,追踪美国722个通勤区(大致相当于城市及周边地区)的AI发展、数据中心分布、电厂类型以及CO₂排放。
· AI渗透度:通过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系统分析师等数据密集型职业的就业比例来衡量。
· 能源与排放:来自高分辨率的Vulcan数据库,能精确到地方层面。
· 电厂信息:包括2000多个数据中心与邻近电厂的燃料结构。
我们发现,AI密集度高的地区往往也有更多的数据中心、更高的能源消耗、以及更大的CO₂排放。
Figure 2 AI penetration, CO2 emissions,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Notes: The figure presents estimated coefficients and 90%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the effects of AI penetration on various types of emissions and on the non-renewables share of net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he estimation sample includes 722 commuting zones observed across four 5-year periods from 2002 to 2022.
AI让排放下降得更慢
研究结果揭示出一个清晰的趋势:AI放慢了地方层面的减排速度。
在AI渗透更深的地区,2002至2022年间CO₂排放仅下降约16%;而在几乎没有AI渗透的假想地区,排放可能会下降多达37%。换句话说,AI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地方绿色转型的成效。
主要原因不是污染技术,而是规模效应
AI本身并非直接造成污染,而是通过“规模效应”间接增加排放:
· AI吸引了更多企业和人才入驻,
· 推动了经济活动和生产,
· 从而带动能源需求上升。
产业结构的变化反而略有助于减排,但力度有限。
Figure 3 Distance to data centres and power plant activities


Notes: The figure presents estimated coefficients and 90%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the effects of power plants’ average distance to data centres on different power plant activities. The estimation sample consists of 11,500 power plants observed four 5-year periods from 2002 to 2022.
电力系统被迫更“脏”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AI密集的地区,即便控制了经济增长因素,单位电力的碳强度仍然上升。原因在于:
电厂为了满足数据中心持续、稳定的高功率需求,不得不从可再生能源转向化石燃料发电。
毕竟,太阳能和风能难以保证全天候供电,而AI训练任务常常要连续运行数周甚至数月。
此外,我们还发现:距离数据中心越近的电厂,排放越高,越依赖非可再生能源。
这意味着AI基础设施的选址——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环境问题。
生成式AI时代:更高的能耗,更大的挑战
Bonfiglioli et al. (2025)的研究数据止于2022年,也就是ChatGPT等生成式AI爆发之前。而现在的AI模型训练规模和计算强度,远超以往。训练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的能耗,相当于数千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如果电力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下一波AI浪潮可能会带来更高的短期排放。
数字化转型 ≠ 绿色转型
这项研究的结论直指核心矛盾:数字化和脱碳不能被视为两条独立的路线。
AI的发展体现了技术进步的经典两难——它能在长期提高效率,却在短期内扩大能源需求与环境外部性。
我们需要加速清洁能源,而不是放慢AI
解决方案不是“减速AI”,而是让能源系统“跑得更快”:
✅ 推动更节能的计算硬件
鼓励芯片和服务器的能效创新,减少训练能耗。
✅ 让数据中心靠近清洁能源源头
例如在风电、光伏或水电充沛的地区建数据中心。
✅ 升级电力传输基础设施
减少长距离传输损耗,提高绿色电力利用率。
AI正在改变世界,但它的能源代价也在悄然上升。未来能否真正“绿色”,取决于我们能否让算法的速度,和清洁能源的速度并肩奔跑。
Bonfiglioli, A, R Crinò, M Filomena, and G Gancia (2025), “Data, power and emissions: The environmental cost of AI”, CEPR Discussion Paper 20686.
Davenport, C, C Singer, N Mehta, B Lee, and J Mackay (2024), AI, data centers and the coming US power demand surge, Goldman Sachs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