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跨学科对话丨重论浊阻塞音、气嗓音与低调的关系

作者:文岩楚 发布时间:2023-04-20 来源: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收藏本文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科学前沿,持续推进跨学科融合创新和集体科研公关,助力青年教师科研成长,文科科研处推出复旦大学人文社科“跨学科对话”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活动采用“对话”的形式,突出问题导向和学科交叉,充分发挥在研项目、机构平台及学术团队的“催化剂”作用,旨在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通过学术沙龙的定期、长期举办,在人文社科交叉的基础上,推动人文社科与理、工、医学科的交叉、交流和交融。


2023年4月19日召开主题为“重论浊阻塞音、气嗓音与低调的关系”的对话沙龙,由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承办,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史濛辉召集。


图片


与会者观点概要

图片


陈忠敏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教授

在其2015年发表的《气嗓音与低调》一文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深入讨论,提出了以下新观点:第一,解释浊阻塞音有发气嗓音的强力倾向性。浊阻塞音与气嗓音的关联涉及两方面原因:(1)持阻段扩大声门上空间;(2)持阻段声门上高压作用于声带,使声带振动产生气压填充物。这两方面原因引发气嗓音发声。第二,气嗓音引起低调的生理解释。第三,用浊阻塞音、气嗓音与低调的音变例子来说明音变是渐变的,音变肇始于音段下位的音征的变化。


图片


马良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副教授

陈老师提出浊阻塞音发音时舌根前移,扩大声门上空间,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实验研究中确实也观察到了。但是舌根前移是否必然导致气嗓音发声态,或者两者是不是具有必然的联系,这一点还需要更多实验研究的映证。


图片


赵倬成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博士研究生

浊塞音的特征是[+vd],而发气嗓发声态时声带漏气,比较容易使声门上气压累积,不易维持浊音,所以如果选择了气嗓作为浊塞音的下一步,就意味着该语言已经打算放弃[+vd]了。


研究院简介

现代语言学研究院于2019年9月成立,整合学校现代语言学大学科的研究力量,在围绕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学+X”为发展理念,坚持“理论和应用兼顾,基础研究和需求服务贯通”的发展路径,融合计算机科学、人类学、脑科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研究范式,开拓语言研究的前沿领域。现代语言学研究院下设语言认知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语言习得与教育研究所和东亚语言数据研究所四个研究所和语言学实验室。研究院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语言认知与神经语言学、言语听觉、言语病理学、实验语音学、演化语言学、人工智能及机器翻译、深度学习开发和应用、句法理论研究、语言习得、东亚语言和文献、中国少数民族语、语言地理信息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