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赤霞 发布时间:2024-10-07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9月21日,芯片巨头高通正与英特尔接洽,争取并购。据路透社消息,高通对英特尔的收购针对英特尔全部业务,不过并未排除或出售英特尔部分业务的可能。目前关于该收购案已有多家媒体证实,但高通和英特尔均未对此发表评论。英特尔长期以来以其对芯片自研自造的巨量投入,在PC和CPU领域曾经雄踞全行业,是为全球的芯片制造商和互联网时代的象征;如今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却因创新乏力和战略失误正在经历成立以来的“至暗时刻”。由于监管压力、行业竞争者的反对态度、以及资金链的支撑不足,高通收购英特尔的“世纪并购”,其前景和反响仍需抱以审慎预期。
01
巨头吃下巨头:
高通被曝收购英特尔
9月21日,《华尔街日报》,援引匿名人士的消息称,芯片巨头高通(Qualcomm)近日在接触苦苦挣扎中的竞争对手英特尔(Intel),探讨收购的可能性。消息一出,引发业界轩然大波,英特尔股价当天上涨超3%,而高通股价在收盘时下跌约3%。很快,《纽约时报》也证实了该报道,并表示高通尚未对英特尔提出正式报价。另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Cristiano Amon)亲自参与了收购英特尔的谈判,研究交易的细节和选项。早在本次消息披露之前,高通就收购相关事宜已在公司内部讨论了数月,并曾于9月5日放出风声,有意收购的英特尔的芯片设计业务。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信息来看,双方的“接触”意即谈判尚处于早期阶段,由于双方都是上市公司和行业巨头,若有全面收购或者明确报价的正式要约,则理应向外界公告。但是在谈判早期阶段走漏消息,不排除其中一方想以此来影响市场情绪,由此在涉及价格等关键问题的谈判中取得优势。当然,因为还在最初阶段,所以并不能确保最终是否会达成协议。
一款带有高通徽标的智能手机被放置在计算机主板上。
来源:路透社
从数据上看,此番收购反映出高通雄厚的经济实力。2023年,高通营收仅为英特尔的67%,市值却是英特尔的2倍。创办于1985年的高通,早期主营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移动通信时代从2G时代到5G时代的跨越发展,高通在无线通信、芯片、全站开发工具等领域做大做强,推出以骁龙为代表的拳头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智能手机特别是安卓手机的绝对标配,这种技术优势也延续至目前市场前景广阔的智能汽车领域。对于领跑移动处理器领域的高通而言,这笔收购若能成行,历史意义重大,或将进一步占领PC 处理器市场。而作为被收购方的英特尔,作为曾经制霸全球的芯片制造商和互联网时代的象征,目前却正在经历成立以来的“至暗时刻”。由于在与AI紧密相关的产业革新创新乏力,不仅在AI芯片方面显著落后于英伟达等后起之秀,主营业务在纸面数据上不断下跌,不得不裁员自保。今年以来,英特尔股价已经降了约60%,总市值也从年初2000多亿美元暴跌至目前900多亿美元。根据英特尔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及第三季度指引,第二季度同比转盈为亏,营收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毛利率35.4%,同比下降0.4%。此外,英特尔预计第三季度业绩将继续低于预期,同时还宣布今年内将裁员1.5万人,并关闭在德国的制造项目。
英特尔曾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公司,但今年以来其股价已下跌约 60%。
来源:法新社
目前双方都未作出正式回应,因为反垄断方面的因素,这笔交易仍有很大可能性仍待观察。若收购成功,则将成为继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后、全球科技史上规模最大的交易,并将创造出一个横跨智能移动终端、PC和服务器市场的新科技巨头。
02
是非成败转头空:
英特尔如何从芯片巨头沦为收购目标
虽然,高通与英特尔的交易仍有很大不确定性,不过英特尔面对的困境却是确凿无疑的。在过去几十年来,英特尔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从PC和服务器,其芯片几乎无所不在。此外,英特尔拥有自主设计和制造芯片的能力,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市场实力,英特尔都是“积厚成势”,具备制造原子级精度的芯片的能力,来源于海量投资和智力投入,这使得其他厂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可比拟。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英特尔与软件巨头微软达成战略合作,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近乎垄断着全球PC市场,由此造就了“Wintel”时代,使得现代人享受着个人电脑带来的时代红利。然而,英特尔却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踟蹰不前。过去的十数年间,AI以巨大商业和技术潜力席卷整个科技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腾飞热潮,更将市场需求和计算范式从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转移到了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后者更适合创建和部署最复杂的AI系统。
Wintel联盟造就了一个时代。
来源:财新
安于如日中天的代价就是江河日下,也正是在这十数年间,英特尔虽然在芯片、计算架构、设计、制造全领域内难觅对手,但却错失收购OpenAI提前布局AI领域的大好时机、拒绝为苹果提供5G芯片造成巨大行业污点、自主GPU研发项目半途而废……英特尔错过了AI赛道几乎所有不该错过的东西。
“过去两三年,向人工智能的转变对英特尔来说真的是致命一击,”CFRA的资深行业分析师安格鲁·芝诺(Angelo Zino)表示。“他们只是没有合适的能力。”在目前炙手可热的AI和自动驾驶技术中,英特尔并非无所作为,但并未产出突破性项目成果,或半途而废、或不孚期望:如旨在推出首款真正通用GPU的Larrabee项目,随着负责人跳槽而陷入困境;并购AI芯片公司Nervana与AItera,却都表现不佳。随着科技公司对稀缺的人工智能芯片的渴求,英特尔的许多处理器都处于搁置状态。平心而论,英特尔对新兴领域的嗅觉非常敏锐,对新技术的投资没有懈怠。巅峰时期,仅英特尔一家的研发开支就占据了半导体产业的30%,但因为“差不多”的研发和投资风格贯穿始终,最终导致英特尔错过了PC之后的几乎所有新兴技术。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正在领导一项雄心勃勃的转型计划,以重夺公司在制造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来源:法新社
除去技术路线上的战略事务,英特尔的领导层频繁人事变动和高层斗争也触犯行业大忌,造成了各项业务战略的摇摆不定,继而影响了英特尔对新兴技术的长期投资。2021 年初,帕特·基辛格 (Pat Gelsinger)出任CEO时,市场虽然对其保有良好预期,但是英特尔已经失去了往日声势,核心业务被AMD等竞争对手蚕食,芯片制造更是被台积电、三星等后起之秀远远甩开,面对即将爆发的人工智能市场,英特尔毫无准备。近年来,英特尔不断进行业务调整,主推代工业务。尽管得益于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政策补贴,代工业务依然为英特尔的整体经营造成负面影响,成为拖累英特尔利润的主要因素。纸面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代工部门营收颇多,但是水分极大,收入大部分还是给英特尔自己的芯片代工,这相当于一种“假收入”。根据英特尔披露的数据,2023年,英特尔代工部门亏损约7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亏损就达25亿美元。面此危局,基辛格坦言:“公司没有从AI浪潮中充分受益,成本太高,利润太低。”今年8月,任英特尔董事两年的陈立武宣布辞职,让处于复兴关键期的英特尔雪上加霜。《金融时报》评论称,陈立武在半导体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他的离开无疑会对英特尔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英特尔最新的18A制造工艺据悉未能通过博通的测试,使公司代工制造业务扭亏为盈的前景更加渺茫。
《华尔街日报》认为,在人工智能芯片支出持续强劲的情况下,英特尔的核心芯片业务预计不会很快复苏。
来源:《华尔街日报》
值此危局,英特尔正积极“自救”。今年8月中旬,英特尔宣布全球裁员15%,预计将有1.5万名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计划削减成本100亿美元。基辛格最新透露,截至目前,公司裁员计划已经完成过半。此外,积极向人工智能方向“亡羊补牢”。英特尔近日公布了与亚马逊旗下云计算业务AWS的重大合作项目,并将在未来数年为AWS制造采用18A(1.8纳米)工艺的AI芯片。这一制程是英特尔目前拥有的最尖端的技术,意在借此挑战台积电的2纳米工艺,重回技术高地。然而芯片制造工艺制程的落后,是英特尔在过去几年迅速下滑的核心因素。英特尔是半导体产业为数不多还在坚持IDM模式的公司。所谓IDM,可以简单理解为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测都由自己一手包办。优势是生产能力强,能够全方位执行自身战略,劣势是业务战线长,投资成本大。业内广泛认为英特尔的IDM模式是一个“代价昂贵的战略错误”。所谓的IDM模式,就是企业不仅自己设计芯片,还自己生产芯片。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分析称,英特尔一直以来拒绝接受半导体行业的新分工,从而走到今天的亏损地步。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师斯泰西·拉斯贡(Stacy Rasgon)认为,英特尔的未来取决于下一代芯片制造技术的成败,重回技术领先地位可能有助于提高利润率并增强客户信心。问题是,留给英特尔的时间与筹码足够吗?
03
目前关于本收购案,高通和英特尔均未作正式声明,除了考虑到试探市场反响,也有此收购案确实无有定论,外界普遍认为高通收购英特尔面临较大困难。
首先是账面资金可能“吃不下去”。虽然按照高通当前的市值(1881亿美元)来看,几乎是英特尔的两倍。但公司市值能反映出的是投资者的信心,而非公司的真正价值与可调动的流动资金。根据高通上半年财报,高通短期内可以动用的现金流,包括现金等价物和有价债券,共130.3亿。而英特尔目前的市值是931.9亿美元,若全面收购英特尔,高通将面临80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缺口。并购一旦开启,高通的现金和有价证券远远不足以收购英特尔。除非采取股权置换、机构借款等其他方式。根据《财经》杂志消息,多位芯片技术人士,英特尔虽然暂时面临经营挑战,但仍是优质资产。它的股价甚至是被低估的。虽然英特尔“流年不利”,但是在PC、CPU行业,英特尔的地位与价值仍然无法被低估,这都为高通的收购战平添了难度。业内人士亦持审慎观点,觉得英特尔远没有虚弱到需要出售全部业务的地步J.Gold Associates 创始人杰克·戈尔德 (Jack Gold)认为高通不会想要整个英特尔。“我只是觉得(高通)不会想要整个英特尔。如果他们得到一些部分,比如网络部门,那可能还算合理。但在我看来,吞并整个公司将是一个错误”。
高通账面现金暂时难以收购英特尔;另外,高通、英特尔的业务均遍布美国、欧洲、中国等全球主要市场,一旦开启如此大规模的收购需要各国反垄断监管部门审查通过。
来源:Imago/ZUMA Pres
其次,反垄断可能“通不了关”。反垄断审查将是高通收购英特尔的最大障碍。英特尔、高通的业务覆盖全球各等主要国家或地区。这笔并购须在各业务所在国的司法辖区分别进行反垄断申报,而且需要每个司法辖区分别审批通过,才能最终通。否则会面临当地的法律处罚。经验上看,由于监管审查,如英伟达收购ARM等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并购都宣告失败。半导体行业由于被广泛应用于国防、民用的关键领域,对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更提供了更上位的监管理由。一般而言,大额并购很少被直接否决,但实操过程中常见监管方通过拖延审批进程让交易方不得不主动放弃并购的案例。此前,高通收购恩智浦、英特尔收购以色列芯片制造商Tower的两大并购案都因没能及时获得反垄断执法机构批准,并购由此宣告失败。
即便高通解决了现金流问题、与英特尔合同谈妥、交易在监管流程上合乎规范,但这场世纪并购亦然绕不开半导体产业逆全球化,尤其是中、美在先进制造工艺不断博弈的大背景。高通和英特尔的业务遍及全球,中美两国的反垄断部门是这场跨境半导体并购的最主要监管主体。虽然英特尔与高通主营业务的细分领域虽有交叉、但重合不多,有利于通过监管。但高通的主要考虑在于通过收购英特尔莱“夺舍”,借此获得芯片自研自造的能力,由此雄踞美国的芯片代工市场,这对于博通、AMD、美光等其他行业主体而言会是极大威胁。根据美国法律,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两个机关均可行使反垄断审查职能,通常由其中一家负责审查。考虑到并购若成行,将引起全行业上下游企业,乃至行政主体和社会团体的不满,联邦政府或许会反对该收购案。
此外,因为高通和英特尔的并购交易将对全球半导体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在反垄断审查中将面临多个细分市场的复杂分析,这将大大延宕审查流程,乃至要求剥离英特尔的部分业务和资产。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认为,从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角度看,英特尔与高通在部分市场细分存在竞争关系,尤其是芯片设计领域两者业务高度重合。此由于芯片行业的特殊性,出于地缘政治的立场,各国监管主体都不希望看见一个体量失控的“芯片巨无霸”。
使用高通Snapdragon X Elite芯片的笔记本,演示文本到图像的生成 AI。
来源:彭博社
04
高通CEO 克里斯蒂亚诺·埃蒙(Cristiano Amon)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消费者正期待PC在电池寿命、移动体验、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向智能手机看齐。作为高通主营业务板块的移动智能手机市场正趋饱和,“高通正致力于多元化,确保我们的技术拓展到其他市场。”埃蒙强调,PC市场正经历“根本性的”变化,高通正在移动芯片组之外寻找新的增长点。透视高通收购英特尔,标志着半导体赛道高通的强势崛起,也反映着PC芯片市场格局的重大转变——以人工智能PC为重点的创新将更具竞争力。
从监管、资金和市场影响的角度,高通对英特尔的收购事宜或将仍有较曲折的路程要走,当收购消息传出后,英特尔股价应声上涨,总市值业已超过930亿美元,这种并购案的体量或将在中美等主要经济体的监管部门受到格外关注。《华尔街日报》认为,收购并非板上钉钉,但该交易依然有得到部分实现的可能,高通可能打算将英特尔的资产或部分业务出售给其他买家。不过围绕着芯片的地缘政治博弈愈发加剧,该并购案也有可能被视为提升美国在芯片领域的竞争力的契机,联邦政府或许会施展推手。高通收购英特尔,不完全是科技领域旧时代落幕的象征,更揭示了资本与技术竞逐的新赛季的开始,这场科技并购的前景与影响,需要被投以更长远审慎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