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研院 发布时间:2023-05-26 来源: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收藏本文
2023年5月23日下午,为庆祝复旦大学建校118周年,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2023年度校庆科学报告会暨复旦大学2023智库周系列活动。复旦国研院赵明昊、孙德刚、简军波、王广涛、曹廷先后围绕“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总体态势”“中东‘和解潮’的动力、发展与前景”“欧洲一体化困境下的中欧关系”“日本政治生态的嬗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中拉关系新进展”等主题发言,复旦国研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令远教授主持报告会,复旦国研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复旦国研院副院长祁怀高研究员等出席报告会。来自复旦国研院、国务学院、发展研究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等多所校内兄弟院系的7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报告会。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2023年度校庆科学报告会现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令远教授主持报告会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赵明昊主讲“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总体态势”
赵明昊认为,拜登政府高度重视对华科技竞争。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动因在于美国担忧中国科技实力的强化与转化。美国对华科技施压的手段表现为“技术竞争+安全情报+政治治理”。他认为,目前美国正在加大研发投入,调整科技竞争体制;实施“小院高墙”策略,加大对华科技封堵;构建“民主科技联盟”,提供替代选择。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研究员主讲“中东‘和解潮’的动力、发展与前景”
孙德刚指出,自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交替出现冲突周期与和解周期,中东“和解潮”具有脆弱性。中东伊斯兰世界内部的隔阂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信任赤字”问题突出。沙特等国同伊朗和叙利亚复交,可能会遭外部干扰,甚至出现逆转。中东国家如何将“和平赤字”转化为“发展赤字”,解决日益严重的债务、失业、粮食安全、高物价、高通胀等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和民生问题解决不好,中东国家的“和解潮”也将被打断。在“和解潮”背景下,中东国家从以往的仰视世界到如今的平视世界,希望得到世界大国的尊重,一方面会与美欧俄巩固合作存量;另一方面与中国、印度等亚洲经济体扩大合作增量。他认为,世界大国应超越“东升西降”“零和博弈”的惯性思维。大国在中东存在合作、竞争和斗争三种关系,各方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反恐、防扩散、也门、巴以、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利比亚等问题上,存在广泛合作空间。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简军波副教授主讲“欧洲一体化困境下的中欧关系”
简军波认为,欧洲一体化的困境体现为经济、安全、政治制度、欧盟扩大等多层面的发展困境。在经济层面,欧洲各国难以实现对银行业、尤其是财政的共同监管,各国难以进行深层的主权让渡。在安全层面,欧洲大国对欧洲自身的防务力量与北约关系的认知存在分歧。法国主张欧洲应构建独立的防务系统,德国倾向于依赖美国提供的防务系统。究其根源,在于欧洲没能形成统一的安全战略文化。在欧盟的体制机制改革层面,德国试图改革欧盟的决策机制,德国总理舒尔茨希望推动欧洲理事会的决策机制由共同决策向多数决策转变。在欧盟扩大层面,候选国成为正式成员国的过程十分冗长,欧盟面临“扩大疲劳症”。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欧盟的对华政策会持续调整,甚至在某些方面对中国可能更加苛刻并具有敌意,但相信未来中欧关系会在各种挑战中继续发展。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广涛主讲“日本政治生态的嬗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王广涛认为,日本政治生态日趋右倾化、民粹化、保守化。右倾化表现为,日本政府进一步强化军事安全力量,操纵舆论对中国进校负面报道,对外则拥抱美国及阵营化,寻求全方位对华牵制。民粹化表现为,日本对华消极的舆论氛围反过来为日本政党、政治家所利用,对华舆论氛围进一步恶化。保守化表现为,政治家、知识界以及日本民众的对华认知日趋封闭,对中日民间以及文化交流更加消极。
复旦大学拉丁美洲研究室副主任曹廷副研究员主讲“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中拉关系新进展”
曹廷认为,美国是影响中拉关系的最大域外因素。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在拉美地区的最大竞争对手,与特朗普如出一辙,将遏制、破坏中拉合作并与中国展开竞争作为其对拉政策重点之一。美国在拉美与中国博弈的手段有:极力抹黑中国形象、继续与中国在拉美展开经济竞争、阻挠中国台湾“邦交国”与中国大陆发展关系、运用对拉合作机制直接对中国施压。为不断提升中拉关系,曹廷提出,中国应加大重视拉美的战略价值,加强同拉美国家的全方位交往、回应拉美国家的关切、重视可持续发展合作,与美在相关议题上沟通协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温尧发言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吴虚怀同学现场提问
本次校庆报告会现场
参加讲座的师生就“美国与盟友在科技领域的内部张力”“美国因素在中东冲突与和解中的作用”“日本政治家与民众间的相互影响”“中国与拉美的多边合作前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