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班娟娟 发布时间:2022-03-09 来源:经济参考报+收藏本文
就业是关乎民生的大事。5日提请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就业工作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一些代表委员和业界人士表示,从去年的“5.5%左右”到今年的“5.5%以内”,就业指标的要求更高了。
去年完成得怎么样?
回顾2021年,受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疫情灾情交织等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对稳就业造成不小影响。有关部门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强化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各地积极采取行动,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2022年,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增加到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承载数亿人就业创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面临较多困难。
为何要提高要求?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表示,今年的就业指标要求更高,主要考虑到就业攸关民生和社会稳定,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压实各方稳就业责任。
代表委员和业界人士表示,要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应该怎么干?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
政府工作报告在税费支持、特殊困难行业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等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了稳就业需要。通过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就业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王一鸣: 就业指标要求更高,表明就业优先政策将进一步强化。稳住中小企业就稳住了就业基本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的一系列举措,这将助力更好实现今年稳就业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 要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各项帮扶政策要向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予以倾斜,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优化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释放出加码稳就业的信号。 全国人大代表杨杰: 当前,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尚不匹配,产教融合精准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亟待提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完善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和长效合作机制,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 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系。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结合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鼓励“互联网+职教”新型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以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建设,打破劳动者参加培训的户籍和地域限制,充分调动企业投身职业能力培训的积极性
今年就业形式如何?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
我国高度重视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开发柔性就业、灵活用工等新就业形态。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有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当前,“就业难”与“招工难”现象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