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目标视域下的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发展研究院举行

作者:FDDI 发布时间:2024-10-25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图片


20241018日,复旦发展研究院在智库楼209室举办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视域下的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金光集团思想库资助,旨在探讨人才培养的多维度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


图片


开场的分享主题为《别国人才培养经验的本土移植何以可持续——以美国大学荣誉教育为例》,来自复旦高教所的马莹老师的分享、梳理了美国高校荣誉教育从自牛津舶来,到在美国扎根、建制、普及的三个发展阶段,揭示其兴衰演变与美国社会文化的基本样态、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形势,以及美国大学面临的市场化挑战密切相联。指出表面的推广和繁荣并不能说明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美国土壤上获得了良性、可持续的发展,反而存在符号化、空洞化、中产阶层化等种种深刻危机。


图片


复旦高教所方士心老师的分享《面向人才培养的高考难度理论分析》探讨了我国高考难度设置、能力评价与国家人才选育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增强高考选育人才的效能。考试难度通常被理解为试题的失分概率,高认知挑战与其他因素都会造成失分,从理论上明确区分两者是提高考试评价导向与核心素养目标一致性的关键。在国内外文献与政策文本的基础上,本研究制定了强调认知挑战的高考理科命题难度的分析框架,包括高阶认知挑战、阅读时长、语言理解障碍、知识点数量、运算难度和情景题功能等方面。依据此框架对北京、上海、全国乙卷高考500多道物理试题难度进行了量化处理和比较分析,尝试评价高考实际考察了学生何种能力,并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国人才选育目标。研究发现,当前高考物理命题中运算难度和审题压力成为影响失分概率的主要因素,高阶认知能力考查不足,知识点深度和广度比较有限,与核心素养目标的关联性名过其实。最后,方老师的分享提出评价高考理科命题难度的理想模型,并讨论了不同性质的失分概率与考试压力感的关系,有助于在关照社会接受度的同时完善考试难度设置。


图片


《促进薄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多元外部支持者行动策略研究》是上师大陶媛老师的分享题目,她从薄弱学校改进与作为人才培养场域的学校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联出发,分享了她有关薄弱学校合作改进的最新研究成果。陶媛老师在梳理薄弱学校改进以及教育改进中的多元外部行动者等已有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对于薄弱学校改进中的外部支持者及其行为模式的复杂性的忽视,并详细阐述了她开展质性案例研究的研究设计和发现。陶媛老师认为,大学、私营公司、事业单位等不同类型的外部支持者在采用不同的支持策略,分别提供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支持的同时,通过协调政策要求和学校需求、共建学校改进策略等共同的互动机制,促进了与薄弱学校的持续合作以及成功的学校改进。


图片


华师大缪鑫老师的分享《地理教育可以如何帮助人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者?》从“想象一个地理学家”开始,探讨了公众、人工智能、中学师生、地理学人四个角度对地理(geography/geographies)的理解与想象,联系到了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绘制激励人心的女性世界地图项目。随后,缪鑫老师又结合了上海在2014年高考改革以来出现的地理等级考热潮,探讨了“什么是教育?”和“教育是为了什么?”这两个问题,联系到格特·比斯塔、叶澜、贝尔·胡克斯三位教育学家的理论来解读中学教育实践中出现的现象。对于地理和教育的概念辨析有助于重新思考研讨会主题中的关键词:是教育为了可持续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还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Education as Sustainability)。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缪鑫老师回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回应了为什么可持续发展目标视域下的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作为行动者的人才,以及地理核心素养为中学生发展提供怎样育人价值的问题。


图片


来自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的杨静老师以《重构职前教师成长路径:以全面培养和新课程改革赋能未来教育者》为题,分享了在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浪潮背景之下,采用探索性定性研究方法,针对社会文化中对于体育教师的固有看法展开了深度探究,揭示了这些刻板观念所导致的社会正义与公平方面的问题。她着重指出了社会刻板观念如何削弱了职前教师的培养。她强调赋予职前教师希望感的重要性,这能帮助未来教师更好拥抱自身,不断发展其专业身份、知识以及技能,进而打破传统社会刻板印象的束缚。在谋求职前教师的可持续性人才培育方面,杨静老师倡导应当追求创新、连接与进化这三项目标。她认为职前教师需要接受动态的专业角色,这就要求他们展开批判性思考,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并对不确定性、创造力和未知保持开放的态度,从而能以灵活且适应的方式与世界互动。


图片


复旦发展研究院的李琴老师做了题为《企业和商业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才培养》的分享,她首先介绍了商业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企业和商业活动的价值观/行为构成的间接、直接驱动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食品、基础设施与交通、能源、时尚四个价值链造成了大约90%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企业和商业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备价值主张、创新市场、成本收益和企业吸引力四方面机遇。在这个背景下,全过程人才培养尤为重要,目前体现在ESG的管理过程中。李琴老师分析了ESG人才需求和紧缺趋势,中国ESG及其人才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然而,高校尚未从ESG层面设置相关专业。企业和商业活动主要从多层次培训、提升ESG意识与能力的角度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后,从时尚和造纸行业2个案例着手分析该领域人才培养多层次、跨学科的框架,并呼吁尽快设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运用新型技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企业维度,从公共领域、战略规划、跨部门协同等维度提升人才能力。


图片


本次学术活动的主持人、复旦发展研究院的杜晓馨老师在分享结束后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会议的分享内容不仅涉及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育,也包括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育,形成了对人才培养制度中内容和模式的全面探讨。这种双重视角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讨论,也为实际教育改革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各位专家从不同学科和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这一过程涉及高考难度的科学设定、薄弱学校的改善策略、地理教育的价值,以及职前教师的成长路径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教育领域的广泛适用性此外,杜晓馨老师还提到,这次研讨会也促进了学术界与实践界的交流,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她希望与会者能够继续深入探讨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