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大有可为,科创板要守住初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23 来源:第一财经+收藏本文

导语

2020年6月19日,第一财经“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2020”特别节目邀请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军教授解读本次论坛释放的重要信号。张军教授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质”和“量”上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新使命将助力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增强金融中心国际竞争力在开放度上还可有所作为;守住科创板初心, 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




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慰笛。为期两天的陆家嘴论坛在今天圆满闭幕。本届论坛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为主题,聚焦资本市场改革、金融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发展等重大话题。今天的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与我们一同深度解读本届陆家嘴论坛所释放出来的重要信号。张教授您好,首先请您来给我们分析一下,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您认为这个“新”体现在哪里?



张军

我觉得主要还是上海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这意味着我们将面临一个更高的标准、更大的规模,以及我们在使命、在服务中国经济、服务全球投资者方面,面临新的任务。那么现在由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未来面临非常大的变局,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所以我觉得这次的主题画龙点睛,点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主持人

画龙点睛,点到了“新”上。没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今年陆家嘴论坛的重要主题之一,今天的人民币国际化展望全体大会上,与会嘉宾认为,货币国际化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货币条件,要推出更多改革创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旁白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指出,人民币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但总体占比却只有1.9%,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和中国的经济实力还不相匹配,要加快国际化步伐,还需在多个领域进一步突破。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朱民:要把外国投资者引进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这个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很好地通过金融载体发展的空间。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投资和贷款大部分还是以美元计价。从这个意义来说,现在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进行投资并且推而广之,在全球扩大人民币的对外投资,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数字货币是未来货币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所以我认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是今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新领域和渠道。


摩根大通表示,随着世界对中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的上升,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外资机构对整个中国市场都有很高的期待。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郭利博:例如摩根大通也从今年2月起,把人民币发行的国债纳入了我们的产品当中。我们预计在未来一年内,这一领域的人民币国际化工作将会带来2.5亿至3亿美元的资本流入。这意味着人民币将从结算货币转化为投资标的。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改革被给予厚望。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王江:一个可能的举措就是,以新片区为依托,打造一个金融自由港,能够更大程度实现国际化和开放,形成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形成互补,推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国际化。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 金融学教授 朱宁:如果能够利用自贸区创造一个实验区,创造一个缓冲区,就能够让我们在一个比较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和推动人民币的支付和结算能力。



主持人

本届陆家嘴论坛受到海内外多方关注,西方经济学者如何看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来看本台记者陈玺宇对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马歇尔·迈耶的专访。


马歇尔·迈耶


上海已经跻身全球第三或第四大金融中心,而且排名非常稳定,上海的发展非常迅猛,着眼本地,它的成就显著。


陈玺宇


国际贸易局势生变,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因素积聚,叠加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上海经济、中国经济面临怎样的挑战或机遇?


马歇尔·迈耶


中国经济目前的一大挑战在于,经济战略要向内转移,也就是发展居民消费,上海曾在外向型经济中独占鳌头。我们并不希望看到中国经济下行,因为不管是中国、欧洲、还是美国、甚至印度,这几大经济体,一个经济低迷就意味着世界经济都要跟着遭殃。我认为,美国宁可切断与其他任何经济体的贸易往来,也不能切断和中国的经济往来,这个世界彼此依靠、分工细密,我们必须携手合作。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发展经济,这两者同样密不可分,我们可以越早扭转局势。



主持人

我们回来和张军教授讨论一下,今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您如何看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基本建成可以用哪些关键指标来衡量?



张军

金融中心这个地位可以用客观指标来衡量,比如规模、金融机构聚集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金融资产的交易占整个GDP的比重等等。我想这些客观指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金融中心建设上“量”的扩张。从“质”上度量,你可以访问国际投资者,请他们谈谈上海是不是国际金融中心,我相信100%的投资者会承认上海当然是国际金融中心。世界上金融中心有很多,上海在“量”上排第四位,未来还有很多上升空间。我觉得对上海来说,在“量”的提升的基础上,更多地能够提升“质”,那么我觉得这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巩固至关重要。



主持人

您看在新的起点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将会承担哪些全新的使命呢?



张军

其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因为是在中国,中国又是巨大经济体,所以中国自身是全球巨大市场,潜力上是全球最大市场,同时我们又面临国际市场。所以上海不像新加坡、香港服务第三方,上海既服务我自己又服务全球,上海是服务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双方的相互融通的平台。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的担当。



主持人

那您觉得达成这样的使命担当的话,要通过哪些路径?



张军

对上海来讲,一方面,金融中心要提供更便利化的服务,融资便利,融资有各种方式,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衍生品等各种要素在这里聚集,这是一个金融中心应该做的重要的事情。上海未来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我们要考虑中国巨大的市场,金融中心还要以人民币资产配置作为它很重要的使命。



主持人

就像您刚才说的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要借鉴国际主要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立足我国国情与上海实际情况。你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怎样增强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呢?



张军

对上海来讲,基础已经打下了,已经进入到全球前四,同样在规模上,过去十年有巨大的扩张和提升。但是上海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金融中心要服务的两个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在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全球经济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来讲,必须立足中国市场,以人民币资产配置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让我们更多企业通过上海金融中心走向国际,反过来让更多国际投资者也借此进入中国市场。这是陆家嘴论坛大家都谈到外汇投资者看好中国投资市场,因为它有巨大回报持续性。人民币在国际化层面上,特别是自由兑换层面上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主持人

没错这也是一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道路。我们再来聊聊资本市场的改革,科创板的设立和注册制的事情可以说是今年中国金融改革万众瞩目的事情。上海科创板开板仪式正式在2019年陆家嘴论坛上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下一阶段针对科创板建设将进一步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此外支持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创新措施也将在上海先行先试,其中包括要素市场建设和支持行业机构做优做强、优化金融法治环境等方面,而今天的消息是,在平稳运行近一年后,科创板指数终于要来了。上交所将于7月22日收盘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行行情、实时行情,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1000点为基点,代码为000688,当下上市企业共110家,指数选取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支作为样本股,包括中国通号、中微公司、金山办公等。关于资本市场的话题,我们继续请教张军教授,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中最核心的是资本市场了,它的成熟度代表了经济体系的完善程度,近年来我们开通了科创板、启动了注册制改革、助力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接下来您觉得科创板还有多大的潜力呢?



张军

在我看来我们的科创板还刚刚起步,中国的科创板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推动中国科创企业的发展,产业上来讲潜力无限;从资本市场的开放来讲,能够吸引全球的科创企业来我们的科创板上市。其实整个科创板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非常远大,今天我们科创板所做的基础性工作,比如注册制、科创板开放纳入沪股通标的、科创板事务搞起来,所有这些推动科创板走向新的高度。未来科创板一定要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三足鼎立的非常重要的一足,我们有主板中小板,构成了整个中国市场的最大的基本面,我觉得科创板在未来的发展应该说前途无量。



主持人

您看昨天证监会主席会满也是提到了要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您认为我们该怎样去落实呢?会怎样去落实呢?



张军

非常重要是呵护好科创板的创新动力。科创板真正能够发挥在助推中国科创企业更好发展上面一定要保持初心。不能在科创板市场上走任何扭曲市场的路,一旦科创板一旦走向了被扭曲的路后,市场会产生逆淘汰而非正淘汰的效应。科创板要识别真的科创企业,真的科创企业能够到科创板解决融资问题、改变治理结构,能够有更好发展。如果科创板的所有制度都是要净化市场,在遴选科创企业上发挥应该有的作用。



主持人

怎样才能保证不被扭曲呢?



张军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监管,我们为科创板制定的制度不能有任何人为的干扰。比如注册制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要让企业自己选择自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胜劣汰的机制基础。那些不达标的企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上科创板,而不是通过造假、通过创造好看的数字来通过科创板的门槛。科创板一定要成为自选择的市场,不能过多的人为干扰科创板的机制发挥。



主持人

我们发现在资本市场,其实改革和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对外开放方面有沪深港通、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您觉得还有哪些需要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张军

从离岸的角度来讲,海外投资者可以借助这样的渠道间接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但是这个还不够,中国的资本市场从发展前景看必须有更大的开放度。境外投资者真正能够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必须在现有的资本市场基础上做更大的开放,面向更多的国际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现在的在岸市场无论是主板还是科创板,也有很多海外投资者享有机会投资,但是还不够。未来开放投资更大才能体现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当然这对我们的监管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持人

没错,开放背后还要有更大的去乘风破浪的勇气。在疫情影响下,我们仍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而这更是离不开国际金融中心的助力。在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一行两会领导的讲话也传递了金融中心服务实体经济的信息。而在应对疫情的情况中,金融服务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最前沿的技术给金融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上海金融中心的推进,将给金融业服务能级的提升提供新的机会。


旁白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董事 屠光绍:我们现在金融政策都是怎样面向小微企业,面向公众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当然还包括了外资、外贸,这些都需要金融业支持他们,因为实体经济受到影响,金融业肯定也受到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上海的金融业比较发达,它反过来发挥了金融业发达的一个优势,不光是对上海,对全国的企业和产业应对疫情、提供金融服务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本届陆家嘴论坛,金融科技中心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上,业内人士表示,疫情下实体经济可能会对金融服务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科技是赋能金融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


上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金煜:此次疫情对我们金融机构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隔离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怎么能够支持企业、支持客户,包括自身的内部管理,金融科技它就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通过金融和科技的结合,使得我们的管理没有退步甚至进步,经营管理更有效率,打造金融科技中心就会引领金融和科技的结合,推进金融企业包括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的重点是做好“六稳六保”,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不会搞大水漫灌、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在您看来这个定位下,金融中心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



张军

在当前的疫情冲击的形势之下,我们知道我们大量的实体经济面临的是生存问题,还不能谈发展。现在是生存问题,因为现金流、需求没有了,由于隔离造成的物流问题等。生存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纾困政策,不仅有财政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资源朝向这些受冲击企业提供更多支持,让他们生存下来,才可能有未来的复苏和发展。我觉得金融中心在这个层面上恰好能够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陆家嘴论坛很多嘉宾提到科技赋能。大量的金融机构甚至银行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打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帮助信贷或者金融支持到达需求端,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相对于金融,财政走在前面,财政支持比较直接,金融还有风险问题。金融中心的功能发挥不仅仅是提供更多金融服务,同时还是防控金融风险的系统性的发生的问题。



主持人

没错,帮助实体经济最重要的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货币政策的传导非常重要,您认为这个传导畅通吗?如果有个别堵点的话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张军

其实这些年我们整体的央行、监管部门一直在致力于疏通传导机制,信贷和实体经济更好地匹配。这个过程中肯定有盲点、堵塞,因为银行的钱给企业需要有个质押,如果中小企业没有抵押品,银行通不过信贷审批,要考核不良信贷的比率,有个指标。可能我们的政策本身会造成疏通上的难度,所以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央行出台了很多政策,我们要创新很多资金能够到实体经济的更加直接的工具,包括金融科技的工具。这些已有的出台的政策能够真正执行到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畅通的问题,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



主持人

这一方面,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六稳”里面要“稳金融”,要控制好金融风险,您觉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怎么平衡矛盾?



张军

肯定有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要让金融去服务实体经济,可能在政策上需要对原有政策做一些调整。比如提高银行不良资产的容忍度,央行也出台了政策,对整个央行系统的不良资产的存量加快核销,减轻不良资产对银行放贷能力的制约。当中要把控系统性的风险,所以风险防范非常重要。风险防范要前置到市场经济之前,换句话说,对金融防范要有更前瞻性的考虑。在支持实体经济、帮助经济复苏的同时始终要有风险防控的意识。



主持人

此次疫情过后,全球经济的趋势是更碎片化,还是更猛烈的全球化。您认为这个全球经济趋势会向什么方面发展?



张军

我个人认为,给定现在这个国家之间在生产链上相互依赖的深度全球化的情况,未来全球化是很难被逆转的,但我们不排除这次疫情之后的微调。一些国家可能考虑到安全会做出政策的改变,但是我认为全球化的大趋势不可能改变。从经济逻辑上来讲,全球化主导未来经济发展的主线。虽然中国现在通过国内循环形成内外循环的相互促进,同时也要拥抱全球化,通过国内市场开放面对世界上各种市场的挑战。



主持人

为了助力经济、加快复苏,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了超预期的刺激政策,可以预见疫情过后全球流动性充盈甚至泛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那这对于金融市场以及各国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张军

我认为这个在短期可能没有办法。发达国家在金融手段上弹尽粮绝,更多依靠赤字货币化,大量印钞票来解决当前危机。但是过度依赖财政的做法会对未来全球经济造成很大的拖累。三年、两年看不出来,五年、十年全球经济也会因为这次疫情以及出台的过度财政刺激造成经济发展中的大量风险和障碍。



主持人

您刚才说这个难度前所未有,那您觉得各国之间如何实现这样的国际合作的政策协调?



张军

最重要的是国际深度合作,我们回想上次金融危机,G20大家可以坐下来共同应对,中美可以共同应对。现在这条件仍然具备。



视频来源丨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