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新书推荐 | 全球化时代宗教冲突的地区比较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0-15 来源:复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收藏本文

章远著:《全球化时代宗教冲突的地区比较研究》,徐以骅主编“全球视域下的宗教研究论丛”(之七),宗教文化出版社,2023年8月。

图片

作者简介

章远,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阿拉伯世界研究》副主编,上海高校智库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与国际关系、中东政治与外交、国际冲突与国家安全。主要著作有《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后反恐时代的宗教与法治建设》《新世纪以来的约旦政治发展与外交抉择》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科研奖。

图片


资助单位

图片

徐以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的章远教授是近年来在宗教与国际关系领域最活跃和多产的青年学者之一。她在完成了第一部个人专著《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以科索沃冲突中的德卡尼修道院和希南帕夏清真寺为个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以来,又出版了一本专著并发表了40余篇中英文文章。《全球化时代宗教冲突的地区比较研究》是章远教授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宗教与国际关系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国际形势风谲云诡,我国的发展正处于世界秩序“百年变局”、中华民族“百年崛起”、人类历史“百年疫情”互相交织碰撞的关键时间节点。但人们通常所忽视的,是另一个“百年大变局”,那就是世界宗教格局的“百年变迁”。这一变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宗教人口重心的大规模转移,这在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领域就表现得十分明显,1910年即作为基督教普世运动开端的爱丁堡普世宣教会议召开时,“环北教会”(即环北发达国家的教会)的信徒人数约占全球基督教总人数的82.2%,而“环南教会”的总信徒占比为17.8%;而到2010年即爱丁堡普世宣教百年纪念会召开时,“环北教会”和“环南教会”的信徒人数占比发生了颠覆性的大逆转,分别为39.2%60.8%,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信徒人口重心的转移或“南升北降”已渐次向差传、机构、资金、神学以及领导权领域蔓延,正在削弱这些领域“北强南弱”的传统格局,这在实行教阶制度的教会如天主教和圣公会以及全球性宗教组织如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等的领导层中就表现得相当突出。与基督宗教“南升北降”以及非西方化发展趋势一样,伊斯兰教的非中东化和全球化也在加速发展,2010年全国拥有最多穆斯林的前5位国家分别为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利亚,此5个亚太和西非国家的穆斯林信徒就占全世界穆斯林总数的47.8%。目前全球至少有80%的穆斯林居住在中东之外地区,并且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为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信徒增长最快的地区。“第三教会”或“环南宗教”的崛起以及包括印度教、佛教、道教、巴哈伊教等在内的各种宗教的全球化打破了全球宗教的传统版图,为非西方国家在国际宗教政治舞台上成为更重要的角色提供了客观基础。

二是世界宗教结构呈现发展中国家日益宗教、发达国家日益世俗化的两极化现象,所谓穷国与富国的分殊或断层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也深刻地反映在宗教层面。连向来标榜与“世俗欧洲”截然不同的美国,也被认为从本世纪初尤其是2007年以来在宗教上经历了“断崖式下降”,且无宗教归属和不信教美国人的总人口占比已高达1/4以上,宗教信仰的主观属性日益取代其机构属性,保守福音派和基要派的自卫式复兴已成强弩之末,“世俗潮”和“世俗美国”的不断增长正在迅速改变美国的宗教景观。实际上美国宗教在此前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宗教移民的源源不断的补充。

三是宗教的全球化和政治化加剧了全球治理难题。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宗教的“全球复兴”以及21世纪初宗教发展尤其在环北发达国家的委顿或衰退,再度引起关于世俗化理论的激辩。但无论是各种版本世俗化理论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宗教仍有持久的影响,并且其存在和发展在时空两个维度上都是不平衡的,在世界各地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宗教对世俗政治日益增强的介入,并且已经成为各国和国际政治的“主要分裂性因素”。尽管作为全球治理力量,宗教和宗教团体在环境保护、经济赋能、国际救助、公益慈善、调解冲突、文明对话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领域发挥了正面作用,但宗教也在较大程度上引发了跨国宗教冲突、宗教移民/难民潮、宗教极端主义,打着宗教旗号的恐怖主义以及假“宗教自由”之名的地缘政治运作,其中与宗教相关或基于宗教的地区冲突就是宗教政治化或“政治觉醒”所引发的连锁性后果之一。

对我国而言,无论在当前我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还是在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宗教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世界宗教重心向环南地区的转移,势必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生更密切的关系。因此,本书所研究的议题对我国对外关系、民间交流和公共外交都具有不容置疑的现实意义。

本书是一部较全面地论述宗教与地区冲突的论著。归纳起来,本书大致上有如下特点:首先,本书作者娴熟地运用国际政治学和宗教学两大学科的进路来考察“以上帝之名”进行的地区性冲突,其论述在两大学科间切换自如、游刃有余,在学理上对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作了进一步的推动;其次,本书作者在此前对科索沃冲突中宗教因素的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范围延伸至东南亚、巴尔干、中东等热点地区,也涵盖了宗教与民族主义、反暴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宗教对话和公共外交、宗教与地区安全、宗教与区域和全球治理、宗教与核安全、圣地归属等重点议题,并且涉及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等各大宗教以及宗教派别,扩大了宗教与地区安全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再次,本书试图在比较若干个案的基础上,归纳和提炼出关于宗教与地区冲突的共性和特性,如对宗教根本、重要和一般利益的区分以及对宗教利益体系的图示,对进攻性宗教冲突和防御性宗教冲突的比较和诠释,并运用或回应了关于宗教与国际关系的若干研究进路如非传统安全、地缘政治、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尽管本书未能像作者在《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以科索沃冲突中的德卡尼修道院和希南帕夏清真寺为个案》一书中提出“宗教功能单位”那样具有原创性的论述框架,但也体现了其对宗教与地区安全以及国际关系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把握能力。

当然,本书是在作者此前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基础上经过增补修订所形成的,还不是对宗教与地区冲突议题的系统论述。事实上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学界在该议题领域的成果和贡献都还比较有限。其中尤其具有“卡脖子”性质的限制,是缺乏具有自主性和权威性数据库以及处理相关数据的能力,通常也没有大规模的实地调查作为研究基础,因此相关研究所依据的,主要还是国外数据或文献资料,因此从立论、推论到结论均不免受其影响。由于缺乏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历史记录、实时跟踪和实际参与,国内学界对全球和地区性宗教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不具足够的敏感性和前沿性,所做出的判断往往滞后,当然也缺乏较强的预测能力。如我们目前仍执着地沿用“全球宗教复兴”和“世界的复魅”等上世纪末以来流行的观点,将其作为相关研究的出发点,而未对其进行按国别地区以及不同宗教类型的具体分析,并且在关于世俗化理论的论辩中过于匆忙地选边站队。事实上如上所述,21世纪初以来世俗化的加速发展,已经造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宗教领域的两极分化,并且此种不平衡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政治的含义。世界宗教的这些跌宕起伏和陵谷沧桑,当然也是“百年变迁”大变局的组成部分。

作为跨学科研究,包括地区性宗教研究在内的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通常要受“宗教研究不够深入”或“国际关系研究不够专业”的“夹板气”。结合天下和脚下、天边与身边;神圣与世俗、学术与政策的研究知易行难。就此而言,具有中观性质的宗教冲突地区比较研究是开展该领域研究较为理想的研究入口或学术富矿。本书作者在该领域深耕有年,收获颇丰。期待本书作者与学界同仁共同携手,找差距、补短板,不断推进我国在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自主知识、理论、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02333月于上海西郊寓所



目录

导论 全球化时代宗教的聚合和离散

第一节 宗教的利益

第二节 宗教的聚散

第三节 基于场所的宗教互动

小结 古老的新命题

第一章 地缘政治视野下的宗教冲突

第一节 宗教地图

第二节 宗教安全生存空间

第三节 进攻性宗教冲突

第四节 防御性宗教冲突

第五节 宗教地图的分裂、重叠和再建构

小结 城市化、抑制威慑和有效对话

第二章 东南亚地区的领土争议与宗教张力

第一节 泰国与柬埔寨的寺院之争

第二节 缅甸的族群歧视和宗教冲突

第三节 东盟与地区宗教冲突治理

小结 释放宗教紧张

第三章 巴尔干地区的外部干预与宗教对立

第一节 巴尔干地区的外部宗教性干预

第二节 宗教干预的信仰动源

第三节 外部宗教性干预的影响力评估

小结 宗教介入下的分离主义谜团

第四章 中东地区的政治乱局和宗教主导权之争

第一节 中东安全困境中的教派冲突

第二节 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军事化

第三节 影响地区宗教安全的非国家武装力量比较

第四节 宗教去军事化的应对和治理

小结 国家能力的重要性

第五章 地区宗教冲突的共性、特性和变局

第一节 谁是冲突的领导力量?

第二节 搅局者

第三节 效忠对象的摇摆

第四节 世俗政治秩序预期与矛盾的宗教干预

第五节 额外的恐慌

小结 冲突后重建的善恶因果

第六章 宗教冲突的治理

第一节 全球宗教复兴与基于信仰的国际危机治理

第二节 缓解冲突的宗教智慧:基于信仰的公共外交

第三节 “一带一路”与反宗教极端主义跨境合作

小结 责任共担的共同体

尾声 全球化时代能够走向“文明冲突论”的终结吗?

参考文献

全球视域下宗教研究论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