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阅读东亚第十三期:王广涛老师在读什么书?

作者:王广涛 发布时间:2024-11-11 来源:东亚视界+收藏本文

读研究生的时候,一直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或者针对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每两周写一篇读书札记,读后感未必全写书,比如常读的期刊杂志也会记录下阅读心得,以及值得写论文引用的例证等等。后来到日本读博士,读书笔记越来越往学术化的方向发展,有时也会上传一些seminar的读后感。反倒是工作以后,便没有了写读书笔记的激情(主要是没时间)。印象中除了给澎湃新闻·私家历史、“谓无名”公众号写过年度阅读之外,“东亚视界”的邀约应该是第三次。当然除了被要求之外,自己也偶尔写书评,但是作为习惯的读书札记已经成为过去时。那么,在这里也立个flag,争取每个月能写一篇读书札记。


鉴于进入9月以来便一直忙于各种乱七八糟的杂事,这篇札记仅以暑假在仙台东北大学访学期间的阅读为基础,整理几本政治学和外交史相关的阅读随笔推荐给各位。


访学期间所购部分图书(感谢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经费支持)


第一本是我初到仙台后在仙台站附近的丸善书店购买的千々和泰明著『安全保障と防衛力の戦後史1971₋2010』(千倉書房、2021年)。千々和是新生代安全政策研究者中的翘楚,他对战后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史的研究兼具宏观视野和微观考证,其在中央公论社出版的口袋书『戦後日本の安全保障——日米同盟、憲法9条からNSCまで』已经成为了安全保障学领域的必读书(入门书)。当然,这本『安全保障と防衛力の戦後史1971₋2010』更具有学术价值。


千々和泰明『安全保障と防衛力の戦後史1971₋2010』(千倉書房、2021年)


本书看似宏观,其实选择了一个非常微观的视角,即“基础防卫力量构想”从诞生到终结的全过程。基础防卫力量构想是1970年代初期诞生的有关于中长期日本防卫力量发展的构想,该构想立足于“脱威胁论”和“低威胁对抗论”的背景下(1970年代或许确实如此),日本常规军事力量如何应对低烈度的威胁/侵略,以及在美军援助到来之前如何对威胁/侵略进行抵抗。一个基本的文脉和背景是,政治家和文官希望少折腾,视低烈度冲突或无冲突为常态的前提下如何规划日本的安全保障战略,但是武官却极力争取装备、编制上的强化。


本书重点考证了“基础防卫力量构想”的发展演变,其中比较重要的考证和分析有如下几点:第一,基础防卫力量构想的来源。本书把重点放在了否定防卫官僚久保卓也的贡献上。一直以来日本安保学界将久保(即“KB论文”)置于较高的位置,本书则通过口述史等方式对当时的情况进行还原,相对化“久保史观”,还原基础防卫力量构想的形成过程。第二,关于政军关系的讨论。基础防卫力量构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军(文官和武官之间)之间讨价还价的过程,作者在文章最后仅仅以比较暧昧的表述(政军关系非常复杂)来结束讨论,但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军(自卫队高官)的影响甚至参与决策的力度在增加,甚至文官中追随或者助推武官的案例也不少。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书的英文标题“Unintended Consensus”更符合本书主旨。第三,日美同盟或者说美国因素在该构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作用。美国其实并不重视构想的内容如何,但是更看重在实操领域是否更有利于减轻美国的负担,所以到了19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已经不太提及这一构想,反倒是通过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来强调具体运用。


第二本书是高坂正尧的随笔集『外交感覚——時代の終わりと長い始まり』(千倉書房、2017年)。千仓书房近些年出版多部政治外交以及国际关系高质量图书,前面提到的千々和的著作亦由该出版社出版。本书系再版书,高坂在世的时候曾将其1977-1995年期间在报章媒体发表的随笔收录成三本书由中央公论社出版,本书是将三本书汇总结集再版。高坂的学生、京都大学教授中西宽和庆应大学教授细谷雄一分别撰写了激情昂扬的再版辞和解题辞。对于自认为读过较多高坂著作的我而言,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更多的新鲜感。

  


高坂正尧『外交感覚——時代の終わりと長い始まり』(千倉書房、2017年)


首先,该书非常真实地还原了1970-1990年代日本政治外交所面临的各种重要议题以及高坂作为学者对这些议题的基本看法;其次,目前本人正在写作的论文议题涉及这一年代,尤其是关于日本外交和安全重大问题的争论,高坂本人的观点自成一派,另一方面随笔也有他对日本国内其他学者以及政治家观点的批评。他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自身也参与到日本外交和安倍政策的制定;最后,高坂对时局的判断非常精准到位,比如高坂早在1978年3月便指出,中国既然以“近代化”为基本路线,那么肯定希望与日本展开经济交流,中日关系在未来数年将维持稳定发展的状态。当然也有预测不到位、不准确的地方,对此,我们这些“事后诸葛”没有必要对这些“误判”苛责太多。本书尤其适合以该时期的外交和安全保障为对象做学位论文的同学,它能够提供一些非同寻常的见地。“外交感觉”说来轻松,践行很难。高坂说大平正芳的外交感觉很好,可如今的日本政界,哪里还有大平正芳这类人物呢?


第三本书来自美国学者麦克·格林(Michael J. Green)的新著『安倍晋三と日本の大戦略――21世紀の「利益線」構想』(上原裕美子訳、日本経済新聞出版、2023年)。该书英文原版(Line of Advantage: Japan's Grand Strategy in the Era of Abe Shinzō)于2022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彼时安倍晋三本人已经去世。安倍去世后日本国内陆续出版一系列与他相关的著作,安倍本人(口述)的回忆录也成为畅销书,但在我看来最能够阐释(从学术的角度)安倍政治思想和安全战略的还要数格林的这本书。当然,学术界不讨论大战略已经好多年了,除了较多给“吉田主义”扣上大战略的帽子之外,恐怕也就非安倍莫属了吧!格林是美国学界著名的日本通,曾有长期在日本派驻的经历,并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长期从事对日政策的分析和建言,格林也为著名的“阿米蒂奇报告”输送了很多炮弹。不过现如今格林已经远离华盛顿的权力中心,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任美国研究所所长。



麦克·格林『安倍晋三と日本の大戦略――21世紀の「利益線」構想』(上原裕美子訳、日本経済新聞出版、2023年)


本书开篇就反驳了“反军国主义文化”(Cultures of Antimilitarism)长期性的说法,因为规范会随着国际政治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安倍的大战略并非回避军事手段,但是也没有将其凌驾于外交、经济以及价值等手段之上。带着对这一意识的警醒,本书十分谨慎地处理了战前日本的不同历史阶段,作者并不否认20世纪30-40年代日本走向侵略扩张给地区和国际社会带来的灾难,但意在强调战前日本的某段时期确实是安倍本人所追求的,本书使用“利益线”这一说法也能够体现出这一构思。当然,在实际的论述过程中,似乎又仅仅“拿来主义”一下,为安倍的“自由且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做注脚。全书共六章,除第一章从历史的视角追溯了近代日本大战略的演变之外,第二章到第五章均为安倍大战略的实操阶段,第二章开篇便讨论了中国以及中日关系,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说都凸显了中国的重要性。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讨论美国、印太以及韩国,除韩国部分略显牵强之外,其他几章均能够体现出大战略的布局。当然第六章也很重要,考察的是大战略的国内基础,及为付诸实施其大战略而在国内所做机制上、组织上以及架构上的准备(例如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新安保法案等)。本书也是我近期写作论文手稿的重要参考,并建议从事日本外交和安全保障现状的学者阅读。本书的繁体版已经在台出版,嫌麻烦的话,可以阅读繁体版。


第四本书来自政治学者善教将大的著作『維新支持の分析——ポピュリズムか、有権者の合理性か』(有斐閣、2018年)。日本维新会这个政党对于从事日本政治研究的学者来说并不陌生。2012年日本维新会从以大阪为中心的地域政党发展成为全国性政党。其党代表、大阪府(市)知事(市长)桥下彻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由此也被贴上了民粹主义、民粹政党的标签。我本人前几年关注日本政治生态的变化,相关研究也涉及到日本维新会的若干动向。不过,认真阅读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则是第一次。



善教将大『維新支持の分析——ポピュリズムか、有権者の合理性か』(有斐閣、2018年)


本书是一部通过科学的方法为日本维新会非民粹政党做辩护的著作。作者以大阪都构想的失败为例,证明高支持率、民粹主义式的动员战略并没有让桥下彻的构想变成现实。从这个角度而言,尽管桥下彻或大阪维新会有民粹的动向,但是居民(选民)则以理性回应之,作者在正文的讨论中以抽样调查等多种方式证明了这一假设。也就是说,尽管桥下彻本人或者大阪(日本)维新会有煽动民粹的冲动,但是民众存在理性思考和认知。但另一方面,为何维新会能够在大阪得到民众的支持呢?作者则认为是选举制度而导致的政党机能不全,为此应该对地方议会以及选举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附带说一句,10月27日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日本维新会遭遇“滑铁卢”,似乎也在印证着作者假说的正确性。


第五本书是平井健介的著作『日本統治下の台湾——開発・植民地主義・主体性』(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24年)。作者是经济学者,曾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学交流,该书对殖民地时期日本对台政策的解读和分析非常全面。作者在书中集中讨论的问题便是所谓近代化论能否正当化殖民统治这一议题。特别是在日本,不少殖民地研究过渡偏向于“开发”的侧面,而忽略“掠夺”的侧面,而本书则是正面回应“掠夺”的一部严肃著作

  


平井健介『日本統治下の台湾——開発・植民地主義・主体性』(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24年)


作者重点考察了台湾在日本帝国经济圈中的作用(比如砂糖产业、重化学工业等),书中提供的原始资料和数据为我们了解殖民地时期台湾的经济社会状况提供了材料。本学期本科生课程“日本与东亚国际关系研究”有一节课会专门讨论日本与台湾的关系,本书也会作为基础教材在教授中使用。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我曾试着想把本书信息录入到豆瓣读书网页,结果自然是没有“结果”了。


第六本书来自现任内阁总理大臣石破茂的准政权公约,他本人的著作『保守政治家――わが政策、わが天命』(講談社、2024年)。如本书题目所言,第五次冲击自民党总裁宝座的石破如愿以偿。本初出版于今年8月7日(版权页所记),很明显这是为竞选自民党总裁而准备的政权公约书,在书中他系统陈述了对自民党政治献金丑闻、政治生涯、政治信仰以及内外政策的看法(安全保障部分着墨较多,毕竟他是专业的安保政策家)

  

石破茂『保守政治家――わが政策、わが天命』(講談社、2024年)


石破当选首相后,媒体界对其政策主张所做的分析和报道其实也大多参照这本书。其中涉及中日美关系、亚洲集体安全、台湾问题等敏感议题,石破有不同于其他政治家的见地(详细我就不阐述了,避免文章无法正常发表)。10月1日,石破茂正式就任日本首相,但是其对政策的主张与他当选前承诺的内容大相径庭,人们不禁怀疑这位保守政治家的初衷和信仰,这也导致他本人执政支持率的下滑。顺带提一句,我在8月份买到本书时如获至宝,作为没有投票权的吃瓜群众,内心还挺乐意看到石破茂当选的。不过,总裁选举的情势变化过快,以至于后来理性告诉我小泉进次郎当选的可能性较大,我甚至还在电视节目中明确指出小泉的可能性最大。回头再看,感性的认知也未必不准确。


啰里啰嗦,虎头蛇尾了,收笔。


作者简介



王广涛,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上海市浦江人才(2018),第九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论文类二等奖获得者(2020)。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与外交、中日关系、东亚国际关系。出版学术专著2部,译著7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日本学刊》《The China Review》《中国21》等刊物发表中日英文学术论文30多篇。

说明:本荐书由王广涛老师整理推荐,感谢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