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兵:知识产权保护与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沈国兵 发布时间:2020-07-03 来源: 复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 +收藏本文

摘 要: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经历了“开发区+经济特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更加自由开放的临港新片区,其发展方向是打造司法保护为主、行政保护相协同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结合上海案例,本文认为在我国外部经贸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下,需要大力吸引跨国企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稳住我国外贸外资基本盘;需要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发挥好上海浦东的引领作用;积极应对知识产权争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来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提升营商环境, 重点谋划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推动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浦东开发开放三阶段及其发展新方向 

(一)第一阶段浦东开发开放:开发区+经济特区 

1990年1月,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设想;1991年2月,邓小平 视察上海时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上海的开发可以面向全世界。” 可见,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已对浦东开发开放寄予了面 向全球化、引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殷切期望。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行浦东地区开发开放政策,在上海浦东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当年5月1日,上 海市政府向国内外宣布了浦东新区对外开放的十条优惠政策。据此,浦东开发开放第一阶段,是享有优惠政策洼地的。这些优惠政策大大促进了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对外经贸的全面大发展。 

(二)第二阶段浦东开发开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位于浦东新区之内,面积28.78平方公里;2014年12月28日,上海自贸试验区面积扩展至120.72平方公里。2015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成员。这推动了浦东开发开放进入第二阶段,拓展对外贸易自由化、双向投资便利化。但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重在探索和积累向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制度创新经验,并没有享有优惠政策洼地。尽管如此,以自贸试验区为标志的第二阶段浦东开发开放仍产生了巨大的放大溢出效应。截至2018年底,上海全市 GDP为32679.87亿元,其中,浦东新区GDP为10460.09亿元,已占到上海市的32%。这意味着要想发挥好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就必须推动浦东新区的大发展。 

(三)第三阶段浦东开发开放:临港新片区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施行。临港新片区将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 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临港新片区出台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包括“支持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小巨人’培育、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等。在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新片区专窗,加快重点领域专利审查速度。由此,推动浦东开发开放进入第三阶段。在适用自贸试验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的基础上,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新片区代表着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再升级。 

(四)浦东开发开放发展新方向:打造司法保护为主、行政保护相协同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2019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更是提出“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将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由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特别是浦东新区的改革开放再出发将走向何方? 

2018年7月10日,上海发布了“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其中,第三个方面是建设开放共享、内外联动的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主要是“加强司法保护为主导、行政保护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依法适用侵犯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定”等。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新设立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将在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辟新片区窗口,加快对先进制造业的专利审查速度等。2020年2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银发〔2020〕46号)正式发布。据此,随着对外对内开放型经济的深度发展,双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浦东开发开放再出发、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都内生地需要保护创新,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不断增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发展新方向是打造司法保护为主、行政保护相协同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二、外部经贸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打造知识产权 保护新高地,发挥好上海浦东引领作用   

(一)持续性中美贸易摩擦源于知识产权争端,使得中国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2017年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将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根据2018年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发布的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4月3日,USTR发布将于7月6日对中国输美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4月4日,中国宣布反制措施。由此,中美新一轮知识产权保护争端引发了一场“中美贸易战”。

 经过两年多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以及期间进行的十三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和两次中美元首会晤之后,虽然中美于2019年12月13日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了一致,并在2020年1月15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但是美国特朗普政 府孤注一掷地追求“美国利益优先”战略,不断加码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使得中国面临的外部经贸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2020年3月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更是多次将美方自身抗疫 不力“甩锅”给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并且美国通过中美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不断加强专门针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由此,我国面临的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司法执行的外部经贸环境正变得越来越苛刻严峻。在此形势下,中国经济增长再创辉煌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大、加强在知识产权领域内的改革和制度创新。 

现实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稳外贸稳外资的重心仍是五个经济体: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和韩国,可能中美经贸摩擦后五个经济体的排序会有所变化。为应对深刻变化的外贸环境,更好地稳住我国外贸外资的基本盘,我国需要把跨国企业留下来,大力吸引跨国企业投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在我国稳外贸方面贡献突出,需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一步为其降成本,理顺要素市场配置,加强生产要素市场有效流动。此外,需要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力度并扩大领域;加强金融创新,开发一些对冲疫情影响的金融衍生产品,如开辟订单险、远期合约等,帮助出口企业规避风险;疫情下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借助互联网平台信息对称性,来帮助所在省域的企业去找市场,把供给端和需求端对接起来,以期缓解严峻的外部经贸环境冲击。 

(二)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发挥好上海浦东的引领作用

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变得愈发重要。Goto(2011)认为,参与全球价值链是吸引投资、提高技术能力、构建行业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Blank(2016)更是认为创新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鉴于融入市场一体化和增强创新对经济增长颇为重要,2019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11月24日,《关 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 

与此同时,2018年7月10日,上海发布“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其中,建设开放共享、内外联动的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旨在强化司法和行政“双保护”,提高保护有效性;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提升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能力;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2019年6月25日,上海出台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的作用,打造全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地”。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提出临港新片区“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12月31日,《上海法院服务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积极运用惩罚性赔偿,加大对恶意侵权行为、重复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2020年2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与评估机构积极开发构建专利价值评估模型或工具,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流转”。这些都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推动浦东开发开放再出发,进而推动上海全面开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 指引和助推剂。 

三、积极应对知识产权争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 

为积极应对知识产权争端诱发的国际贸易摩擦新形势,我国大力提升营商环境变得尤为重要。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继续优化营商 环境”。1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落实减税降 费政策,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11月24日,《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提出“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将知识产权保护绩效纳入地方党委和 政府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据此,积极减少知识产权摩擦争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升营商环境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 

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准,上海正大力提升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其“五个中心”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龙头的作用。2018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营商环境报告2019》,中国大陆排名一次性提升了32位,位列世界第46位。这其中占55%评估权重的上海在中国大幅上升的评价得分中成绩显著。尽管如此,我国在办理施工许可证、纳税上仍需要改善;在获得信贷、跨境贸易、保护少数投资者、办理破产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善。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了《营商环境报告2020》,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再度刷新,从上一年第46位跃升至第31位。但是,中国在纳税(排名第105)、获得信贷(排名第80)和跨境贸易(排名第56)等领域仍显得落后。对此,国家和上海都需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准,花大力气着手解决企业纳税、获得 信贷、跨境贸易等问题上的短板,通过重点降低企业总税收和缴费率,改善报税后流程管理等来 降低企业成本。 

2018年7月10日,《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提出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2019年3月13日,上海发布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使得90%的事项 “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这大大地节约了内外资企业投资上海的营商成本。9月27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备忘录》提出二十项措施来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2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优质金融营商环境”。据此,上海正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准,积极补短板、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对外有效的贸易和投资,增强本地国内外投资,将“中国制造”更好对接“全球生产”,积极发挥出上海作为“五 个中心”的动力和引领者作用,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 

四、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提升营商环境,推动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18年7月10日,上海发布了“行动方案”,提出“创造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2019年6月25日,《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赋予浦东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浦东新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更多长三角一体化改革创新项目落地浦东新区”。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大力强化相关执法,增强知识产权民事和刑事司法保护力度”。据此,上海需要借力连续举办进博会的制度优势和区位优势,进行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实施出口拉动进口、进口促进出口的策略;需要借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聚合力,吸引高质量的企业投资上海,进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如吸引谷歌无人 驾驶落户上海、国泰世华银行在上海设立外资分行等。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在上海正式开板,将形成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领头的一大批先进制造业入驻上海,促进长三角乃至中国行业企业更好地对接国际先进制造业,进而发挥上海龙头作用,带动长三角 区域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上海需要借力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上海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结合上海海纳百川的要素禀赋,增强两类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来提升上海的营商环境。具体而言,需要通过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来推动全面对外开放,积极欢迎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需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好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花大力气吸引跨国企业入驻中国、留在中国;需要坚持战略协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发展,包括深化区域物流标准化、农产品一体化、供应链合作对接一体化,推进区域市场监管协作一体化,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抓住国家赋予的提升临港新片区更大的制度创新能级,改善和提升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创新,吸引高质量内外资企业入驻自贸区投资,以便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推动上海引领长三角 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五、重点谋划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推动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上海需要重点谋划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体,以物理空间上的浦东和浦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和虚拟空间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为两翼,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更大限度地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上海拓展贸易、研发、结算和资金管理中心等功能,提升上海内外资投资的放大溢出效应。借助连续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金融开放新高地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 港新片区以及科创板等,促进金融、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好上海作为 “五个中心”的引领者和长三角龙头作用,把长三角一体化打造成一个面向全球的系统产业链, 进而推动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经贸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