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13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2019年4月12日,第七届中德莱布尼茨论坛在复旦大学成功召开。中德莱布尼茨论坛由复旦大学和汉堡大学联合主办,每两年在中国上海和德国汉堡各召开一次。本届论坛由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承办,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知识生产(Knowledge Production in a Global Context)”。论坛邀请了中德双方来自人文领域的学者共同探讨在全球化的视野中,我们如何生产新的知识,如何用合作性的态度去看待差别性,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时代里迎接挑战与机遇。
论坛开幕式由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金光耀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和汉堡大学副校长鲁普(Suanne Rupp)教授分别作了开幕致辞。陈志敏教授指出这是他第三次参加中德莱布尼茨论坛,这种合作关系的不断推进也使得复旦大学和汉堡大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鲁普教授回应说这也是她第三次来到复旦,论坛的成功举办,让中德双方的人文学科教授和优秀的青年学者有机会齐聚一堂,分享学术,相互合作。
汉堡和上海是跨越欧亚的姐妹城市,历史上多有渊源,在本届论坛举办同时,来自汉堡大学的同事们还为我们带来了“中国人在汉堡”图片展,论坛开幕式同样邀请了策展人阿曼达(Lars Amenda)博士作致辞发言。4月12-19日,该图片展将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一楼进行为期一周的同步展出,使我们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中德双方在历史上的交往。
本届论坛以全球化与知识生产作为切入点,共分为五场展开讨论,分别由中心主任金光耀教授和汉堡大学汉学系傅敏怡(Michael Friedrich)教授担任主持。
每一场各有一位中方发言人和德方发言人,共十位中德学者围绕着概念史研究、历史学科的专业化、基督教文化研究、德国文学的全球化书写、欧洲艺术史和中国艺术改革等议题展开主题发言,并在发言后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对话。
论坛既涉及历史,也关切文学,同时又加入宗教和艺术史的视角,既有针对理论问题的讨论,又有针对历史事件的梳理,讨论内容广泛,涵盖多个领域和维度。在论坛讨论环节中,双方学者们就这些议题展开了更为深入的问答和互动,不仅是对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重新发现,而且是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对如何在交流中实现知识和文化领域的再生产的重新探讨。
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进和巩固了复旦大学和汉堡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双方也将在学术交流和学生培养方面继续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今年10月,第八届中德莱布尼茨论坛将在汉堡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