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13 来源: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收藏本文
来源:Keyssar, Natallie. “Preschoolers at Egenolf Early Childhood Center in Elizabeth, N.J., part of the state’s Abbott program for high-quality early educ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9 Jan. 2018, www.nytimes.com/2018/01/09/magazine/why-are-our-most-important-teachers-paid-the-least.html.
特纳小学(Turner Elementary School)坐落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南部。在无比整洁的教室内,有差不多15位五岁上下的孩子,穿戴整齐,坐在垫子上,高声唱着欢快的歌。歌词大意是,为上学做好准备,要听老师的话。随后,他们演起小型情景剧,内容是做好公民,学会与人分享,互相帮助。孩子们玩得高兴,但也有节制。
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这大概是一天中最安静、最有趣的部分。这所学校坐落在美国首都的贫困区,学校里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享用免费餐,或者是拿到饭贴,这意味着他们的父母可能要非常努力工作,才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销。学校校长艾瑞克·贝瑟尔(Eric Bethel)表示,校方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学生的成绩都不错。学龄前孩子,从三岁起就开始学习识字。
特纳学校和特区其他114所公立学校的学生都十分幸运。阿曼达·亚历山大(Amanda Alexander)是一所公立学校的临时校长。她介绍说,2017年,在哥伦比亚特区,90%的四岁儿童和70%的三岁儿童,都上了公立幼儿园,这一比例全美最高。这些学校招聘老师并不困难,因为不像别的地方,在哥伦比亚特区,幼教能拿到和小学教师一样的薪资。
优质的学前教育,能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做好上学准备,让孩子们在标准化考试中表现得更出色,但学前教育非常昂贵。2017年,哥伦比亚特区在每位学龄前儿童身上投入了1.7万美元的教育经费,高居全美第一,远高于第二名。同年,美国平均学前教育开支是每人5000美元。算上通货膨胀,这比2002年支出的还少。同时,美国有七个州没有任何学前教育补贴项目。
来源:Spella, Paul. “An illusion of a man holding a dollar sign.” The Atlantic, 26 Nov. 2019, theatlantic.com/article/602599/.
近年,早教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得到的关注突然增加。越来越多的早教已经走出家庭,发展到了机构。专家们简单地将这个过程称为“去家庭化”。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三岁至五岁儿童入学率已从2005年的75%,增加到2016年的85%。
学前教育“去家庭化”的一个原因,是为了方便女性进入职场,这样不仅能提高GDP,还能减少政府在家庭补助上的开支。一些国家已经明确将其定为学前教育的政策目标。比如英国政府,几年前就引入了一项政策:所有三至四岁的儿童,每周免费看护15小时;如果父母均有工作,免费看护30小时。但智库机构财政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的一篇论文指出,这样的政策在促进女性就业方面很可能收效甚微,因为即使一周提供30小时的免费看护,也难以让家长有时间全职工作。
凯特·格林纳威幼儿园(Kate Greenaway Nursery School)是伦敦北部伊斯灵顿区的一所公立幼儿园。这家幼儿园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们每天都过得快乐又充实。上学时间是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工作日和节假日都开放,这样父母就可以安心工作。除了接收三岁至四岁的儿童,学校还开放了补助名额,招收六个月至三岁的婴幼儿。入学费用约每周125到300英镑不等,具体取决于父母的收入。学校负责人菲奥娜·戈弗雷(Fiona Godfrey)表示,婴幼儿的入学需求很高。相比之下,优质的私人托儿所通常费用更高,提供的服务反而少。总的来说,英国早教费用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居世界前列。
从左至右:政府在早教上的支出、三岁儿童的入学率、孩子占家庭收入的比例
来源:“The early years are get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The Economist, 3 Jan. 2019, economist.com/special-report/2019/01/03/the-early-years-are-getting-increasing-attention.
在法国,政府补贴的幼儿园无所不在。孩子满两岁便可入园,这长期以来一直令欧洲其他国家工作的妈妈羡慕不已。最近,德国幼儿园增加了招收婴幼儿的名额,不过名额分布不均。柏林的普伦茨劳尔贝格地区(Prenzlauer Berg)发展迅速,这里有一家托儿所的名额就供不应求。负责人萨宾·贝尔曼(Sabine Bermann)解释称,法律规定,孩子满一岁后,父母就有权利送孩子入园。在柏林,父母只需负担伙食费;不过,在德国某些州,收费标准却参差不齐。但任何承诺都是空洞的,因为好的托儿所都很难进。
在奥尔胡斯大学教授教学法的夏洛特·林斯莫斯(Charlotte Ringsmose)表示,早在三四十年前,丹麦等北欧国家,已经就早教机构的话题,展开激烈辩论。最终,这些国家决定普及学前教育。丹麦三到六岁的孩子入学率高达约98%。比起正式的教学,丹麦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更注重游戏。孩子们六岁才开始认字,但他们学得很快。同时,丹麦人不会四处找早教,因为离自己最近的国营托儿所就很不错。不仅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免费上学,富裕家庭也能得到大量教育补助。或许正因为如此,丹麦和实行类似政策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无论是生育率还是女性职场参与率,都高于欧洲平均水平。
但是,丹麦普及学前教育,也有灌输意识形态的目的。学前教育,要确保所有孩子,无论背景如何,都能尽早浸润在本国的语言、文化和价值观中,从而塑造他们的生活。去年(译者注:2018年),丹麦右翼政府颁布了一项颇具争议的法律。该法将某些移民为主的区域划分为“贫民区”,生活在那里的孩子,从一岁开始,每周要上至少25小时的日托班。
脑神经学和儿童心理学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到五岁以前,大脑的可塑性最强,是最重要的成长期。教育在这段时间介入,比长大之后有效得多。出生在富裕、有良好教育背景家庭的孩子,一开始就占有优势,因为他们在家里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过,如果能有开办合理的早教机构,那么其他家庭的孩子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持有这种观点的核心人物是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海克曼(James Heckman)。他一直强调,政府对早教机构的投入,能使个人和社会都受益。他计算出,为0到5岁的孩子,提供高质量早教,投资回报率在7%到13%之间。他提到两项研究:几十年前,密歇根的佩里学龄前教育研究计划(Perry Preschool Project)以及北卡罗莱纳州的先驱计划(Abecedarian Project),就开始长期研究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为这些孩子的早教提供额外资助,不仅能让他们取得好成绩,也能收获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回报,如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缓解贫困、降低犯罪率。
佩里学前教育计划带来社会与经济方面的回报
来源:Karoly, Lynn A., et al. “Investing in Our Children: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s.” RAND Corporation, 1 Jan. 1988, www.rand.org/pubs/monograph_reports/MR898.html.
海克曼和他的同事评估了大量美国其他的早教项目,作为后续研究。这些项目中有一个叫作“开端”(Head Start)的项目。这是一项联邦政府推出的学前教育计划,有悠久的历史,旨在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做好上学准备。但“开端”曾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因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该计划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但赫克曼的团队认为,这项计划确实让孩子们在其他方面受益,比如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这些能力在日后的生活中同样重要。
智库机构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伊莎贝尔·索希尔(Isabel Sawhill)和昆汀·卡皮洛(Quentin Karpilow)跟踪研究了一组典型美国孩子的成长轨迹。他们同样发现,如果在孩子成长早期,向贫困家庭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比如为父母提供育儿建议、为孩子提供额外帮助,孩子长大之后,进入中产阶层的机率会增加。及早辅导至关重要,在幼儿期到成年早期,多次介入孩子的教育,可以收获最佳效果。这些孩子在成人后,增加的收入差不多是项目成本的十倍。
来源:Sawhill, Isabel V. and Quentin Karpilow. “How Much Could We Improve Children’s Life Chances by Intervening Early and Often?” Center on Children and Families at BROOKINGS, Mar. 2015, 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16/06/improve_child_life_chances_interventions_sawhill.pdf.
在地球的另一侧,上海的郊区,海富幼儿园某一个校区的孩子们刚刚吃过午饭。午餐菜单每天在中式和西式中切换。今天的是中餐,看上去很受欢迎。一会儿,他们会去散步,然后听故事、午睡。放学前,他们还会做一些游戏。
海富幼儿园是上海数一数二的私立幼儿园,约有三千个名额,招收一岁半到六岁的孩子,在全市有多家分校,但入学竞争非常激烈。上海本地孩子,上幼儿园是有政府补贴的,但外地的孩子要支付昂贵的学费,最高能达到每月15000元人民币。海富幼儿园的联合校长斯蒂芬·沃尔什(Stephen Walshe)是爱尔兰籍。他介绍道,这样的幼儿园不仅能让孩子体验中英双语、双文化的教学,五岁和六岁的孩子还可以在这里学习哲学。
但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竞争都十分激烈,而海富幼儿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富裕家庭的母亲,往往会暂时放弃工作,确保孩子能在第一轮竞争中不掉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让孩子多早开始上学,都不会觉得早。
*标题和部分插图由译者标注。
*本文仅代表学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