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有所用 就业“适老化”的一次探索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13 来源:央视新闻+收藏本文




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相当比例的群体依然有参与社会的意愿,这是老龄化速度加快后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希哲:以前我们讲颐养天年,就是说老人本身已经体力已经不行了。现在你到了60岁,人实际上是还处在一种身体状况,还基本健康,同时就业意愿社会参与意愿还很高的时候 实际上还有很大的余地,很大的体力和智力能够继续参与社会活动。


在他们当中,有的人出于情怀参与志愿服务,也有很多老年人期望重返职场,获得正式的就业岗位取得稳定的收入。老人们不同层次的参与社会的需求,都应该被看见。


我们中央文件中间更多的是用老年的社会经济参与这个说法,可以是参加是有收入的比较正规一点的就业,也可以是灵活性的就业,也可以是参加志愿者的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更广泛让老年人交往的平台,交流的渠道。


图片




如果一个人上了年纪,不仅皮肤一直保持在很好的状态,好像被冻结阻断了衰老过程,看上去还具有逆生长的能力,人是越老越有神,就有人会说,您都“冻龄”了,显然这时候,个人呈现的精神状态早已不是年龄所能界定的了,年龄只是个数字,自然就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而不衰”,“老而不退”,到了退休年纪却还想再次就业。在杭州,就有一帮年轻人,得知父母想再次就业的强烈需求和愿望后,开始探索如何为退休爸妈找工作。他们的探索顺利吗?如果放在乡村,同样适用吗?


图片


在花逍印象中,52岁、去年退休的做会计的妈妈,不久前还在风风火火上班,退休的转瞬间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不光是情绪波动,甚至还产生过自我怀疑。性格内向想宅家,却又不想断绝与社会的联系,去找工作,却又怕拒绝。


图片


花逍:她摆那些手织的毛衣,她觉得可能没有人买,因为当时天气还有点热,而且她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可能也没有什么设计感,不特别,结果全部抢完,然后她很开心跟我说,她说我就是喜欢织毛衣。我觉得现在我可能很难去找到一件我那么热衷的事情,但是她可以,她在这个集市上面可以这样自信和开心地跟我说这句话,我就觉得很感动。


图片


其实,他们不仅设计了这个地摊儿,还预想到可能的人流量,在其中设计了求职墙。


花逍:求职墙我是有两块,一块是我需要爸妈帮我,就比如说我希望给我的孩子找一个英语或者画画的家教这样的,然后就有爸妈可能会去找他,然后还有一块是爸妈找工作,就是我爸妈可以做什么,然后让他们去互相联系,互相匹配他们的需求,我以为会很冷淡,结果大家都很热烈。


图片


但最后,花逍妈妈既非通过招聘网站,也不是通过求职墙,而是经熟人介绍找到了兼职会计工作。2022年8月,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从国家官方层面为老年求职者提供了以简历展示自己、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截至今年8月,该网站共收到7.2万份求职简历。


图片


彭希哲:老年人才网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开端,但是这个老年人才网它是有它的局限性,它不是面向全社会的全体老人,更多它聚焦在老年人才。


南开大学副教授 胡雯:它是我们官方成立的这样的一个平台,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我觉得熟人社会找工作这种方式会一直存在,但是总体来说我们需要规范化的一个平台让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去接触到这些招聘信息。另外一方面通过平台有一些培训,其实是给老年人关于他的合法权益会有一些宣传,所以当老年人遇到一些纠纷或者是意外伤害的时候,他知道有什么样的方式去保护自己的权益。


花逍同事的爸妈有的来自农村,由于语言不通等因素,他们对工作的要求不高,主要聚焦清洁、保安类。


胡雯:城市老年人、城镇老年人,肯定是要比农村老年人,有更多优势比如说他们有更多的职位信息来源,另外他们的薪水会更高,他们的培训比如说老年大学,但是这个在农村可能就是非常少的资源。


从事非农业就业的农村老人多聚集在体力劳动中,比如建筑等行业。但2019年起,全国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6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初衷本是保护超龄农村老人生命安全,却也将大多数并未失去劳动能力、有继续务工意愿的农村老人拒之门外。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给他们一些缓冲时间,可不可以提前给他做一些培训,并且在培训的时候给予他一定补贴,让他有积极性去培训,为他在进入60岁之后能够再找到一条出路,去做好一个铺垫,当然了最根本解决方式,一个就是我们农村老年的社会保障,要保障农村老年人,也像城里的老年人一样,在他步入老年期的时候,他可以安享晚年。


图片


从今年十月开始施行的浙江《湖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该市申请办理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的年龄限制从60周岁延长至不超过65周岁,而在此前,杭州、成都、深圳、青岛、昆明等城市已将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年龄从60周岁延长到65周岁。其实不光这一个行业,还有其它行业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其实是“力可从心”的,甚至他们的经验阅历在岗位上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做好工作是一方面,用人单位、企业能不能做好他们的保障工作是另一方面,毕竟主动选择继续就业或者再就业,也需要被予以相同的关注与保护。


随着全国多地将出租车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年龄从60周岁延长至65周岁,十月起,浙江湖州也开始实行《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这是当地的首部交通运输领域地方立法,之中同样也延长了五年的驾驶员就业时长。政策加持下,不少老师傅们都主动选择继续留在了岗位上。原本是今年六月份就退休的吴师傅便作此决定。


图片


湖州市出租车司机 吴卫忠:今年正好是退休年龄,正好到61周岁退休了,感觉一下子退休了没事情干,也想找个事情干,到外面托托人找找看有什么工作好做,也是有一点难度的,因为毕竟我们这个年代退休的人比较多,工作也难找。现在正好政府推出这个政策,对我们出租车驾驶员也是个福利,正好延续我的工作,我们周边都退休的这几个,问一下,他们都是要延长的,十月份的时候我们就申请加入延长五年的运营时间。



和过去同样的工作模式和内容,但相比于过去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状态,现在吴师傅工作压力变小,按照自己的体力情况可自行做出调整,每天只用工作六七个小时后就回家休息。现在跑的单少,导致酬劳并不算丰厚,但再加上他从今年开始可以领到退休金,二者相加后的月收入能过万,对于家庭来说是一笔不错的保障。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湖州市老龄化程度高居全省第四位,因此立法前调研过程也较为顺利。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0至69岁低龄老年人大约1.4亿,他们当中大多数身体状况尚佳,而且继续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较为强烈。一份调查数据显示,60至65岁的低龄老人中有意再就业的比例为62.1%。不过,低龄老人求职之路却非坦途,其中年龄限制是最大阻力之一。


图片


彭希哲:退休以后,继续参与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不愿意参加,比如更多愿意跳广场舞,更多愿意去旅游了,这个可以你自己选择,但是这个时候你的再就业也应当是一种选择,把这个选择的机会交给老年人自己,老年人的就业是一个不是说可有可无的事情,保证老年人他有要有这样一种参与社会经济的权利。


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意见稿就明确提出,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其中第一条就是,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崇福镇里便有一些退休不久,却想继续工作下去的叔叔阿姨。该地还专门制定了《崇福镇村专职调解员聘用试行办法》,经过甄选才确定了20名专职调解员。


桐乡市司法局崇福司法所所长 孙洪洲:由他们这些年纪比较大的,但是又有工作经验的,有调解工作经验的这些人当中选取这些专职调解员,专门从事我们的邻里纠纷、感情纠纷、家庭纠纷、土地纠纷等等这些纠纷当中,来从事我们这些调解工作。


如今,崇福镇还专门成立了“崇福阿嫂”幸福驿站家调工作室。一年来,94名“崇福阿嫂”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70%以上,接待线上线下相关咨询500多人次。阿姨们阅历丰富,加上熟悉周边邻里,工作状态不比年轻人差,而他们也能在这些政府组织起的机构里获得一定工资。怀着不同的期待,在当下,低龄老人想重返岗位的呼声普遍变多,打破年龄“天花板”成为可能。


胡雯:未来低龄老人他的再就业的比例还要再上升,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去激活这些低龄老人,把养老的压力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老年红利,然后从政策的角度去做哪些调整,比如说退休制度调整,我们也需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比如说给予企业一些税收的优惠等方式去促进企业能够给这些低龄老年人更多机会,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一定是从政策的角度,给一些支持和调整,老年人才能安心去再就业。


随着时代进步,预期寿命增长,老龄化加速的同时,老年人也开始分化。很多老年人已经不能以一般年龄划分进行界定,老而弥坚,就能老有所用,老年人不该被直接定义为社会负担。退休不是参与社会的终点,而是每个老年人思考如何更积极变老的契机,因此,对于想老有所用的这部分老年人,我们更应该积极应对,从法规建立、社会支持、社区重视、家庭配合等多方面,让老人们继续发光发热。因此,无论对于一个个体,还是我们国家来说,健康、积极的老龄化都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