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布林肯访华终成行,中美是否迎来破冰机会?

作者:秦亦林 发布时间:2023-06-14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摘要: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访问北京,会见中国外交部长,可能会会见中国领导人。布林肯本次访华是去年中美领导人在巴厘岛会晤确认的事项,此前由于“流浪气球”事件导致的中美关系紧张而中断。布林肯访华期间,其会谈议题可能包括中美气候合作、贸易问题、芬太尼问题以及地缘政治热点问题。


图片


气球危机后官方互动仍频,“解冻”非一日之功


今年2月气象气球引起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紧张之后,美国国务卿宣布了原定的访问中国的行程,这一行程原本是去年G20印尼峰会上中美领导人会晤的成果之一。参见《五角大楼和美国两党缘何对“流浪气球”如此关注?》)在这之后,中美双方的官方外交活动趋于停滞,直到今年五月开始,中美双方重新开始了高层互动。5月12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中国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维也纳进行了长达八小时的闭门会谈,据美联社报道,这次会谈涉及中美关系中的关键议题,沙利文本人表示美国正在寻求从气球危机中翻篇,双方达成的共识是“重建标准和沟通渠道”。在这之后,拜登本人在5月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我认为你将看到(中美关系)很快开始解冻了。”暗示中美可能从气球危机中走出来。


在此之后,中美双方的高级官员互访给两国关系的转圜带来了更多实质性的沟通。5月25日,中国商务部长访问美国,与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德(Gina Raimondo)以及贸易谈判代表戴琪就投资、中美贸易以及半导体禁令等议题进行了会谈,据路透社报道,雷蒙德以及美国财长耶伦都表达了访问中国的兴趣。同样在5月份,美国中情局局长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前往北京,会见了中国的情报官员。伯恩斯的访问是2021年谢尔曼访华以来美国最高级别的对华访问,虽然美方将伯恩斯的这次访问列为机密,但中情局局长“执行秘密外交的传统”以及伯恩斯与中国官员相熟这一特点让伯恩斯的访问不容易受美国国内舆论的影响和国会山两党压力,因而拥有更多的改善中美关系的自由度。


图片

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图源:彭博社


当然,双方的互动并非全都是积极的。在近期的新加坡国际防务峰会上,中美防长虽然在镜头前亲切握手,但双方没能实现双边会谈,而是在峰会上对对方在亚太地区的行为进行了或明显或隐晦的指责。此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布林肯确定访华安排之前,中国和古巴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在古巴设置对美国的电子监听设备。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发言人随后立即发表声明称这份报告不准确,中国和古巴的外交官员也否认了这一协议的存在。从几个月前的气球事件到本次古巴监听事件,在两个同样是“莫须有”的事情中美国截然不同的反应也意味着美国处理中美关系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回归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


在上述中美双方的互动下,布林肯此前被取消的访华计划重新提上日程。尽管中国官方尚未正式确认这一行程,但美国多方媒体和情报已经确认其将在结束中东的外事活动安排之后于6月18日访问中国,会见中国外交部长及其他高级官员,可能会包括中国领导人。尽管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没有详细信息可以提供”,但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称“中方对美方对话持开放态度,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实两国元首在巴厘岛峰会上达成的共识。”


任期首次访华,布林肯能为中美破冰铺垫哪些议题?


自布林肯开始其国务卿任期以来,其尚未对中国进行过正式的访问。事实上,自2018年蓬佩奥访华以来,美国国务卿以及总统便再未对中国进行过访问。因此,虽然两国均没有正式确认布林肯访华的行程和其与中方的会谈议程,但分析人士仍对其可能带来中国的议题有一定的判断。


首先是为其他的高级官员访华“预热”并铺路。根据CNN的报道,除了布林肯之外,美国气候特使克里、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德或是已经受邀,或是表示有访问中国的兴趣,但访问的顺序仍在讨论之中。跟中国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的克里是最先接到中国正式邀请的美国高官,但美方不希望克里先于作为最高外交官的布林肯访问中国。上述的三位高级官员负责的气候变化合作、国际金融与汇率稳定以及贸易问题这三个实质性议题均需要中美双方的密切协作,因而有很大概率被布林肯放在谈判桌上“预热”。其中,特朗普任期遗留下来的中美关税问题和所谓的“公平贸易”问题在拜登上任两年后仍悬而未决,而拜登任期上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制裁又进一步加剧了贸易冲突。在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的背景下,美方可能有较强的意愿推进贸易问题有实际进展,同时也用贸易作为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的杠杆。当然,鉴于中国在外资咨询公司的反间谍行动以及美国说服盟友不向中国出售芯片生产设备的举动,布林肯以及此后雷蒙德的访问能在多大程度改善经贸冲突仍是个未知数。


其次是美方非常关注的芬太尼问题。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止痛药物,被很多人当作毒品吸食,过去几十年,美国国内芬太尼的滥用已经造成每年数万人的死亡。此前中美元首在会晤中确定了中美双方共同合作打击芬太尼走私和滥用,但在气球危机之后,中国宣布暂时冻结中美双方的禁毒合作。据CNN报道,近期在国会山听证时,部分国会议员就芬太尼问题对布林肯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要求布林肯敦促重启中美双边合作,以切断芬太尼的化学制作供应链、防止芬太尼继续被走私到美国。因此,在布林肯访华的过程中,可能会要求中重启关于芬太尼的合作,并深化国际禁毒合作。


最后是国际地缘政治问题和台湾问题。这是中美双方迄今为止分歧最大的议题,也是双方最需要为潜在的冲突“设置护栏”的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两国防长在新加坡国际防务峰会上未能进行双边会晤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期美国一架侦察机在南海海域进行侦查时被一艘中国喷气式飞机在400英尺左右的距离逼近,这是中美两军今年以来最接近冲突的一次,五角大楼称解放军在海空对美军的拦截愈来愈频繁。在目前美国进一步加强对台军售以及对台军队训练的背景下,其未来对“一个中国”承诺会有多强的承诺,仍是未知之数。因此,布林肯此行在台海问题上跟中国达成更多共识的前景并不乐观。


总体而言,布林肯本次访华固然会为中美关系破冰带来契机,推动中美双方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在实质议题继续取得合作进展。但目前美国国内媒体和专家对布林肯此次出访的结果预估并不乐观。据路透社报道,共和党议员对此前《华尔街日报》报道的中国和古巴的协议“深感不安”,并要求拜登政府“采取措施防止这种对我们国家安全和主权的严重威胁”。在这一背景下,布林肯此次出访不太可能对中国作出太多实质上的妥协,相反可能会在公开场合继续保持强硬态势。《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在评论拜登对中美关系“破冰”的表述中也认为,即使拜登的预期是对的,中美破冰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即使在措辞上的语气有所缓和,但双方的互信仍然没有重新建立。一个例子是在G7会议中美国已经接受了欧洲的措辞“去风险化”(de-risking)来取代之前更常用的“脱钩”(decoupling),但在中国眼中这不过是措辞优美的“遏制”。如果中美双方希望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议题中,尤其是在安全领域取得更多共识并管理冲突,双方仍应在布林肯访华之后采取进一步的外交行动。正如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瑞安·哈斯所说,中美双方在外交上应该重视私人外交和闭门会议,减少像慕尼黑峰会这样在公开场合互相指责从而继续恶化关系的可能性。私人信件、电话以及国家安全顾问之间的闭门会议可能会成为改善中美关系更有力的手段。


作者|秦亦林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