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姚凯:强化“五个规范”!江苏规范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作者:姚凯 发布时间:2022-04-16 来源:长三角日报+收藏本文

近日,江苏省人社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以“五个规范”为指引,进一步明确全省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制度要求,全面规范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流程,提升职业技能评价质量,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通知》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格应对照相应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企业评价规范要求进行审核;省内各地组织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手参赛资格审核明确,选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参加江苏省基本养老保险一年以上;具有江苏省户籍;学生组职业技能竞赛选手应具有江苏省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及高等院校的学籍。


“目前来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参与度不高、灵活度不高,难以满足当前产业发展的需求。”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当前广泛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方式缺乏灵活性,考核标准相对固定,把一些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挡在门外,也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空间,难以吸引青年人才加入。”


“《通知》加大了人才管理的自主性,还能打开新的思路,开展新的业务,有利于稳定人才和团队,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形势和经济形势都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对企业稳定和人才管理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姚凯说,同时,稳定了企业就稳定了就业,稳定了就业就稳定了经济发展,也就稳定了社会民生。


在姚凯看来,当前的职业技能评价缺乏规范监督,出现了各类盈利性质、与实际生产脱节的职业证书,不仅没能帮助企业找到适合的人才,反而限制了人才的成长,扰乱了技能人才市场秩序。


“职业技能证书跨区域互认水平不高,在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化战略的背景下,人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共享是区域一体化战略关键,地区间人才评价割裂将形成阻碍人才高效流动的障碍和壁垒。”姚凯建议,应该充分调动市场和企业用人主体作用,主管部门牵头组织院校、企业、技能人才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制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满足人才成长要求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充分考虑人才评价方式的跨区域互认,甚至国际认证,提升技能人才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通知》对各地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竞赛工作的技术标准进行了明确,强调各类评价应遵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的总体要求,坚决遏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竞赛考核擅自降低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不符的现象。


姚凯表示,现行的高层次人才补助政策,已经出现了“不专业的人”给“专业的人”评定等级确定补助经费,而上述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相关情况。


“一直以来,职业技能认定对‘蓝领’、专业技术评审对‘白领’,是两套不同的职业能力评估系统,互不衔接,还有鄙视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者的待遇有差距,也给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发展带来了障碍。”姚凯说。


同时,《通知》全面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核发要求和流程,根据“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原则,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相关负责人签字核发,证书样式及证书号按照人社部公布的统一样式、统一编码规则生成,证书落款、印章唯一,不得擅自增设落款、印章。


那么,自主开展并规范技能人才评价和鉴定,会带来哪些新机会?


“自主开展并规范技能人才评价和鉴定,是技能人才治理规范化、市场化和精细化的体现。”姚凯说,通过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放宽评价范围,让更多的技能人才得到认可,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和社会认可度,激励技术工人的就业积极性。同时,可以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加规范和广阔的成长路径,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此外,通过市场化和规范化的人才评价,可以促进人才和企业更加精准地匹配,充分激发人才效能,为技能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回到工厂里,助力产业发展升级。


“通过规范化避免企业开展不规范、不实用和阻碍人才发展的评价方式,集中资源和力量,提升人才、岗位、待遇的适配度,有的放矢地助力产才融合。”姚凯进一步分析,专业化的职业技能评价有助于规范职业技能服务市场的发展,助力人才服务市场的有序发展,促进人才服务平台和企业开展专业有序的人才评价及技能认定、技能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