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察|东亚电子产业为何成功?

作者:沪港所 发布时间:2023-06-13 来源: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收藏本文



「选题人」


近几十年来,东亚已经转变为智能手机、电视和半导体等电子产品的制造中心。CEPR专栏作者Willem Thorbecke最近撰文概述了这一转型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国际投资、竞争、适当调整的激励措施、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和创业精神。作者提供了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中国的成功例子,也描述了马来西亚面临的挑战。最后,总结了东亚成功的启示。


图片


智能手机、电脑、电视、半导体设备和其他电子产品的绝大部分是在东亚制造的。亚洲的公司和工人是如何获得生产尖端电子产品的知识和技能的?Yoshitomi(2003)强调,高储蓄率、审慎的财政政策、低通货膨胀和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等初始条件有利于资本形成。由于知识和技术经常被嵌入到进口资本货物中,促进资本深化的有利初始条件有助于学习。



技术进步的不同阶段

最初,技术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口的。本地公司只组装外国的零件和部件。外国供应商提供技术援助和建议,他们因为高级技术和高质量标准的货物而受益。


随着国内工人获得生产经验,他们吸收新技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能够更快掌握新技术。企业也从事研究和开发以及反向工程,并进行有限的创新。


当企业面临外国市场的竞争时,它们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因此,出口有助于企业获得技术实力。它迫使企业满足外国客户设定的高标准。它还提供了进入广阔市场的机会,使企业能够大量生产并从边做边学中获益。


然后,企业以掌握技术为目标。他们从国外招聘技术工人,并派工程师到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一旦积累了足够数量的技术工人,他们就会从一家公司迁移到另一家公司,并带来他们的人力资本。


随着国内企业接近技术前沿,它们现在与技术供应企业直接竞争。在这个阶段,技术转让通常是通过战略联盟来影响的。


Yoshitomi(2003)指出,企业家是技术变革的催化剂。他们在不保证成功的情况下承担风险。在日本,像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和夏普公司的佐佐木忠志这样的企业家拥有远见,承担风险,并在苛刻的消费者市场中竞争。他们的公司解决了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利用技术,并最终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如索尼Trinitron电视、索尼随身听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夏普平板电视。日本的崛起得益于为资本形成提供资金的高储蓄率、不仅接受技术培训而且接受文科教育的工程师,以及向自由贸易倾斜的全球经济。


台湾地区向日本公司学习制造电视,到1973年成为第三大电视出口国。1974年,台湾地区促进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并产生了世界级的公司,如半导体制造公司。台湾地区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超过了其他处于类似发展水平的国家。工程师们从美国的RCA公司和美籍华人科学家和工程师那里吸收了技术。其中许多人回到了台湾地区工作。科学园、大学和公司的集群也出现了。人力资本在这些网络中迅速传播,并产生了良性的增长循环。



产业政策的挑战

产业政策同时面临着激励和知识问题。1974年,台湾地区面临着一场危机。它与一个关键的技术和资本来源(日本)断绝关系,由于 Multi Fibre Arrangement,它面临着纺织品出口配额,并且由于第一次石油冲击,它的消费价格增加了47%。台湾地区将经济发展视为生存的必要条件,并团结起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这有助于调整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工人的动机。在美国工作的世界级的华人学者、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自愿免费帮助台湾发展其集成电路行业。这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与台湾地区一样,韩国也投资于教育,并利用产业政策来促进电子业的发展。像三星这样的大公司为了出口,以低于市场的利率获得贷款。为了提供激励,如果公司出口失败,银行就会取消贷款。为了提供知识,韩国政府参考了日本在同一发展水平下出口的产品。韩国面临着来自北方的持续入侵威胁,工人、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将经济发展视为生存的关键。韩国工人和工程师善于吸收国外的技术。韩国经济蓬勃发展,三星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


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韩国等的汇率升值和工资上涨导致东北亚的跨国公司(MNCs)将工厂迁往东盟。最初,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公司从事产品组装。然而,在竞争的刺激下,他们参与了流程创新,并采用了自动化、统计质量控制和及时管理系统,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工厂从整个地区采购零部件。


工业政策在马来西亚失败了。与韩国不同,马来西亚没有面临国家安全危机。经过20年的强劲增长,它已经克服了农村动乱的威胁。政府专注于将财富和公司所有权重新分配给本地居民(Bumiputera),而不是华人和印度裔公民。在对半导体公司的领导层、大学录取以及对电子公司的拨款作出决定时,马来西亚政府并不偏向于最合格的候选人。对再分配的强调也使寻租活动成倍增加。在这种环境下,产业政策未能实现结构转型。



中国的崛起

邓小平在1978年宣布中国将对外开放后,中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吸引外国投资。中国建立了经济特区(SEZs),为外国公司提供了一个较低的税收和减少管制的环境。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地的经济特区拥有一流的公路、港口、机场和其他基础设施。中国还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增强了人们对中国将保持一贯政策和尊重法治的信心。


2001年后,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中国。以前将东盟作为组装平台的跨国公司将业务转移到中国。先进的电子零部件从日本、韩国和在东盟经营的跨国公司流向中国。中国利用这些来组装最终的电子产品,如电脑、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史蒂夫-乔布斯等企业家在中国生产他们的产品,亚洲上游经济体生产的具有价格竞争力的零部件,以及中国的低工资和良好的基础设施,这些因素的结合被证明是无可匹敌的。到2008年,中国最终电子产品的出口值超过了接下来14个主要最终电子产品出口国的总和。


全球危机后,亚洲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和合作。竞争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电子产品已经商品化。生产商品化产品的公司会进行价格战。为了摆脱这些价格战,企业寻求使其产品差异化。日本公司通过提供需要工艺的高科技部件来做到这一点。例如,生产精密陶瓷过滤器的村田公司和生产图像传感器的索尼公司。韩国公司LG通过掌握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制造技术,生产高质量的电视,做到了这一点。



启 示

美国希望将半导体制造业重新转移到国外,值得借鉴东亚的成功。一个是企业家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必须面对适当的激励。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在英特尔工作的第一年就赚了1.79亿美元,即使公司的股价在下跌。美国政府不应该补贴这种商业模式。


另一个教训是,当代理人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生存而战时,产业政策的效果最好。当寻租和分配斗争占主导地位时,就像在马来西亚那样,产业政策将会失败。寻租现象在美国很普遍,电子公司追逐利润丰厚的国防合同,将资源用于游说政府官员,而不是通过市场测试。如果美国希望工业政策取得成功,他们需要培养一种国家紧迫感。


日本、韩国等在历史上一直实行严谨的财政政策。电子工业兴起时,私人储蓄率也很高。这为满足该行业的大量投资需求提供了储蓄。相比之下,美国在2000年至2021年期间的预算赤字平均为GDP的4.5%。净储蓄占GDP的百分比(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储蓄)平均为GDP的2.5%。就像一个超重的病人在心脏病发作之前应该自愿节食一样,美国应该在被迫之前重新平衡其经济。换句话说,财政纪律是必要的。


亚洲的另一个经验是提供优质教育。这使得科学家能够创新,工程师能够掌握新技术,工厂工人能够提高生产力。在最近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衡量15岁儿童使用阅读、数学和科学来应对现实生活挑战的能力,排名是:中国第一,新加坡第二,澳门第三:中国第一,新加坡第二,澳门第三,香港第四,日本第六,韩国第七,台湾地区第八,美国第二十五。改善美国的教育成果应该是一个优先事项。


Hufbauer和Jung(2021)指出,竞争是美国的优势。美国政府应该记住这一点。在全球市场竞争的纪律推动了亚洲电子行业的大部分创新。相比之下,受到国防工业的呵护,削弱了美国电子制造业。亚洲的经验表明,当企业家面临适当的激励措施、财政政策受到约束、汇率不太强劲、教育受到重视以及产业集群出现时,制造业就会出现增长。为了重新安置电子制造业,美国应该从亚洲的剧本中吸取经验。



参考文献:

Hufbauer, G and E Jung (2021), “Lessons learned from half a century of US industrial policy”, Realtime Economic Issues Watch, Washington DC: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orbecke, W (2023), The East Asian Electronics Sector: The Roles of Exchange Rates,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Yoshitomi, M (2003), Post-Crisis Development Paradigms in Asia, Tokyo: ADB-I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