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05 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收藏本文
11月29日下午,上海市社联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打造的“望道计划”系列新书在市社联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团第九次会议上正式发布。市社联主席王战,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和十余位市社联副主席共同见证新书发布。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为新书揭幕。
“望道计划”旨在资助一批有学术引领力和大众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出版,培养一批关照中国现实的上海中青年社科学者,推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力量。我院副研究员李琴的著作《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迈向生态之城的上海实践》的作为首批四种新书之一发布,其他三本分别为王战、郭进的《人工智能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瞿骏的《文明重焕——社会主义与中国江南》,毕旭玲的《创世神话与中华文明探源》。作为通俗理论读物,这四种新书紧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脉搏,密切联系学术前沿热点,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和启迪。
以下为李琴老师新书介绍:
书名:《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迈向生态之城的上海实践》
书号:978-7-208-18520-3
著者:李琴 复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是解决城镇化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路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本书从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和人居生态系统分别体现的“绿色本底”“绿色发展”“绿色家园”三方面,剖析上海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路径。作者通过分析上海的自然禀赋和面临的生态压力,结合国际案例和经验,深入阐释了绿色理念与生态保护双驱、产业绿色转型与韧性治理协同、城乡生态安全与人类福祉兼顾、空间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是一座超大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 录
导论 何为生态城市
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化:生态城市的演化和内涵
超大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之需
第一篇 超大城市的绿色本底——自然生态系统
第一章 优越——超大城市的自然禀赋
一、上海、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的关系
二、长江河口三角洲自然地理区位优势
三、生物多样性让城市更美好
四、得天独厚的河口海岸滩涂湿地
第二章 超大城市的生态保护与实践
一、“全球城市”生态城市发展的共性
二、未来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内外部压力
三、向生态之城迈进的探索与行动
四、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生态共赢
第二篇 超大城市的绿色发展——产业生态系统
第三章 协同——生态之城发展的准则
一、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及其应对
二、工业化后期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
三、绿色城市与绿色产业协同
第四章 产业绿色转型与城市韧性治理
一、上海如何成为引领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二、能源转型与“三碳”创新
三、绿色金融促进绿色转型
四、超大城市的乡村产业功能
第三篇 超大城市的绿色家园——人居生态系统
第五章 和谐——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现代化
二、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城市发展的新高度
三、公园城市如何体现人民至上?
四、美丽乡村的生态服务价值
第六章 拓展优质城市生态空间
一、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功能、特性与构成
二、扩绿:生态空间优化和品质提升
三、生态空间体系与城市空间形态联动
参考资料
后记
专家推荐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理解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探索产业绿色转型和居民福祉改善,实现城市软实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本书既可以作为广大普通市民的科普读物,对于从事城市建设的管理者、规划师和学者也有启发。
—— 包存宽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形态和功能发生着深刻变革。本书立足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实践,从自然、产业和人居生态系统三方面剖析这座超大城市的“绿色生长”路径,能启发读者思考一座超大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现在和未来。
—— 高峻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城市的自然禀赋能够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其魅力,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本书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讲述上海探索自然生态健康、产业生态高端、人居生态和谐的实践,带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和理解一座城市的更新。
—— 卫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