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中:经济危机深化中的贸易关系及欧元区的“两难”困境

作者:程大中教授 发布时间:2016-03-23 来源:上海论坛2012+收藏本文

 

地点:经济学院801 举办时间:2012-03-22 15:35:42


 

程大中:经济危机深化中的贸易关系及欧元区的“两难”困境

目前经济危机不断深化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形势包括实体经济的形势,大家基本上有一致的判断,就是世界经济的实体经济面和贸易复苏比较乏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第二个观察就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性在增加;第三个观察是各个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方式也不太一样,重点我们看中国的反应;最后一个观察是关于区域贸易自由化的问题。

实际上对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从2009年、2010年开始,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是不断增长的。我们观察两类国家,一个是发达经济体,其反应始终是自下而上的反应,主要是要求在经济危机期间当中的实业的增加,解决就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提出贸易保护。二是中国,中国的反应实际上是自上而下的这种情况,通过政府投资,然后通过国企、央企,导致的结果当然是好处就是把增长保下来了,坏处就是增长的结构有问题了。这里面最要害的地方就是民营企业垮掉了以后,再喊贸易自由化已经没多大用处了,因为国有企业是走不出去的,是非贸易型的。

第二个就是区域贸易自由化的问题。应对全球贸易壁垒的增加,中国也在慢慢地趋向于区域贸易自由化。但是目前从世界来看,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绊脚石。欧盟区域贸易确实比区域外贸易要高40%左右,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内贸易也是比较高的,但是没有欧盟那么高。但是你要看其他经济体就不一样了,东南亚联盟的区内贸易实际上很低的,区外贸易倒是很高80%,也就是说实际上它组成这样一个贸易区,意义并不是很大。现在中国如果要实施贸易区战略的话,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内部化的贸易高还是外部化的贸易高的。

贸易一体化它都有一个最高的发展趋势就是走向货币一体化,但是这一过程当中,有一个两难的困境,这个两难困境也不一定就是欧元区是独有的,几乎所有的如果想从贸易一体化走向货币一体化的话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货币一体化所带来的影响,正面、负面的可能总结有很多,但是我觉得两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贸易一体化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贸易成本,不好的地方如果是单一货币的话,特别是实体经济非对称的国家,会受到非对称的很明显的内部冲击。这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减少非对称的影响,同时又能够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话,就是要统一财政政策,或者是整个货币区变成一个国家,终极的目标就是整个货币区变成一个国家。

在欧元区欧元诞生以来不断有不同的国家来进入欧元区,但是我们发现随着进入的国家越多,欧元对美元的币值是在升的。我们知道加入欧元的国家只要达到基本的指标,这些指标有时候跟实体经济不一定是吻合的。从199911日欧元推出开始到2010年,我们发现在总体贸易、欧元区内部贸易、欧元区外部贸易三者都顺差的国家只有两个个,德国,和爱尔兰,支撑就是它们的实体经济还是比较好的。三者都逆差的国家有塞浦路斯、希腊、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而且我们看这里面其中有三个国家,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就是这次危机比较严重的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是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呢?我想有三方面的政策,一是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还是需要一个非常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应该坚持自由贸易的全球战略。第二个方面就是区域层面上,但我刚才提到的两难困境需要考虑到。第三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政策。贸易的增长它比经济增长的增长率要高,而且波动也很大,对于像中国这样的经济起飞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更重要。发展对外贸易而不是追求外贸平衡,这是我们讨论的基本共识。贸易扩大之后,市场就扩大了,分工也扩大了,产业的余地也就大了。为了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有四个方面的主线:

第一如何发挥挖掘内部内生的比较优势,就是如何通过促进分工和交易效率提高。这实际也是当年斯密提出的富国之道,就是分工深化,提高交易效率。

第二如何发挥外生比较优势。我们现在放弃外生的比较优势,要做高科技,又不重视我们市场体制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交易效率的底下,交易成本的坑蒙拐骗等等。

第三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用汇率来调整结构是药不对症的,中国的结构问题还是要用结构的方法来解决。

第四目前主要的战略还是扩大贸易,不管是扩大进口,还是扩大出口,总的来说把贸易做大了,就有增长的空间。至于是不是平衡,可以暂不要管它。因为做大贸易之后,才能够解决就业的问题,就业的问题解决了,也就解决了收入问题,收入解决了才能够有内需,才能够有人力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