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桂军教授 发布时间:2016-03-23 来源:复旦大学沪港联合发展研究所+收藏本文
复旦大学沪港联合发展研究所 第三期学术沙龙 林桂军 教授演讲 上海自贸区近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谈到自贸区,首先就要阐明我国设立自贸区的必要性。在新时期改革开放进程中,先要明确改革的重点工作何在?我们对外经贸大学提出的一套方案认为,我国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促进经济转型、建立创新性国家这一点上。整体思路应以对外开放为引领,依靠市场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经济转型、创新这样的目标,为什么要靠市场竞争?因为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第一,竞争是创新的来源,是驱动创新最好的方式。第二、竞争有所谓的“创造性的破坏效应”,即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保留经济体中的高质量企业,进而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最终提升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而现在我们所做的事情,往往只看重保护企业,而不是将着眼点放在维护竞争过程之上。新的改革开放如果我们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要增强整个经济体系的竞争性,我们要调动不仅国有企业,还有民营企业,还有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性,重新回到1978年简政放权、调动地方、中央、企业、个人的积极性。在促进竞争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竞争的压力,只有国内竞争是不足以实现我们转型创新目标的,只有国际竞争的压力才能使我们企业向国际最先进的标准看齐,才能产生一流的企业,竞争政策应该是我们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核心。评价改革绩效的标准应当是:政府支出更有效率,监管更为高效,企业应主要靠竞争,而非单纯依靠政府扶持来实现发展壮大。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经济就能实现快速发展的局面。 自贸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引入国际竞争,对外开放工作,以自贸区建设为前导,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认为核心要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第一降低进口壁垒,上海自贸区没有涉及这个问题。第二要扩大引进外资,第三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第四、资本帐户自由兑换,第五贸易便利化。 具体而言,第一,进口体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关税过高,我国原材料关税水平,要征收10.02%的比重,原材料成本高,导致生产投入高,产品成本也就居高不下,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继续维持高关税,无助于我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如果降低关税,保证合适的成本,才能提高竞争力。我国产能严重过剩,很大程度上是消费品过剩,这么大范围的生产过剩,跟我们税收政策有很大关系。关税很高,鼓励生产,原材料过剩,进而产能过剩。我国第二大税收来源来自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再加上关税,如果未征收如此高的关税,企业和个人就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资金存入银行,可以扩大储蓄与投资,使资金使用更有效率。 第二,外商投资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存在外商企业设立前后重复审批,程序繁琐等问题。设立外商投资之前要经过反垄断、国家安全、企业登记预先核准,土地、环评,发改委投资项目审批,商务部审批、还要获得一些特殊部门许可,之后再回到工商部门登记、盖章,总共要经历九个程序。企业设立以后,若发生变更,如改变经营范围、增加投资、设立新分支等,还要经过一次审批,几乎要把开始的流程重复再做一遍。程序冗长可见一斑。我们若进行中美外商投资体制比较,就会发现美方没有发改委的项目审批,与商务部、地方政府的外商投资审批,这两项是中美投资谈判中分歧的核心问题,如果在上海自贸区建设把这两条改了,我们距离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就差别不大了。 第三,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服务贸易,我们不发放新的许可,或者发放许可的时间、程序特别长,比如企业年金服务许可,许多通过多个部门审批,像社会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委的审批。再者,外资股权比例限制过高,比如寿险不能超过50%,银行持股门槛也高,然后过度的资本规模的要求,对开放的服务业的业务范围存在限制。WTO我们承诺除特别限制开放服务贸易业目录中大多数的服务行业,所以我们在外界也存在压力。同时,不依靠外资参与,我们也很难摆脱服务业目前相对落后的局面。 第四,资本帐户可自由兑换,把中国、日本、韩国、巴西等各国进行比较后发现,在资本帐户几乎所有项目上,我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制,有人会说,我们大部分项目都开放了。但都开放并不意味着你不审批了,你是批准式的开放,而不是自由式的开放,譬如,我可以到国外买房子,但是必须经过你审批,我不能说把钱直接调出去。像有一些领域应当比较容易开放,比如商业信贷,完全可以开放,让中国的企业借国外的钱,以国外的银行直接监管这个企业,这样引入国外的贷款可以促进市场竞争,使利息率下调,会促进中国银行的发展和服务改善,相关风险也不大,何乐不为呢?其他国家差不多几乎都开放了。还有比如担保抵押,风险也不大,你让外国人给你做个担保,其他国家在这方面都很开放了。这说明在很多不是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还很保守。我国资本账户的法定开放度,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中东国家,但我国事实的开放度,最后完全超过中东,接近发达国家。从这点可以看出,资本帐户的进一步开放是大有余地的,也是很必要的,因为市场有巨大的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法定的开放度向事实的开放度并轨。 第五,贸易便利化,上海自贸区的方案谈了很多贸易便利化,但是可以看到都不是特别的具体,专业性也不强,所以我们还需更为深入地研究自贸区的机制设计。外商一般会反映中国仍是世界上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只不过你这个市场大、市场新,很多外商过来也就忍了,我们货物过境成本高于东亚的平均水平的55%,不同机构处理单据的协调、程序的透明、可预测性差距很大,我们实行同一个规定的时候,不同的地域差距很大,这让外商感觉很混乱,中国什么规矩都不明确。比如对各国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打分,在海关程序与合作领域,我们打不到高分。技术规则和标准,我们分数也不高。我们发现国家越不发达,它的便利化程度越低,越发达得分越高。我们的榜样应该是新西兰,它的标准、透明度都可以打非常高的分,也就是说我们的贸易便利化还没有形成一个模式化,标准化的体系。 下面评价一下上海自贸区的情况。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中,全国各地方热情都很高。跟上海同时申报自贸区的还有青岛、连云港、长春、苏州、天津、重庆等城市。只有上海中标了,未来会不会发展呢?根据需要,数量还会增加,但是不会太多。为什么最后是上海呢?上海市给出的申报理由,一是中外文化交汇点,国际化程度高,思想约束较少,二是,开放型经济规模大,上海关货物进出口占全国20%,服务贸易30%,跨国公司总部近五百家,投资性公司268家,研发中心354家,三是有丰富的先行先试经验——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物流园区,第一个保税港区,四是城市基础设施优越,法制环境较为完善。商务部长高虎城提出的三大原因是:一,较好的基础,开放型经济规模大;二,内外经济联系面广,;三,国际化企业集聚度高。精辟地刻画出上海中标自贸区的三大核心竞争优势。而上海自贸区面向全球的国际化视野,上海市决策者、专家学者对国际规则变化的敏锐嗅觉,也是上海中标的重要砝码。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第一稿表述中,规划建设时间为3到5年,现在缩减为2到3年,表明自贸区建设时间更加紧迫,任务将更为繁重,从表述中,还可以看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一个便利、高效、高层次的自由贸易开放地区,重点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要培育符合国际规范的营商环境,就是提升商业活动的便捷化和国际化程度。 总体上,试验区从开始到今天,我觉得三个方面特别重要:一是要以开放引领改革。为什么开放能引领改革,我们可以建立模型,在理论上证实,在国外竞争压力之下,能够实现开放促改革的目标。第二是先行先试,发挥示范作用,模式可复制。三是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制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 上海自贸区的积极效应,在于顺应潮流,符合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方向。而其中取消外资审批、扩大服务业开放等工作是重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目标是贸易投资便利、货币自由兑换、监管高效便捷、法制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自贸区建设,乃至改革开放中的难点在于保护民族工业的产业政策制定上,应当警惕开放中的“玻璃门”效应,意为表面取消审批,但又通过设计垄断调查、环境保护等各种措施加大限制。应将改革而非限制作为我们的终极目标,同时要改变过去单纯将外资视为可利用的工具,而非改进资源配置、提升竞争效率手段的思路。 在“以开放促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配套国企改革,及国内企业怎样适应变化,国内服务业质量如何提升,国内人才结构怎样调整,以及过度保护民族产业与精简负面清单之间矛盾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思考的。 自贸区建设,乃至整个对外开放,最终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到进一步扩大开放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好处?对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2020年翻两番的目标有什么好处。上海自贸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无疑处于引领地位,但其宽度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