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木 发布时间:2023-07-25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近期,基辛格在事前并且宣布的情况下来华访问,与1971年的基辛格秘密访华遥相呼应。“中美两国又一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需要双方再一次作出选择”。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老朋友”能帮助解决中美关系的新问题吗?
一、穿越半个世纪的秘密访华
——中美关系的又一次缓和
基辛格此次来华访问的背景是中美关系的又一次缓和,基辛格的访问伴随着美国政要的密集来访,也将为中美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跨越半个世纪,此次中美关系缓和的实质与1971年殊为不同。通过对比中美关系的两次变化,更能深入理解基辛格的历史功绩、中美关系的变化趋势和基辛格此次访华的意义。
1971年,基辛格访华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本质上是世界第二强国和第三强国之间的“联吴抗曹”。是时,中苏刚刚经历珍宝岛事件,勃列日涅夫扬言对中国北方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中国方面,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研究国际安全形势,撰写报告《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提出改善对美关系、“联吴抗曹”的建议。美国也在与苏联的冷战对抗中落入下风,军事上深陷越战泥潭、经济上陷入滞胀、国内政治上反战浪潮高涨。中美双方领导层都有改善中美关系以缓和苏联压力的意愿,但是中美关系冰封20年,两国社会层面相互充满敌意,官方没有任何沟通渠道。最终能顺利通过巴基斯坦的渠道实现访问,基辛格的私人网络功不可没。对公众秘而不宣、“先斩后奏”的外交也是中美从对抗走向友好的重要一环。
图为1971年,基辛格访华期间与周恩来会晤。
1972年,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史称“上海公报”),其中关键的一条是“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措辞并不直接,但只有苏联能代入其中。
回到今天,2023年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崛起国与守成国为避免陷入难以预期的灾难性冲突,本着负责任地管理中美竞争的原则进行的外交缓和,是一种旨在实现“低位稳定”的“悬崖勒马”。在当前的中美关系中,中国是常量,美国是变量。美国愿意改善关系,是因为不希望时刻游走在军事摩擦的悬崖之上。按照基辛格的话说,“美中任何一方都承担不起把对方作为对手的代价”,“如果两国发生战争,不会给两国人民带来任何有意义的结果”,“获胜的一方必须要付出不成比例的代价”。CNN等美国主流媒体在刻画2023年中美关系时,列举的事件是2022年佩洛西窜台、2023年2月份的探测气球、6月初台湾海峡中美军舰的擦肩而过。
6月4日,从美国军舰角度拍摄的中美军舰在台海相遇的照片
图源:WSJ
历史上,大国卷入全面战争,往往都是从双方自以为可控的局部事件经由一个不受控制的过程螺旋升级所形成的。中美双方都想给一触即燃的状态降降温,实现中美关系的“低位稳定”,这一次双边关系的改善是真正的“悬崖勒马”。
基辛格是一个月前后第四位做客北京的美国政要和前政要,如此密集的中美高层互动显示,双方都在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向正轨复位。特别是耶伦访华期间,表示“相信世界足够大,足以让我们两国都能蓬勃发展”,传达出的理念和中国领导人说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完全一致。耶伦不可能不知道中国领导人的这一著名金句,这表明美国官方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中方领导人给中美关系的定调。
未来几个月内,中美之间的舆论战、政治战很可能会降温,有可能观察到双方为元首会晤做一些舆论上的铺垫。2023年6月3日,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表示,拜登将“在某个时候”与中国领导人会见。
但是,此次双边关系的改善是有限的,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改变,美国在改善对华关系上并没有长期、深远、可持续的动机,在短期和中期都不可能放弃对华科技战,中国也不可能停止推动国家统一的步伐。中美关系是多维而非单一的概念,很难用好或者不好去概括,“东边日出西边雨”将是常态。
二、“老朋友外交”——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新思路
基于对中美关系缓和的分析,更能准确地理解基辛格访华的作用和意义。基辛格访问至少具有两层意义,其一,基辛格访华标志着当前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类型,即“老朋友外交”。其二,基辛格作为威望崇高的非官方人员,可能对中美高层的沟通起到一定作用。
“老朋友外交”是当前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新举措,意在“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新任驻美大使谢峰赴美上任后,第一场公开活动也是看望基辛格,并称其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除了基辛格以外,在今年6月比尔盖茨访华期间,也被中国领导人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今年来华访问的诸多非政界人士中,比尔盖茨是唯一一位受到最高领导人接见的客人。
《纽约时报》注意到中国的老朋友外交,并引用美国中央情报局前中国分析主管丹尼斯·怀尔德的分析称,“这看起来非常像中国故意采取的战略,以吸引可能有助于改变华盛顿观点的个人。中国人正在激励那些在中国经济和整体关系中拥有既得利益的人。”
这的确反映了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新思路,“老朋友外交”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至少在美国精英圈层中实现增信释疑的目标。当前,美国各界精英在处理与中国有关的事务时,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感到不安,也对中国政府想做什么感到不解。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观察到的是混合的信号。以经济层面为例,2023年以来,一方面中国领导层和各省市负责人频繁会见基辛格、盖茨、马斯克等政商大腕。另一方面,中国为维护国家安全而对贝恩和美思明智等美国咨询公司展开调查,这在美国商界引起广泛关注。《华尔街日报》文章认为,招商引资的努力撞上了国家安全议程,使得第一季度中国的FDI由2022年的1000亿美元下降到200亿美元,高盛预测今年中国资金流出额将高于流入额。在此背景下,领导接见基辛格、盖茨等“老朋友”,是直接针对美国民间展开真诚、直接的沟通,有利于打消美国精英圈层对中国的疑虑,也向外界传达出了同美国各界友好交往的信号。
第二,培育有利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长期性力量、理性力量。在会见基辛格时,中国领导人强调了100多次访问和百岁生日这两个“两个一百”。“两个一百”的历史厚度,与当前美国一些政客的短视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尊重基辛格,不只是因为他推动中美友好交往,更不是因为他是外交鸽派、妥协派。实际上,基辛格是中国外交遇到过最强劲的对手、是最具斗争能力的现实主义外交家。基辛格曾一手策划推翻智利的阿连德民选政府并扶持军政府的政变,曾在中东地区“穿梭外交”纵横捭阖,是从冷战的血与火中淬炼出的外交家。基辛格当时推动改善对华关系,并不是出于对中国的善意,而是基于美国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分歧作出的理性选择。可惜的是,当代美国许多政客不再具有这种审慎与厚重,而是以三到五年的选举利益为一切决策的出发点,不做思想的主人,却做了权力的奴仆。
基辛格和某些短视的政客相比,更有说真话的远见卓识和思想自觉,在公开场合的发言更加理性深沉而不是哗众取宠。基辛格反对美对华过分打压,认为中国寻求的是自身安全而非世界霸权,认为中国应当具有与其体量相称的国际影响力,美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阻止中国获得这样的地位。今年6月,基辛格在接受彭博新闻社主编约翰·米克尔思韦特采访时表示,“如果紧张局势继续按照目前的轨迹发展,台海可能会发生军事冲突。但我也认为目前的关系轨迹必须改变”。
中国对基辛格、盖茨等具有长期眼光的人友好交往,传达出一种信号,那就是中国赞赏那些基于真实长远的国家利益和理性思考来处理双边关系的思路和人,希望把中美关系建立在更具长远思考的基础之上。即便不是希望依靠这些人改变美国政府对华态度,但至少可以通过外交努力可以让理性的声音在决策中声量更大一些。
三、基辛格访华,将会如何影响中美关系的重点议题?
基辛格作为威望崇高的非官方人员,可能对中美高层的沟通起到一定作用,进而影响到中美关系当中一些关键议题的处理。基辛格与中国高层的具体谈话,外界能知晓的只有官方公报的内容,美国政界要员对此也几乎没有做出什么讨论,但是我们仍能做出一些有限的研判。
第一,合理理解基辛格的影响力。拜登政府与基辛格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承认其才能、不用其主张、不经常交往。首先,基辛格仍然被认为是最顶尖的外交家,拜登在6月的一次公众活动上赞扬自己的外交经验时说,“我的外交经验能比得上任何人,包括基辛格”。其次,基辛格对拜登政府对华决策的影响力可能有限,但至少能发挥传话的作用。基辛格与拜登政府走得不是很近,2022年,基辛格曾抱怨说,拜登上任总统后一直未邀请他去白宫,他还批评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过于对抗性,批评拜登政府的每一项对华决策都是以批评中国的某项行为为开头展开的。基辛格在美国决策和咨询圈的位置,自卡特时期开始便不断外移,在中国得到的礼遇更多是中国方面愿意给予的。关于此次访问,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在记者会上说,拜登政府知晓基辛格访华的计划,基辛格“访华是自愿、而非代表美国政府行事”。但是,米勒还表示基辛格以前曾告知美国官员自己与中国官员的交流内容,此次访问之后可能也会有类似的对话。
第二,基辛格访华或许有利于两军之间的沟通。中美两军之间的沟通对话,好处在于防止军官由于误判作出一些超出政府首脑预料的行为,但是缺点在于信息披露导致的问题。以前,两军之间的对话渠道、高级军官之间的工作交往是有一些的,现在则大量减少了。拜登政府时期尤甚,在美国主要政府高层中,国防部长尚未与中国防长进行过正式会晤。
图为香格里拉峰会上,中美防长仅有的一次握手
图源:VOA
上个月,中方拒绝了要李尚福在新加坡一个论坛上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三世的请求。美方认为,中国将此归咎于美国对李尚福的制裁,该制裁开始于2018年,和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有关。美国不可能期待中方官员一边被美国制裁、一边与其友好交往。中国国防部长拒绝见美国国防部长,但是愿意在基辛格访华中第一个与其会面,这至少是中国传达出的一种既友善,又颇有气节的外交姿态。毫无疑问,基辛格访华对军队之间的沟通对话有推动作用。
第三,台湾问题可能是基辛格访华讨论的重点议题。从中国政府发布的新闻稿来看,基辛格对台湾问题作出了有建设性的发言,认为“当前形势下,应该遵守‘上海公报’确定的原则,要理解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推动美中关系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我愿继续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
虽然基辛格作出如上表态,但即便这是美国政府的官方表态,也要认识到美国必将继续保持战略模糊。美国不可能宣布弃台,美国也不可能公然宣布支持台独,两者都无异于促使中国立即攻台。近年来,美国打台湾牌变本加厉,导致中美关系游走在军事摩擦的边缘。6月30日,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在华盛顿新闻俱乐部上发表讲话时谈到了台湾问题,称中国大陆将在2027年前攻台。在此背景下,基辛格访华的意义在于,中美双方都可能通过基辛格传达出一种信息,这种信息或许会改变中国政府对成本、收益、美国介入概率的研判,也可能改变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基辛格访华还有助于中美领导层通过对话达成要如何定位两国关系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至少拜登团队主导的行政政府能够不打或少打台湾牌,把中美关系从“悬崖之上”推回到正常轨道上去。
总体而言,会见基辛格这样一位理性务实的资深外交家,有利于两国通过对话解决共同关切,也为中美关系的缓和作出了进一步铺垫,充分展示出中国本着“镜鉴历史,登高望远”的原则处理中美关系。未来一段时期,更加值得期待的是两国元首之间如何通过直接沟通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奠定新的基础。
作者|三木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