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杰 发布时间:2016-03-30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微言大义:本栏目邀请上海高校智库专家学者就中国发展问题阐发真知灼见,以专栏、专访形式为您呈现。首期带来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访问学者 甄杰副教授就“一带一路”政策对中国产业园区“走出去”的影响做出的最新解读。
据2013年最新统计,329家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其中经开区215家,高新区114家)GDP合计达到12.9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的22.7%,即中国近四分之一的GDP是由产业园区所创造的;对我国工业的贡献从起初的不足5%发展到今天的超过30%,工业总产值达到351959亿元;上缴税收合计达到21975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9.9%,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
1积累之后把握时机,“走出去”战略正升级
“走出去”战略从其基本思想的孕育,到作为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主要以企业作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载体。但是产业园区“走出去”不等同于企业“走出去”的叠加,而是产业集群的整体性转移,包括个体转移、产业链延伸和管理模式复制,具有很强的内生性。而把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推行走出去战略,虽然也有10余年的时间,但直到目前,在区域经济合作需要更具融合化载体以及产业园区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平台的情况下,园区才能真正成为进一步推进和实现“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
“走出去”战略旨在通过中国产业园区国际化的合作过程,推动以“制度、融合化、软环境”为特征的园区2.0版的持续发展建设。就当下而言,率先实施园区“走出去”战略,对于我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来自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等多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2园区“走出去” VS 企业单兵作战
首先,园区“走出去”是我国赢得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大“蓝海”机遇。国家级产业园区以其庞大的产值,一旦参与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产生的经济杠杆作用和全球化扩张幅度,均远远大于单个企业“走出去”。整体“走出去”还将大幅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主导权。产业控制力、资源集聚力、协同创新力、风险抵御力均大大优于单个企业,将加快整合“一带一路”上的丰富资源。
其次,产业园区“走出去”将真正实现基于社会民间力量的外交战略,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园区招商引资,创造更多民间交往机会,将有助于展示我国的综合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地位。“走出去”园区还可以成为搜集信息的功能平台,组成基于我国民间力量的“一带一路”资源网络、信息网络。园区能够提供的文化展示方式也更多。
同时应注意,海外发展中,经济纠纷、法律风险、文化差异、环境恶化和人身危险等问题都曾制约了之前企业的“走出去”。鉴于“一带一路”上国家和地区的复杂性,挑战可能会更大。但是,通过园区“走出去”,就可以较好规避以上的风险。一方面,产业园区的国际化可以契合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各国的发展需求。因为根据走出去的地域和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例如产品的走出去、管理走出去等等,以适应当地需求。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实现基于社会民间力量的外交战略,并通过以园区为载体的民间交往,可以梳理和化解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
3“走出去”战略实施需留意五大方面
改善制度环境,尤其是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产业园区的地位与功能。一是中国政府和东道国政府需要在立法层面推动、鼓励产业园区“走出去”和“引进来”;二是协会、商会应该制定相关措施为产业园区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信息、融资等方面的便利;三是产业园区可以出台促进国际化发展的意见、办法等,为产业园区提供必要支持。
培育合作理念,尤其是强调中国产业园区主导作用的发挥。一是在发展中区域,中国优势园区应注重输出自己的经验和理念,发挥在高效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在发达区域,中国优势园区需要以项目合作为切入点,以为对方主导产业提供配套服务为起始点,发挥在对接中国市场方面的主导作用;三是在流程方面,注重规划先行,围绕持续发展,强调在总体框架上的主导作用。
重视园区治理,尤其是突出治理方式与市场机制的契合。一是采取园区之间合股、合资等形式,优化合作管理模式,明确各方职责,确保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是建立中国与东道国由政府部门、园区管理部门组成的正式的组织机构,完善各主体间的相互沟通网络。三是形成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注重合同契约下显绩效的达成,强调关系契约下隐绩效的积累。
识别发展阶段,尤其是在“三聚”路径中做出相机选择。一是确定主导产业并吸引核心企业以“聚核”,即依据实际情况,规划主导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培育核心企业群;二是拓展纵向产业链和横向服务链以“聚链”,通过交互促动和合作竞争逐步建立起信任机制,形成规模效应;三是打造公共平台并进行功能体系建设以“聚网”,形成产业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环境。但总之要注重因地制宜。
建立综合指标,尤其是要重视环境保护指标的导向作用。注重经济发展、创新发展、产业合作、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外延扩张,表现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声誉两个方面。必须重视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突出生态发展效益。
***
智小库:甄老师,我们来给大家举个实例说明一下企业“走出去”和产园区“走出去”的不同吧!2012年三一集团在美关联企业罗尔斯公司欲收购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4座风力发电厂,遭奥巴马发布总统令阻止。但是同样是三一集团在2011年与印尼工业部签订投资协议,将在印尼爪哇省以西的卡拉旺投资2亿美元兴建三一印尼产业园,就非常成功。您怎么看待这两种反差的结果?
甄杰: 从国际化的主体来看,三一集团的案例反映了独立的一家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于美国来讲,三一集团的并购行为可能会被认为具有较大的威胁性。而如果是对于产业园区这样的整体来说,一方面园区所带来的合作性概念要强于竞争性意味;另一方面,园区在产业控制力、资源集聚力、协同创新力、风险抵御力等方面也要优于单个企业。
从国际化的对象来看,与中国进行紧密合作是包括印尼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必将得到其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从本质上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根据“一带一路”的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以及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