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长远点评|奥巴马为TPP撰文与中美经贸关系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7 来源: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编者按: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执行高标准,将确保由美国而不是中国制定21世纪全球贸易规则。对此,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在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世界贸易规则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商共定,而不是由个别国家说了算。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问题上,中方持开放态度。中方认为,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应该相互促进,为实现亚太自贸区这一共同目标做出贡献。“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邀请了中美经济关系专家学者进行点评,并将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图片来源:NationalReview.jpeg

(图片来源:NationalReview)


本期导读:

1、美国大选让TPP议题讨论复杂化,奥巴马在任期间通过TPP的难度

2、奥巴马再将矛头直指中国无新意,中国应按照自我节奏推进改革和发展

3、RCEP与TPP层级不同,两者可能在未来走向趋同

4、TPP相对次要,中国落实自身改革才是关键

本期嘉宾:

罗长远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美国大选让TPP议题讨论复杂化,奥巴马在任期间通过TPP的难度大


2016年美国大选.jpeg

2016年美国大选(图片来源:YouTube)

在非选举年份里,美国国内对于自由贸易议题的看法是非常分明的。一般而言,代表劳工利益的民主党可能反对者居多,而代表农场主和资本家利益的共和党往往支持者更多。

而当下美国正处于总统大选的预选过程中,从美国国内传递出来的关于TPP议题的反对声音和支持声音里,掺杂了很多“噪音”。就特朗普来看,传统上美国的共和党应是支持更深程度的、更高层级的贸易自由化,但在这个议题上,他似乎也是反对的。相对而言,希拉里对于该议题的看法,就显得更有趣。她自始至终都反对TPP,但是她现在的态度表现得更加坚定。在特朗普都往反对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她就只能表现得更加激烈,才能够在选举中维护自己的基本盘。因而,在TPP这个议题上,美国国内的这些声音可能纯粹是基于选票的考量,即为了反对而反对,而一旦选举结束,它们可能就消失了。可见,美国的选举让之前比较清楚的问题更加复杂。

在美国,有调查显示,在是否要通过TPP的议题上,美国的普罗大众可能更关注三个问题:

1.TPP通过后,它会在大多程度上影响就业;

2.TPP通过后,它会在大多程度上影响中产阶级的利益和生活;

3.美国的地缘政治在大多程度上会因为TPP的通过而变得更加有利。

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在最后一点上的差异可能不大。但是对于前两点,目前并没有任何压倒性的证据能够证明TPP的通过会对美国有多么不利或多么有利。然而,在选举期间,强调这个协定的负面因素总是比较保险的。

而论及国会能否在奥巴马任期内通过TPP协议,就目前看来,有两种可能:第一,TPP不能通过;第二,即使TPP通过,那也应是一个修改过后的版本。如果是后者,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一旦美国对这个协定做出修改,其他国家如何反应?也许这些国家会有相同的考量,这会让问题再次复杂。但毫无疑问,若TPP能够通过,这将为奥巴马的政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奥巴马再将矛头直指中国无新意,中国应按照自我节奏推进改革和发展


TPP自谈判初始到在美国谈成,美国方面一直强调在这个协定背后的中国因素。奥巴马这次撰文再将矛头指向中国已没有太多新意。如果一定要深究为何他在这个时点为TPP辩护时再次提到中国,这其中可能有两个考量:第一,为了超越共和党与民主党的争议,促使议会通过TPP,中国应该是一个搁置两党争议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好靶子或最大公约数;第二,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动涵盖了16个国家的RCEP的进展。如果TPP因国内选举和政治的原因,其进程被延宕下来,而RCEP却因免于政治等方面因素的纠缠而加快进程,尤其是有望在今年年底达成协定。显而易见,这是奥巴马本人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而TPP中所谓的非传统议题,其实在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整体框架里同样涉及。就中国而言,个人一贯主张:中国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推进自我的改革和发展。




RCEP与TPP层级不同,两者可能在未来走向趋同



2015年的RCEP会议.jpeg

2015年的RCEP会议(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RCEP目前涵盖了16个国家(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RCEP与TPP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RCEP的成员国在发展程度、比较优势、经济规模、人口多少等方面更加多元。与TPP相比,RCEP的优势在于其更大的包容性和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

在世界贸易体系里,中国已经是最大的出口国和贸易体。无论什么贸易协定,没有中国的参与,其收效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谈论TPP时,媒体连篇累牍地写道:“TPP谈成后,中国何处去?”其实,这里面有个问题一直被忽视,即TPP谈成后,世界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尽管TPP目前包含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但世界上更多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几乎都被排除在TPP这个高版本的贸易协定之外了,无形中剥夺了它们参与更高级别贸易自由化的权利与机会。相比之下,RCEP则不同,它是一个与TPP相比版本比较低的,但却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不同于WTO的贸易计划提供了机会。因而,在全球贸易体系中,RCEP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应该是有相当的吸引力。

而奥巴马撰文中提到RCEP将在企业公平竞争、互联网自由开放使用、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益维护和环保标准等方面收效甚微甚至“无所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奥巴马这样的评价自有他的道理。一方面,这些议题是TPP协议里十分聚焦的内容,被认定为在推动谈判过程中必须要啃掉的“硬骨头”。相较而言,涵盖着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RCEP,其成员国关注的议题也更加多元,这也导致了RCEP目前的核心议题并不十分聚焦和清晰。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议题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内部本是也极具争议性。对于将生存权、发展权视为首要任务的目前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而言,它们在短期之内还达不到发达国家所期待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保护保护水平。这也是奥巴马文中所提到的,在有关知识产权、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方面,RCEP是没办法跟TPP相比的。

另外,从影响力来看,TPP不包括中国,RCEP不包括美国。相对而言,RCEP在成员国之间推动落实相关政策,难度相对较低。TPP由美国主导,而RCEP由中国主导。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两个协定之间的连接在于,部分东盟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都参与其中。因而,TPP和RCEP的未来发展可能会走向趋同,并且有望以这两个协定为基础,在全球形成一个更大的、覆盖面更广的新版本的WTO。不过,在可见的时间范围内,这个应该还比较遥远。




TPP相对次要,中国落实自身改革才是关键


中国目前的改革强调顶层设计。在具体实施方面,又有两个版本可供参照。一是从内来看,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议;二是从外来看,有TPP协定。在改革领域和措施方面,诸如知识产权、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议题,在这两个版本中互有交叠。

在2008年以前,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当时并以此作为宏观调控的依据。随后通过的新劳动合同法(尽管现在对其适用性有较多争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反垄断法等,已经涉及劳工权益、招商引资、国有企业发展等议题。因而,与其说是TPP倒逼中国进行相关改革,不如说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已主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期改善自身发展问题。只是金融危机极大的影响力而“掩盖”了中国在这些议题上进行改革的决心与尝试。

中国加入WTO已经十五年,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目前再次被提起。我们的理解是入世十五年到期后,中国自然而然地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和欧盟的看法却并非如此。5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反对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实,TPP涉及到不少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条件、环境保护等也正是市场经济地位所涵盖的内容。

如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蓝本逐一落实改革,中国离TPP的要求也不会远,中国也将由此达到更高的市场化程度,是突破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契机。吴敬琏先生不久前有一个说法: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改革。提出如此多的改革设想,最关键的还是得拿出真正的、能够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的改革举措。

总而言之,关于TPP所涉及的议题,中国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但目前,无论是离TPP的要求,还是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蓝本,差距都还很大,一切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