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术前沿 | 再谈中美经贸摩擦

作者:杨洁萌 发布时间:2019-03-20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2019年3月13日晚,第70期“金融学术前沿”报告会在复旦大学智库楼106会议室举行。本次时事报告的主题是“再谈中美经贸摩擦”,由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FDFRC)组织举办,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主持。报告人为孙教授研究团队的成员杨洁萌。本文根据报告内容、现场讨论和公开材料从“中美贸易战”回顾、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和本质、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和中国应对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试图理清过去近一年时间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中美贸易战”大事回顾

2018年4月3日,美国政府依据“301调查”即只要美国相信、认为或确定“某国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就可以对其发起“贸易制裁”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次日,中国政府宣布,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开启了本轮中美经贸摩擦的序幕。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售元器件等产品,禁令为期7年。2018年4月19日,关于中兴公司的问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再次强调,中方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2018年5月15日-18日,刘鹤率领中国贸易代表团访美,与美方开始了第二轮经贸磋商。2018年5月20日,美国财长姆努钦采访时表示,美中就框架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停打贸易战。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

2018年5月29日,特朗普突然变脸,美国将加强对获取美国工业重大技术的相关中国个人和实体实施出口管制,并采取具体投资限制,拟于2018年6月15日前正式公布相关措施,之后不久将正式实施。

随后美国分别于2018年6月15日和8月7日公布了两轮加征关税清单,总计约500亿美元,中国也相应做出了对等的反制措施。

2018年9月18日,“贸易战”再次升级,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同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同步进行反制。

2018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4日发表《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阐明了中国“坚定不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定不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贯立场。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共进晚餐,举行会晤,双方达成重要共识,中美停止互征新的关税,在2019年1月1日暂缓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提升至25%。同意立即就关税之外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强制技术转让、保护,非关税贸易障碍,农业服务业等进行磋商,并在90天内达成一致。中国同意从美国进口大量(数额待定)农产品、能源、工业及其他产品。农产品的进口立即进行。管控芬太尼,批准高通-恩智浦交易。

2019年1月9日,中美重启谈判,开展副部级磋商。1月30日,中美开启部级对华,刘鹤率团队赴华盛顿。会后特朗普平接见刘鹤。2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和财政大臣率团队赴北京会谈。会后中国领导人接近美方代表。

2月21日-25日,第七轮谈判在华盛顿进行,双方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围绕协议文本开展谈判,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2019年前两个月合计对美贸易顺差420亿美元,同比下降2.0%,这和2018年12月开始进行的中美贸易谈判密不可分。至此,时长近一年的“中美贸易战”即将迎来“握手言和”的“曙光”。

 

二、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和本质

(一)美国国内经济政治因素

美国国内经济指标近期稍显疲软,负债率和赤字率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逐步走高。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在2001年之后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制造业外迁,使得受到2008金融危机影响的“失落的工人”很难继续进入制造业工作,而更多的流入到低端服务业市场,使得他们得不到所谓“体面的就业”。而收入分配底层的美国民众,栖身于“华尔街”、“好莱坞”、“硅谷”等高薪行业需要较高的门槛(如需要受到高等的教育等,但近期美国还曝出名校舞弊丑闻),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目前面临的阶层固化的问题。

(二)中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堪称“中国奇迹”。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外汇储备量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包含了很多美元储备)。此外,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科技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新四大发明”以及数量在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独角兽企业”,同样让世界瞩目。

(三)美国的诸多“指责”站不住脚

在本轮“贸易战”中,美国的主要“诉求”在于和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过大、和中国之间存在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甚至质疑我们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以及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这三点。

双边贸易失衡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痛点,但是这一趋势即便在2018年两轮加征进口关税后也没有得到遏制。

首先,美国统计方法相对高估了中美货物贸易逆差额。中美双方的统计差异长期存在,且差异较大。2017年,中国统计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为2758亿美元,美国统计对华逆差接近3958亿美元,相差1000亿美元左右。根据中美两国的相关统计工作组测算,美国官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20%左右。根据中国海关和美国商务部普查局的统计,双方统计结果在最近十年来的走势和变动幅度大致相同。引起差异的原因包括进口价格和出口价格之间的差异、转口贸易增值、直接贸易加价、地理辖区、运输时滞等。

第二,我们不能单单从看货物贸易差额片面评判中美经贸关系得失。美国服务业高度发达,产业门类齐全,国际竞争力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服务需求明显扩大,双方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据美国方面统计,2007-2017年,中美服务贸易额由249.4亿美元扩大到750.5亿美元,增长了2倍。2017年,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美国是中国第二大服务贸易伙伴;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中国是美国第三大服务出口市场。此外,中国也存在大量的加工贸易,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从贸易方式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61%来自加工贸易。中国在很多加工制成品出口中获得的增加值,仅占商品总价值的一小部分,而当前贸易统计方法是以总值(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全额)计算中国出口。若以贸易增加值方法核算,美国对华逆差将大幅下降。综合以上的考虑,中美之间的贸易账户基本平衡。

第三,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也决定了双边贸易的不平衡。从双边贸易结构看(详见图1),中国顺差主要来源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成品,而在飞机、集成电路、汽车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领域都是逆差。

 

1553070493913741.png

图1 中美两国净出口比率(数据来源:作者联合国统计署ComTrade数据库整理)

计算中美两国的附加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简称ARCA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比较优势,而美国在资本密集型和资源类产业存在比较优势,因此中美货物贸易不平衡是双方发挥各自产业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

1553071027283297.png

图2 中美两国ARCA指数(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联合国统计署ComTrade数据库数据测算)

第四,美国出口管制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美国高新技术领域的出口限制仍很多。根据巴黎统筹委员会和瓦瑟纳尔协定,美国限制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据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17年4月的报告分析,美国若将对华出口管制放松至对巴西的水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可缩减24%;如果放松至对法国的水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可缩减35%。

第五,美国根据购买力平价价格衡量,认为人民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的被低估,并希望人民币能效仿“广场协议”,进行一次性的升值,来缓解中美之间巨额的贸易差额。但实践过程中,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因汇率问题向德国和日本施压,迫使两国的货币大幅升值,但这并未改变德国和日本一直维持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现实。

近年来,美国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强调所谓“公平贸易”,并赋予其新解释。现任美国政府强调的所谓“公平贸易”不是基于国际规则,而是以“美国优先”为前提,以维护美国自身利益为目标。其核心是所谓“对等”开放,即各国在每个具体产品的关税水平和每个具体行业的市场准入上都与美国完全一致,寻求绝对对等。这种对等概念,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互惠互利原则并不一致。

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上的态度是明确而坚定的,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不断强化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美国政府2016年以前的官方报告,也积极肯定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然而近年来,不断有美国有关官员称,美国因产权被别国侵犯每年损失600多亿美元。每年美国海关都能在边境上查获大量来自中国的冒牌货。美国政府对中国“大规模仿造美国商品”的现象感到无奈而又沮丧。事实上,软件、音乐、电影、品牌服装等均由鼓励到要求立法。但美国对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出的努力同样也熟视无睹,看不到中国的进步。

(四)美国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经贸问题政治化

近年来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屡创新高,再度接近峰值,而中国占据了美国货物贸易顺差的近50%。加之2017年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作出一系列不实指责,利用不断加征关税等手段,试图采取极限施压方法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于中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内持续升级。

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曾迎来了所谓的“特朗普景气”,失业率数据持续降低,美股也迎来了一波“牛市”行情。但在2018年年初开始,美国部分经济景气指标开始见顶回落。特朗普政府转而将国内政治矛盾转嫁至国际贸易商,并运用“贸易战”手段为自身的中期选举造势。

然而,“贸易战”并没有达到特朗普政府预期的使制造业回流和促进就业的效果。据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中国在贸易战上火力全开的话,遭殃的不仅仅是美国农民,全美有2742个县会被打成“筛子”,其40个产业的就业率都将遭殃。由于此次受影响的县遍布全美,而所谓“国际贸易战”实则牵动美国本土经济链,中国的“贸易枪口”不会区分美国政治“红蓝”派别,打伤美国经济的同时,也可能会扭转美国目前的政治局面。特朗普对外贸易政策损害了自身的基本盘。在2018年11月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中,民主党抢下众议院,共和党守住参议院,特朗普对外贸易政策损害了自身的基本盘。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的支持者大部分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其中中部的广大农村共和党的支持者远超民主党,但是此前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农业人员的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害,中期选举前的民调也显示中西部农民对特朗普的支持率出现下滑趋势。

现任美国政府把失业问题归咎于国际贸易和出口国不符合事实,是在国内政治矛盾难以解决的情况下试图向外转嫁矛盾。美国如不真正解决自身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而是通过贸易保护措施引导制造业回流,这种本末倒置、以邻为壑、逆经济规律而动的行为,只会降低全球经济效率,引发世界各国反对,损人而不利己。


三、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及中国应对

在2017年12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定义为修正型力量和竞争对手,随着特朗普任内《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全球威胁报告》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美国政府对华遏制和竞争的基调似乎已经确立。而包括艾利森(Graham Allison)(《注定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一书的作者)在内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本轮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原因是中美这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大国博弈,经济问题可能会上升到政治问题的层面。对于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表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任何冷战思维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站不住脚的。

尽管“中美贸易战”即将“握手言和”,但大国之间的竞争是长期博弈。2019年的重点是知识产权战、科技战、人才战等更值得中国警惕。中国最好的应对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中美贸易战”,一方面源于巨额贸易逆差及其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和分歧,另一方面源于新冷战思维在位霸权国家对新兴崛起大国的遏制。不应被美方牵着走,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中国崛起的大势已成,只要进一步推动改革,真刀实枪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2日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指出的,“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过去一段时间,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出现一些分歧,两国相关产业和全球贸易都受到不利影响,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中国即将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显示了中方增加进口、扩大开放的积极意愿。很高兴众多美国企业踊跃参与。中美双方也有通过协调合作解决经贸难题的成功先例。两国经济团队要加强接触,就双方关切问题开展磋商,推动中美经贸问题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最好的选择。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我们应增强开放自信,大力降低关税、放开行业投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