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国家发展的意识形态”学术沙龙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27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未来10年国家发展的意识形态”学术沙龙举行  

 

2011727下午,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国家建设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的“未来10年国家发展的意识形态” 学术沙龙在光华楼西主楼501室举行。学术沙龙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钰民教授主持。国家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远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沙龙举办的背景和核心议题。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肖巍教授谈了未来10年国家意识形态发展战略要凸显出以下几点:有利于社会的强大,有利于激活人性,有亲和力,尤其是要适应青年思想的发展。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邱柏生教授提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回答几大问题,包括:当前意识形态对国家能力具有怎样的障碍?意识形态如何与国家能力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壮大相适应?意识形态如何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同时,他具体谈了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建设和民主发展、人权建设、社会文化多样性等问题。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陈华杰教授从思想文化的视角谈了对未来10年意识形态发展的想法。他认为,未来10年可能影响中国发展的思想主要有马列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官僚主义和实用主义,并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所用。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杨宏雨教授讨论了意识形态和世界共识的关系,他还强调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要走一条有包容性的道路。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高国希教授指出我国的意识形态发展仍相对不成熟,他提出今后意识形态的发展要与真实社会发展接轨,在反思中进步。他还就意识形态如何体现国际视野、如何继承中国传统特色、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顾钰民教授在发言中强调,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应该坚持主流控制和多元放开。他提出制度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层面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党的合法性绝对不能撼动。

任远教授认为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有日益分化的危险,提出其原因在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封闭化,而社会思想意识却不断多元化。他提出,国家意识形态要适应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要向社会开放,在不断汲取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的内容的过程中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社会科学基础部钱箭星教授谈了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批判性。她认为意识形态对极端思维要提高警惕的同时,对那些符合普世价值的东西要包容。她还提出大学尤其要以批判性视角反思现实,要对社会现实进行价值追问。

社会科学基础部朱伟副教授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出发,提出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首先应该要为它的制度辩护。她还指出在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意识形态的开放性,这样的意识形态才能够引领社会发展。

社会科学基础部徐蓉副教授提出意识形态不是一个自由选择的东西,需要符合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应该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来。

社会科学基础部吴海江副教授介绍了意识形态的形象化、生活化和学术化的趋势。他认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要处理好由内到外的国际化,由外到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政党、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杜艳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新文副教授也参与了沙龙的讨论。此外,与会学者还就究竟什么是普世价值、如何认识普世价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等问题开展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