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工程”项目“中国崛起背景下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统筹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28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2012年6月26日,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崛起背景下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统筹研究”主旨演讲暨开题报告会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石源华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安介生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祁怀高副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做了开题报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张贵洪教授主持会议。<?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吴心伯的演讲题目是《论中国周边的“形”和“势”》。他认为“形”更多的是表示具体的事态发展,具有短期性特征和动态特征;“势”更多是一种趋势,反映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具有较长时间段的特征,比较稳定。就中国周边局势的“形”而言,好的一面是台海局势的持续改善和稳定、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不好的一面包括朝鲜半岛形势不够稳定、南海争端、周边国家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中日关系持续低迷等。就中国周边局势的“势”而言,吴心伯认为有以下方面的特征:第一,中国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是根本的趋势。第二,中国地缘战略的触角在延伸,中国自身成为地缘战略环境的最大塑造者。第三,中国与周边大国(美国、日本、印度)的互动力度在增强。第四,美国对地区事务的主导能力在下降。第五,日本的力量和在地区事务的影响力持久下降。第六,周边的秩序重构以及“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统筹研究”都应该放到整个周边的大背景进行考察。吴心伯强调,在对中国周边的“形”和“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要看到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趋势里面进一步厘清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思路、发展逻辑、主要抓手和合作平台。

石源华的演讲题目是《“搁置外交”与中国周边外交》。他认为,“搁置外交”的特点和原则就是邓小平同志的相关论述,归纳起来四句话:“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放,相信后代会比我们现在更加聪明、更加有办法”。从历史上来看,周边外交中的很多问题是难以解决或者说是不可能在近期解决;因此我们可以暂时搁置起来,留待以后历史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去解决、化解、缓解。他认为,邓小平曾就中印边界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以及国际上领土争端问题等发表谈话,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邓小平的这些观点使得“搁置外交”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成为处理当今中国外交问题,尤其是周边外交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石源华同时指出:中国“搁置外交”是有原则的,必须强调“主权在我”;“搁置外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国与邻国的双赢。

安介生的演讲题目是《中国古代边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他认为,边疆意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是一种国土意识。先秦时期是边疆意识萌芽及初创阶段。疆界意识的建立,是先秦时期政治及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成就。先秦时期边疆意识形成的基本地理框架就是所谓的“中国与四海”。从秦汉到隋唐是边疆域意识的初步形成时期。秦朝首次在中国实现政治统一,也由此将“大一统”理想深入人心、难以动摇。宋元明清是边疆意识深化及逐步成熟的时期。清代疆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分裂时期各个政权之间的边疆矛盾远远大于统一王朝内各个区域之间的疆域矛盾。而分裂时期,各国政权对于国土及疆界的重视与敏感程度,也远远大于大一统时期。安介生认为,影响边疆意识的主客观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地理环境与各时代地理认知水准;二是政治观念与政权建设状况;三是民族关系与民族地理格局。

祁怀高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崛起背景下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统筹研究”课题。他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意义。该课题的理论意义是:试图通过构建一种“国内-国际”互动的理论框架,以解释中国的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互动关系;也试图为国家的地区均衡发展战略找到一个理论支点,从而可以在实践中解决边疆与沿海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的难题。课题的现实意义是: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统筹既有助于把周边巩固成为我国边疆发展的动力源与合作对象,又有助于让周边国家持续分享中国和平发展的利益。然后,他介绍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该课题主要研究中国崛起背景下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统筹。课题分成理论部分和案例部分。在理论部分中,课题将构建一个统筹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理论框架。在案例研究中,课题将用六个案例来进行分析论证。其中,三个案例是关于中国边疆与周边外交的三个地域,另外三个案例是关于中国边疆与周边外交的三个功能性议题。此外,祁怀高还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进程设计

会上,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任晓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苏长和教授对该课题进行了评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张家栋副教授、郑继永博士、章节根博士、马斌博士、贺平博士作为课题组成员分别介绍了所承担子课题的研究设想。复旦大学相关院系的师生出席了此次报告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

(课题组科研助理高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