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加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成功举办 “美国大选和中国十八大后的中美关系”研讨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06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12月3日,复旦-加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举办“美国大选和中国十八大后的中美关系”研讨会,这是中心自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学术活动。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心伯教授、张军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潘忠岐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教授、宋国友副教授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河滨分校、欧文分校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前一天,为迎接来自复旦大学的学者,加州大学方面由当地华人Joseph Wong在家中安排了盛大的欢迎晚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和太平洋研究学院院长Peter Cowhey教授及Susan Shirk教授分别在晚宴上致辞,介绍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及复旦大学、加州大学两校合作成立中心的意义。吴心伯教授代表复旦大学代表团致辞,介绍了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战略以及对建立复旦-加大研究中心的考虑。 

 12月3日的研讨会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部分,全天就两国领导人的选举与换届、经济问题、安全问题、平衡中美关系等议题进行讨论。会上的精彩发言展示了学者们各自的观点,也鲜明地反映了中美学者在一些问题上的不同立场。晚场会议由复旦-加大当代中国中心的Richard Madsen教授主持,主题发言人的发言分别谈到了中国现行政治状况与中美关系、中美之间的期望与失望、美国重返亚洲政策等问题,并就钓鱼岛问题、中国人权问题进行激烈辩论,在场的听众近百人。在讨论中,复旦学者力争向听众展示真实的中国、民众的态度和中国的政治特征。不少与会学生和当地美国听众在研讨结束后仍然很兴奋,这种在美国本土讨论中国问题的形式既新颖又有意义,来自中国的学者给他们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

 “美国学者以往不那么习惯中国学者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跟他们平等的沟通,而复旦团队的走出来,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学者。在中国要适应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慢慢地适应中国。”复旦-加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范丽珠教授表示,美国学者和中国学者不仅有文化上的差异,也有不同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利益,因此而表现出各自的立场和态度,恰好体现了学术交流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