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培养一批真正有文化的人

作者:龙永图 发布时间:2012-07-18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龙永图难忘外媒三问

    ■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精英都愿意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送到欧美?

    ■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年轻人更多地喜欢看中国电影、读中国书籍?

    ■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选购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中国的品牌?

    

 在龙永图看来,这三个问题击中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软肋——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能够使软实力与硬实力匹配,真正对世界产生影响力


 美国经济稍现复苏迹象,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亚洲也普遍面临城市转型、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在昨天举行的上海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尝试回答两个问题:世界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中国又将如何作出选择?

 全球变动: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

 今年,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出现了罕见的个位数增长,4月份工业数据是增长9.3%。现在大家寄希望于中国的消费发力,但袁志刚指出,2015年后中国的消费拉动力可能上升,但短期内不会那么快显效,“当中国的劳动收入在整个GDP中的比重只有40%左右,加上二元结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情况下,指望消费明显拉动经济,短期很难。”另一个挑战是,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注入碰到了问题。“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放松,但企业不愿意贷款,因为投资没有效益。5月份前20天,四大银行只贷出340亿的贷款,所以现在出现的新问题是流动性下降。”

 袁志刚指出,从长期来讲,中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人口问题,不仅是劳动人口将达到峰值后下降,还有劳动力结构性问题。人口结构改变也带来抚养比上升,尤其是老龄抚养比上升,这背后还有一个储蓄率的问题。人口结构改变会使储蓄率改变,形成资本下降。“所以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唯一出路,就是转型。”

 朱民认为,主导全球工业供应链的亚洲地区还将持续不断地扩展,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亚洲要从依靠出口到消费的发展模式转变,必须开放服务行业。而在亚洲这样的拓展过程中,中国会有更多的机遇,特别是制造行业。而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服务行业也需要更加开放,这样才能实现包容式增长。

 转型核心:以“人的发展”为目标

 本届上海论坛把经济转型话题置于未来十年亚洲战略的大框架中。龙永图认为,未来十年战略,包含能源战略、人口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但最核心的是经济转型战略,对于中国来讲,今后十年的核心就是经济转型。他说:“经济转型的内涵很丰富,但归根结底,最核心的转变,应该是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即怎样从以增长为主要目标的经济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经济。”

 龙永图表示,衡量中国经济转型是否成功,应有两个标准,一是人的生活是不是更加幸福;二是社会是不是更加稳定、和谐。2009年,当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时,很多人在讨论中国何时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但另一方面,龙永图看到一篇外媒文章提出了三个“什么时候”:中国什么时候使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精英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留学欧美?什么时候能使全球年轻人更多地看中国电影、听中国音乐、阅读中国书籍?什么时候全球消费者选购产品时,更多选择中国品牌,而不是欧美品牌?在他看来,这三个问题击中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软肋,就是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能够使软实力与硬实力匹配,真正对世界产生影响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怎样建立适应经济转型的价值观,“培养一批真正有文化的人,应该是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最重要目标。”有文凭、学位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应该知道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做一个自信、自珍、自律、自强的人。同时,有文化的人要知道怎样对待其他人,要有一种谦恭、包容、友爱、慷慨的态度去对待周边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