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路径和路线图”学术沙龙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21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2013122日,复旦大学国家建设研究中心组织召开第17期学术沙龙。本期会议聚焦“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路径和路线图”。与会专家讨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法治建设、市场机制建设和社会建设等议题,并结合自身专业对经济改革、分配和社会福利改革、能源改革、预算民主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人口政策改革、政党治理、城镇化发展等具体问题开展了充分讨论。国家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远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xml:namespace prefix="o">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军教授提出,当前中国改革的要务是“寻求有利于增长的改革机会”,经济改革的核心战略不在于调结构和促消费,而更应重视分配领域的改革,包括改变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推动社会保障的覆盖、形成平等的商业机会、增加对教育医疗的更公平的投入,等等。

社会科学基础部肖巍教授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深化改革的出路。他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如何评价推动改革和动员群众的关系;二是如何做好顶层设计;三是如何处理和和秩序的关系;四是有效推动改革的具体抓手。

法学院副院长潘伟杰教授则从宪政的生命力和局限性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未来改革的出路。他认为,宪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在分歧的基础上寻求共识。其局限性在于:一是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二是任何国家的宪法都要受到本国历史积淀的影响,三是制度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难以界定。潘教授认为中国宪政改革的出路首先在于宪法本身的实施,其次在于制度共识的重建。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唐亚林教授从如何实现党和政府集体领导的民主集中负责制度,讨论加强政党实现有效治国。他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使命性的政党,其基本功能在于整合社会和分配资源。提出应强化通过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来提高领导和治理能力。

经济学院封进教授对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设想。她提出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只有只有低水平才能广覆盖,社保增长应当依赖于经济发展和增长,而不是反之。建议通过降低缴费率、延长退休年龄、增加财政补贴和减少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来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改革。

经院的吴力波教授提出未来十年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具有了逐步破冰的条件。她认为,当前中国能源市场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市场调节机制的缺位,其次是能源相对价格的扭曲。同时,能源价格体系的封闭性和政府对能源价格市场的管制,也使得我国当前能源市场改革困难重重。她建议,要使得我国能源市场上的价格与国际价格对接,并放开成品油等的进口权,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经济学院罗长远副教授做了题为“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战略和体制改革”的发言,他提出中国未来的发展红利一是规模红利,二是差异化的红利。加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互动、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互动、区域性贸易和国际性贸易的互动以及资金的走出去和商品走出去的互动,是中国贸易政策改革的未来方向。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张真副教授针对上海市居民垃圾分类,探讨我国城市社区中环保活动的动员与组织。她指出,上海市从2011年开始推行的居民垃圾分类活动的实际效果并不好,居民的参与度很低。这其中有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也有居民作为现代公民文明意识的缺失、和环境NGO组织发育不足的问题。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提出,只有在基于自身利益的表达的基础上,在对于生态环境的世界性知识对中国改革的倒逼下,才能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推动更加集约、智能、低碳和绿色的城镇化发展。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远教授提出当前中国的人口政策已经滞后于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他从劳动适龄人口数数量已经下降、老龄化和社会抚养水平上升和生育意愿下降三个角度,提出人口政策改革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改革时期,并提出人口政策改革的二步走的策略。

 

(余欣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