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2013年4月3日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教授到访加州大学(San Diego)。当晚,复旦大学的校友与杨校长在UCSD的Faculty Club欢聚,有的校友甚至从华盛顿(DC)飞到San Diego参加与母校校长和校友的聚会。在与复旦校友聚会上,复旦-UC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执行副主任范丽珠教授主持,复旦-UC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Madsen致欢迎词,杨玉良校长向在场的复旦校友发表了热情的讲话,随后有三位分别毕业于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的复旦校友分享了他们对母校的美好回忆,以及在母校获得的教育是如何帮助他们在美国的学习和事业的发展。复旦这个名字为他们留下了令人骄傲自豪的印记,愿意为复旦的发展出力。杨玉良校长在讲话中与校友们坦诚地报告了复旦大学今年来国际化的策略,他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肩负着对世界的责任,中国不能出错。因此,在中国需要了解世界的同时,也需要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这种互动的理解在全球化时代极为重要,这也也就是从2009年杨校长就提出要复旦大学建立海外中心。目前,复旦-UC中国中心已经建立半年有余,另一个复旦海外中心将于近日在哥本哈根揭幕,同时复旦大学还为海外学子提供研究中华文明的奖学金。
4月4日下午,加州大学的校长Khosla、IR/PS院长Peter Cowhey与杨玉良校长和复旦大学代表团一行8人会面,双方通报了复旦大学与加州大学已有的合作项目,包括学生交流,特别是去年刚刚成立的复旦-UC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等进展情况,并对今后在社会科学、以科学为基础的工程学方面的合作。随后,杨校长在UCSD的Great Hall发表了演讲,到场有UCSD的学者、学生等近百名听众。UCSD的副校长Suresh Subramani主持了杨玉良校长的演讲,杨校长演讲的题目是“Toward a More Harmonious World: The Place of Humanities andSocial Sciences Education in China”。杨玉良校长在演讲中提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共同居住的星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称其为“地球村”;然而人们的“眼界”却远未提升到相应的高度。由于人的本能和不恰当的教育结果,人们习惯于将任何不同于自己同族的思想与行为视为“异类”,从而使得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频频发生。“国家利益至上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并成为打压其他文化,干涉别国内政,掠夺国际资源的思想基础。杨校长在演讲中提到虽然本人是个科学家,但是对于现实社会的认识与反思特别是作为中国著名高校的领导,更要认识到,当世界只有一种文明和文化存在时,这种非多元文化的世界将是人类的末日。因此,我们中国人提出,各种文明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种不同文明和文化和谐共存的世界格局。他期待着在中国高校中要培养学生拥有宽广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因此,希望在新世纪里,将“知识的时代”转化为“思想的时代”,即成为一个一流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
杨校长结束演讲后,回答了在场听众的各种问题。杨校长的演讲受到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很多听众都大呼过瘾。特别是一些当地美国人,表示没有想到复旦大学的校长以如此开放的视野来面对美国的听众,有人甚至写信来讲,杨校长的演讲改变了他们对中国原有的刻板印象。
杨校长一行到UCSD的访问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考察并支持2012年7月由复旦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成立的Fudan-UC Center on Contemporary China(复旦-加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工作。该中心是中国高校与美国名校联手在美国建立的第一个学术平台,自从成立以来,已经主办了中心主办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如2012年12月3日的“中共十八大和美国大学后的中美关系”、2013年3月25日“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等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复旦大学数据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等先后在中心发表了公开演讲。
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与复旦校友
杨玉良校长、Richard Madsen教授和吴心伯教授在与校友的聚会上
杨玉良校长讲话
杨玉良校长与加州大学(SD)校长Khosla,IR/PS院长Peter Cowhey会面
杨玉良校长在UCSD演讲
杨玉良校长在UCSD演讲
杨玉良校长与加州大学(SD)支持复旦-UC当代中国中心社区成员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