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复旦之声:上海自贸区将为中国带来什么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29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中国金融•复旦之声”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家俱乐部秋季论坛活动现场

2013年9月28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谢希德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业界精英、专家学者与各界校友和青年学子逾700人参加了由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家俱乐部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复旦之声”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家俱乐部秋季论坛,活动受到复旦大学校友会的积极支持。本次论坛以“中国(上海)自贸区为中国带来什么”为主题,各界精英在上海自贸区即将挂牌之际深度探讨此战略将为上海、为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为推进上海自贸区建设发出来自复旦的响亮之音。

出席本届论坛的各界嘉宾包括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先生,上海银行行长、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家俱乐部联席会长金煜先生,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复旦大学金融家俱乐部联席会长杨德红先生,美丽境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家俱乐部联席会长汪新芽女士,上海汇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校友会执行会长赵定理先生,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先生,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先生,陆家嘴集团监事会主席贾继锋先生,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总经理边杰先生,瑞银证券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饶呈方女士等业界精英;同时,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系主任刘红忠教授等本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也参与了本届论坛。

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致开幕辞

上海银行行长、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家俱乐部联席会长金煜先生致开幕辞

下午13:30论坛隆重开幕,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上海银行行长金煜先生首先致开幕辞。林尚立教授首先介绍了在场各位嘉宾,并向来自各届的专家、学者、校友和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论坛是科学之声,金融家俱乐部是集复旦校友的智慧和激情创立的,针对中国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与问题,利用专业的知识和先进的国际视野等优势,推动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上海银行行长金煜先生在发言中指出,本次论坛在上海自贸区即将挂牌之际举行,恰逢其时,定位明确。他表示,上海自贸区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其有望引领未来中国经济的全面转型,培育全国面向全球竞争的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主持。

全球化新趋势与上海自贸区的使命

论坛上半场首先由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教授发表题为“上海自贸区的使命”的主旨演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随后发表题为“全球化的新趋势与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演讲。

周汉民:其命维新—上海自贸区的使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汉民教授首先援引《诗经》中的诗句展开论述。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自贸区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波浪潮”

周汉民教授认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使命就是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的历史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开放促改革。他指出,自贸区的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继五大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建立、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和中国加入WTO之后掀起的第四波浪潮。在这四波浪潮中,上海每次都站立于潮头。然而,与前三波浪潮跨度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不同,此次改革更为急迫,作为先行先试的上海自贸区一期时间只有三年。

      改革突显、谈判突破、政策突围

他指出,上海自贸区应当在三年内做成三桩事:可复制、可推广、升级版。进一步讲,就是改革突显、谈判突破、政策突围,核心是一个“突”字。首先,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改革正步入深水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需要顶层设计,改革突显是上海自贸区必须要坚持的主轴。自贸区应成为中国企业融入世界创新产业链的桥头堡,应成为世界看中国进一步开放,中国看世界进一步改革的窗口。他呼吁大家密切关注三个正在推进的国际谈判,第一是是从2009年开始密集推进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谈判,第二个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第三个是诸边服务业协议(PSA)。这三个正在推进的国际谈判正是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的新规则。内外的压力正倒逼改革,中国须有能力和能量将压力转为动力。第三个重要的“突”,那就是政策突围。自由贸易区在中国是首家,但在世界范围内已是一个广泛实践。纽约第49号自贸区,德国汉堡港自贸区,阿联酋迪拜自贸区,荷兰鹿特丹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十分相似。中国要向世界学习,以学习的心态、以坚韧不拔的雄心,在改革开放第四波浪潮到来之时将中国的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袁志刚:全球化的新趋势与上海自贸区建设

袁志刚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走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口。自贸区的建设需要服务于中国下一步的全球化战略,参与全球价值链和投资规则的重构,促进从传统经济到新经济升级。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新一轮全球化中国须“再入世”

他指出,当前的全球化正向纵深发展。以货物贸易为主,以减税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的实际意义已不大。当今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资本的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本流动实际上已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在此前提下,需要我们提供贸易的便利、投资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服务贸易的展开。WTO对于中国的红利正在逐渐消退,中国迫切需要推进新的国际贸易框架协议的达成,以重新确立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并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参与国际自由贸易游戏规则的制定。在加入世贸组织12年以后,中国正面临着“再入世”的艰巨任务。

      中国的机遇、挑战与自贸区的价值

袁志刚教授认为,中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结构扭曲的挑战。要素投入的结构、区域结构都面临很多问题。商品市场的改革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要素市场的改革推进则非常困难,如金融市场、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所以更深入的要素市场的改革是下轮改革当中的重头戏,金融市场、土地市场的改革以及以城镇化建设,尤其是人的城镇化需要完成,需要重建中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散,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重点应放在要素市场的建设、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等方面。

他认为,自贸区首先要实践的是负面清单管理,准入前国民待遇。自贸区投资应是自由便利的,既对外开放,更重要的是对内开放。在贸易方面,未来上海的自贸区要变成全球贸易业务的结算中心、定单中心,并注重金融创新,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开放。他还特别指出,城市经济是全球经济潮流当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如果没有全球城市,经济将难以转型。上海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城市,中国需要形成10到20个全球城市或者都市圈,中国经济才能跻身到世界经济最前端。

上海汇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经济学院校友会执行会长赵定理先生主持上半场论坛活动

上半场论坛由上海汇风集团董事长赵定理先生主持。他表示,周汉民、袁志刚两位教授的主旨演讲高屋建瓴、视野开阔,将上海自贸区建设融入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的宏大时代主题中,为自贸区建设和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真知灼见。

论坛下半场的出席嘉宾分别就“放松管制与金融创新”、“制度红利与产业转型”两大主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系主任刘红忠教授主持了下半场活动。

      放松管制与金融创新

来自金融业界的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围绕“放松管制与金融创新”分别阐释了他们的观点。

左起:刘红忠教授、沈建光博士、邵宇博士与在场师生进行主题讨论与交流

      沈建光:人民币国际化是自贸区的核心使命

      沈建光博士认为,自贸区建设在金融领域要先行先试,人民币国际化应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使命。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成为可兑换货币,而后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则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成为可兑换货币,资本管制要开放,要有自由的资本流进、流出。利率的市场化及金融市场的深化是资本管制开放的前提。如何防范金融危机、金融动荡应成为重要的关注点。另外,汇率的浮动也是重要因素。一旦资本管制开放以后,利率水平的设定,整个金融系统的深化问题都将成为关键问题。因此,以上几方面要协同推进,才能达到可兑换。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是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尝试,有助于为全国金融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促进人民币早日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他指出,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并不仅仅为上海服务,更是为全国改革开放各领域做一个试验田。上海自贸区真正的意义应围绕如何给全国做一个示范来展开,其经验一定是可复制的,其目的是要推广到全国,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邵宇:金融国际化是自贸区的真正内涵

      邵宇博士指出,上海自贸区肩负四项重大使命:第一,贸易自由化,上海要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中心。一方面设法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包括资金、运营和营销),另一方面要构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第二,投资自由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让自贸区同时成为中国资本走向世界的平台,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第三,金融的国际化,这是自贸区的真正内涵,其终极目的就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风险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全面放开资本账户管制,最终形成类似伦敦的,全面渗透型和内外一体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中心。第四,行政的精简化,自贸区将实施“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他认为,上海自贸区是一个完整的,从经济体制到监管体制再到行政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它将创造出一个符合国际惯例、自由开放,鼓励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在贸易方面,新一代全球规则将深入整个制造过程,这里制定的规则将最终映射到整个中国制造;在金融方面,庞大的资产市场和财富管理商业机遇将不断扩展,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有机会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崛起,这也是上海的新机遇、新使命和新征程。

      制度红利与产业转型

围绕下半场的第二个主题“制度红利与产业转型”,来自业界的陆家嘴集团监事会主席贾继锋先生,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总经理边杰先生,瑞银证券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饶呈方女士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左起:刘红忠教授、边杰先生、饶呈方女士、贾继锋先生与在场师生进行主题讨论与交流

      贾继锋:新周期、新红利

      贾继锋先生在他的“新周期、新红利”主题演讲中表示,新周期是指新的改革周期、新的开放周期和新的产业转型周期。自贸区的获批是上海的一项重大政策红利,更多贸易活动和高端服务业将聚集在此,对推动上海经济转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自贸区是一个很好的试验田,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开放态势下,相信我们能够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能够在这个试验田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他认为,对自贸区的前景应充满信心。

      边杰: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企业的转型发展

      边杰先生发表了题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企业的转型发展”的演讲,他认为,自贸区的建设将为上海带来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开放化和行政法制化等显著变化。他结合自身企业现状,认为其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企业应该大胆创新,加快转型,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朝着以建设跨境贸易平台为基础的延伸或者供应链服务的国际型企业作为战略发展目标。

      饶呈方:区位特点与自贸区发展模式

      饶呈方女士以“区位特点与自贸区发展模式—国际比较的视角”为主旨发表演讲,她对韩国模式、迪拜模式、新加坡模式等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的自贸区模式和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各自的地理特点、经济禀赋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她认为,选择在上海设立首个自贸区,是中央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部署,也是上海的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条件所决定的。上海将来会发展成为一个包括航运、物流、航空、金融、新兴战略产业、IT、医药等多种产业的综合性自贸区。

      在下半场活动中,台上嘉宾还与在场师生、校友们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复旦大学金融家俱乐部联席会长杨德红先生致闭幕辞


      论坛最后,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复旦大学金融家俱乐部联席会长杨德红先生致闭幕辞。他总结了各个主题演讲的内容,认为自贸区的建立体现了全国人民对于改革的渴望。经济一体化的新浪潮已经开始,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到浪潮当中去。他寄语在场的复旦学子,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变革的起点上,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在若干年后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和引领者。至此,本次主题论坛活动圆满结束。



媒体报道:

【东方卫视】复旦大学自贸区讲座 现场座无虚席

http://tv.sohu.com/20130928/n387405155.shtml


【“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中国金融家俱乐部秋季论坛聚焦“自贸区将带来什么”展开论道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21ai795972.html


【人民网】聚焦“自贸区将带来什么”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929/c1004-23073701.html


【人民网】上海自贸区:为金融自由探路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929/c1004-23078324.html


【新浪财经】上海银行行长:自贸区将比深圳特区发挥更大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30928/230716880601.shtml


【中新社】专家: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第四波浪潮”

http://finance.takungpao.com/q/2013/0928/1934352.html


【解放日报】改革突显 谈判突破 政策突围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3-09/29/content_1098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