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专家预期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0-10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专家预期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

金融企业发展迎来大好机遇

 

□晚报记者 孟录燕 报道 制图 任萍

  继今年7月份首次推出经济景气指数后,10月9日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FDFRC)联合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发布第二期“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专家们预期中国的经济继续平稳增长,63.3%的专家认为未来12个月中国经济将小幅增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强劲的资金需求与中性的货币政策推动利率水平上升,从而改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盈利能力。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60份,比上期多增加样本20份。该指数以预测未来六个月的中国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指数,每两个月发布一次。

  ■国际
  美国强复苏 欧洲仍悲观

  调查显示,美国经济正开始强劲复苏,但欧洲经济仍不被看好。在未来6个月内,人们对美国的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而对欧洲的经济形势持较为“悲观”的态度。虽然调查专家中认为目前欧洲的经济形势“好”,或者“很好”从7月的几乎没有上升到10.4%,但是仍然有52.8%的专家认为欧元区的经济形势差。相反,67.8%的专家认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与7月数据相比,对美国经济增长乐观者的比例增长了15.3%。
  调查人员对欧元区的态度仍然悲观,其中2013年第3季度的GDP预测中位数为-1%,平均值为-0.66%,比7月调查数据高出0.3个百分点。2013年的GDP增长率为-0.9%,对2014年的欧元区经济的态度开始反转,中位数和平均值分别达到-0.5%和-0.23%,略高于7月份预期数据。
  调查专家对美国经济的上升态度普遍乐观,2013年3季度的GDP增长率中位数和平均值分别为1.8%和1.89%,对2013年4季度的预测也略有增加,平均增长率达到1.98%,高出7月预测0.1个百分点。2013年全年的GDP  增长率为1.83,预期2014年的平均增长率超过2%,达到2.1%。
  而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每年两次的预测报告,调低了2013年和2014年的全球增长预测,原因是新兴经济体前景变弱。这份名为《世界经济展望》称,除非主要经济体迎难而上推行经济改革,否则世界将面临多年低迷增长。
  IMF目前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2.9%,这是金融危机过后的最低水平,明年预计将仅增长3.6%。IMF认为这种增长率属于“偏低的中期增长轨迹”。
  在美国以外,IMF报告显示,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势头正在加强,预计欧元区经济明年将告别萎缩,实现1%的增长。该机构同时预计,印度经济增长明年将回升至5.1%。

  ■中国
  未来一年 平稳增长

  专家普遍对中国未来12个月的经济形势持乐观的态度,其中3.3%的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增加,63.3%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小幅增加,不变的占5%,另外有26.7%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会有小幅下降,只有1.7%的被调查者预测中国一年后的经济会下降。
  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第3季度,从中位数来看,中国GDP增加值为7.7%,平均增长率为7.62%,比7月份调查数据上升0.05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第4季度的中位数和平均值都为7.6%。对2013年的预测中位数与平均数均为7.7%,对2014年的经济预测普遍持乐观的态度,中位数和平均值均为7.5%。
  被调查者对上证综指的预测普遍持乐观态度。未来三个月,33%的调查人士认为上证综合指数超过20%的概率会增加,不到4%的人士认为上证指数下跌超过20%,说明市场情绪普遍乐观。此外,9.8%人士认为恒生指数上涨超过20%,7.8%的人士认为会下跌20%。同样,32%对创业板超过20%的概率乐观,18%的人士认为会下跌超过20%,17%的调查者认为原油指数上涨,9%的人士认为会下跌超过20%。
  IMF在这次预测中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7.3%,低于2011年的9.3%。
  而经合组织近日认为,新兴市场增长势头正在减弱。“新兴经济体普遍失去势头,让世界经济近期增长前景放缓”。七国集团(G7)发达经济体季度工业产出的年化增长率升至5%,而新兴经济体的工业产出增长率则下降到零。在经济前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前景好转,经合组织建议美联储(Fed)放慢印钞速度并减少债券购买。但它也建议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央行“不要松油门”,以帮助压低失业率、消除闲置产能。
  经合组织指出,面临着大量贸易赤字、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的新兴经济体,除了提高利率以遏制资本外流之外别无选择,尽管他们的增长率在放慢。

  ■后危机时代的受益方

  游资先活跃资本市场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预测报告还认为,“后危机时代”所带来的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最有可能先进入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
  美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依然持续,这将导致全球过剩的流动性问题日趋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来的1年中,认为外汇储备增加或小幅增加的专家比例为70.6%。
  65%的专家认为FDI输入增加或小幅增加,83%的专家认为FDI输出增加或小幅增加。另外,46%的专家认为出口增加或小幅增加,88%的专家认为进口增加或小幅增加。可见,对于外汇储备增加或小幅增加的市场预期侧面反映了“游资”会进一步流入国内市场的可能性,这将造成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对国内的房地产价格的上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资金面的充裕并不会引起商品市场严重的通货膨胀。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孙立坚教授说,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都有可能游资作怪,他们率先进入这些市场可以通过资金长期持有来获得经济基本面带来的利益。如果经济基本面不好,或者最近出现了财政悬崖和日本消费税,大家重新判断经济疲软的话,他们很快会离开这些资本市场,因为我们都知道实体经济的投资一旦有这个资金进场,要退出是很困难的,今天他们在这些市场当中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既可以进,也可以撤。大家对未来中国的上证综指的表现是上升的判断占主导地位,包括恒生指数、创业板指数和大宗商品,另外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也非常明显。

  金融体系增加盈利能力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预测认为,强劲的资金需求与中性的货币政策推动利率水平上升,从而改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盈利能力。而未来利率水平上升主要是由于市场预期强劲的资金需求依然存在、以及货币政策还将保持中性所造成的。
  随着中、美、欧经济的回暖,国内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相应上升。89%的专家认为中国未来6个月货币总量会提高。另外,我国今年1~8月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也反映出国内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依然强劲。2013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6257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3%,增速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61%。
  市场一般认为货币政策还将保持中性。结合6月发生的银行间拆借利率骤然上升的经验,市场预期未来利率会上升。利率的上升会更加促使外资的大量进场,有可能导致货币总量不减反增的结果,这也说明了中国M2的增加主要是由外汇占款所带来的。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金融服务业因受到资金需求上升、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上海自贸区成立等多个利好因素的推动,其业绩相对其他行业会显得更好。市场对金融机构营业收入的预期是基本向好。未来6个月,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走势乐观。
  28.1%的专家认为保险行业的营业收入会增加,52.6%的专家认为小幅增加,15.8%的专家认为保持不变。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营业收入,36.4%的专家持增长的态度,48.1%的专家认为小幅增加,11.5%的专家认为营业收入不变。同时,孙立坚认为,对游资的监控是上海自贸区最大的挑战。
  非金融行业的营业收入中,专家对信息技术行业最为乐观,其中47%的专家认为信息技术行业营业收入会增加,49%的专家认为会小幅增加。其次,是通讯服务行业。但是,对机械工程行业营业收入的前景不看好,40.2%的专家认为营业收入会小幅减少。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两条腿

  孙立坚教授认为,很多香港金融机构都想搬到上海,我自己个人认为不是一种替代作用,在前期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是给香港带来更多的利好因素。上海现在做的离岸金融业,我们是新手,还在摸索的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跟香港的合作,这可能是大家都开始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增量来创造财富。但慢慢的就像当初深圳一样民企和外资合资,但是合资以后民企怎么做这一块业务,最后独资以后,可能竞争是非常厉害的,甚至很多外资企业最后都认为它干不过民企,也离开了中国的市场。所以现在这个阶段,我认为香港和上海的关系起初是互补的发展关系,但是中长期上海如果没有出问题,上海一定替代香港今天的业务量。
  那么香港今后能做什么?
  孙认为,香港应该去向新加坡学习,新加坡做美元离岸投资业。“香港应该做人民币离岸业务,不是清算支付业,这样的好处就在于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跟实体经济伴随而来的清算支付,还有一条腿就是离岸业务。香港应该做好准备更上一个台阶,否则它没有背靠强大的实体经济带来机会,上海在支付和清算障碍几乎为零。香港应该做海外的人民币离岸财富的管理市场。希望香港的金融中心能够真的达到伦敦和纽约的投资财富管理的金融中心,而不是简单的跟商业密切挂钩的支付清算金融中心。所以我认为这一段上海在做清算支付业务,香港已经做这么多年了,香港的优势是人才优势、制度优势和业务经验优势,我们正在不断的去建立这些优势。”